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四大经典
›
[分享]《伤寒论》辨证思维方法研究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分享]《伤寒论》辨证思维方法研究
[复制链接]
2468
|
1
|
2003-3-1 00: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学的辨证思维方法,有其显著的特点,而《伤寒论》则予以系统应用,突出体现其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现代研究者对此深感兴趣,并从辨证法思想、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及逻辑思维等方面,展开一系列研究,取得显著成果。现据有关文献,简要评述如下。
一.辩证法思想
中医学理论核心根植于中国古代哲学,具有浓厚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是以《伤寒论》亦充满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在其六经辨证体系中,阴阳观、正邪观、标本观、病证观、常变观等,无一不体现出彼此间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现代研究者则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科学地考察和总结《伤寒论》有关内容。
(一)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认为物质世界既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在《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中,仲景能动地将阴阳、寒热、虚实、表里等相互对立的概念,运用于揭示外感热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全过程中;而在其立法处方的治疗过程中,始终注重温清、升降、散敛、攻补等两不相容的治法思想的辩证统一,从而充分展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法则。
内因为发病之主导,外因为发病之次要,外因通过内因方能起作用。而病理本质与病理现象,一般而言是同一的;而在某些特殊情形下,则本质与现象可以不相吻合,甚则背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在疾病发生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仲景在处理诸如此类的关系时,始终注重其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分析
(二)质量互变规律
质是事物内部所固有的将其与别的事物相区别的一种规定性,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规定性。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导致新的量变,质变与量变的相互转化,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研究者认为,六经之间各个阶段疾病过程的特点是质的规定,六经传变是质变;而每一经内部的症状移动,是量的规定,本经自传是量变。量的变化改变着质,在量的规定中也充满质的差异。《伤寒论》非仅六经主证,其间具体联结错综复杂,由此及彼,由彼及此,量中有质,质中有量,皆循质量互变规律相互移行。
(三)整体恒动观念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具有与他事物普遍联系的特点;任何事物亦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中医学“四时阴阳五脏”学说,实质即是自发运用整体恒动观念,解释人体内部及人与自然的相互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研究者认为,《伤寒论》所述之六经病证,始终处于恒动变化过程中。即疾病的过程,是正邪双方在体内不断斗争的过程,不断发生着量与质的变化,从而表现出高度的灵活性、变动性。而医者在临床上进行辨证的过程,即是恒动观思想的具体体现;其治疗原则和方法的确立,始终以恒动观作为指导。
《伤寒论》把一切外感热病的证候归纳为六经,既承认疾病过程中的阶段,又承认前后阶段的衔接性,即是整体观的思想体现。各经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能相互转化,既是整体与局部的对立统一及转化关系的体现,亦是恒动观的具体反映。
从上述可知,六经辨证理法方药体系处处贯穿着整体、联系、发展的观点,在处理内因与外因、个性与共性、一般与特殊、整体与局部、阶段与全局、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相互转化等问题上,与唯物辩证法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互为吻合。
二.逻辑方法
理论体系的建立,必须以科学概念为其基础。就《伤寒论》理论体系而言,六经、六经病均是六经辨证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具备定位、定向、定性和定量的特性,有着明确的内涵及其外延。
研究者指出,六经病概念是仲景在临床实践中运用逻辑方法,进行观察、判断、分析、比较、抽象、归纳、演绎和综合的产物;其病、证、症结构具有明确的逻辑层次划分特性。因此,在整个六经体系架构中,孕育着极为丰富的逻辑思维方法。以现代逻辑概念加以总结,可以看出,《伤寒论》所采用的方法,主要体现如下:
比较与分类:论中采用了定性、类证、假设、异同等比较方法,以对举、除外、试探、反证、互参等形式进行比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彼及此,比类求知,析同辨异。其六经病证的划分,即是比较与归类方法具体应用的结果。
