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四大经典
›
[分享]浅论《金匮要略》反治三法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分享]浅论《金匮要略》反治三法
[复制链接]
1949
|
0
|
2003-10-15 23: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北斗小星在 2003/10/16 00:05am 第 1 次编辑]
上次周四讨论中,ddd曾问过《伤寒论》中有无反治法的方例。
近日看到一篇,指出了《金匮》中几处反治