分析与综合:运用分析方法,将病证机理、病邪因素、临床脉症及其变化特点予以单独研究,并进而加以综合,建立六经诊治系统,即是分析与综合方法具体运用的结果。
归纳与演绎:分析六经病证之复杂现象,找出其内在规律,并加以总结提炼,是典型的归纳思维过程。而从基本规律为出发点,分析推论其具体之证候、病机、治法等,属演绎思维过程。归纳和演绎相互依存,且与分析和综合方法密切相联。
具体与抽象:六经辨证体系是建立在大量纷复杂的临床现象分析基础上,通过归纳综合方法加以提炼,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总结外感热病之诊治规律,属具体实践上升到抽象理论的思维过程。反之,具体证象则是抽象理论之基础,以六经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化过程。
推理:在六经体系中,根据各种相关因素,推论病情发展趋势或预后转归,是推理方法的具体应用。有学者指出,仲景推测疾病预后转归,运用了:趋势外推、五行推演、、反馈预测、反象预测、节律预测、体质宿疾预测和结构预测等多种推理方法。
他如类比、反驳、求同、辨异、反证、追踪等具体思维方法,多与逻辑思维密切关联。
三.“三论”方法
研究者认为,《伤寒论》广泛运用了类似控制论的方法,以指导临床辨证论治。其六经辨证体系和理法方药内涵,实即是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的思维过程。控制论中的模糊控制、反馈控制、最优控制、黑箱理论等,均在这一体系中得以充分展现。六经病是正邪、时间和表现于脏腑经络之症状的函数,是热病过程中模糊聚类的群,彼此互有联系;六经提纲则是其模糊识别的主要参数。六经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就是围绕各种有关人体的信息,研究和总结出对人体系统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规律。其基本目的,在于调整机体使其保持衡态,具体表现为:①识别机体自身调整信息,以便把握病势转归和及时治疗调整;②顺其病势,因势利导,实现最佳调整。
从系统论对《伤寒论》加以研究,研究者发现,其六经辨证体系体现了系统的整体性、相关性、结构层次的有序性和动态性、开放性等特点,属于一个完整的系统结构。在六经这个总系统中,包括了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和厥阴六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每经都由一定的经络脏腑等要素组成为有序的系统,体现了系统成分和结构方面的联系,据此而可予以定位。在病理状态下,疾病则表现为由六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构成的总体过程。各系统构成要素生理功能的失常,表现为相应的证候群,体现了系统功能联系方面的异常变化,据此而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是以六经辨证体系,是将疾病的发生发展状态及过程,放在六经系统形式加以考察,在定位、定性、定量、定向分析基础上,综合归纳出对疾病的全面认识,并进而确立相应的治疗法则和方药,其实质是整体恒动观的体现形式。
若从信息论角度考察《伤寒论》,研究者认为,则六经辨证的确定标志是外感热病的信息,六经提纲脉症是确定六经病证诊断的主证信息。六经病证作为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序系统,构成了一个复杂和信息流。六经证候质量变化,即六经病证的传变过程,是典型的信息传递过程的体现形式。六经系统的纵横层次之间的联系,决定了六经证候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并进而决定着信息表达和传递的多变性。因此,在辨证论治过程中,认识和掌握各种与人体生理病理相关的信息及其传递变化,即可准确诊断和治疗疾病。
四.模型方法
以模型方法分析《伤寒论》,研究者认为,六经是外感热病的综合模型。以三阴三阳六层次表述热病的阶段性,以其与脏腑经络的对应关系模拟病位,以六气为病模拟病因,以阴阳消长模拟正邪进退,进而构成完整的六经模型。若用数学模型方法探讨,则《伤寒论。三阴三阳始终表现为病位、病性、病势三个基本要素,而这本个基本要素均具有阴阳二值,表里寒热虚实是由阴阳二值衍生而来的具体逻辑值;三阴三阳提纲,构成了三维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设计条件。因此,阴阳二值逻辑可被视为《伤寒论》的主要思维方法。
运用数学集合论探讨《伤寒论》各种病证信息及方药组成等内容,发现集合论中各种关系,特别是求交、求并两种运算关系,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特点不谋而合。
以上仅是近年来有关《伤寒论》思维方法的主要研究成果之简要介绍。从上述研究结果可知,《伤寒论》之辨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诸多学说,有着惊人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的验证,提示我们可以在遵循《伤寒论》基本学术思想的前提下,主动地合理运用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去指导其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 (作者:万晓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amtb
|
2003-5-1 10: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伤寒论》辨证论治体系研究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3>医理探源</a>转移过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岐黄子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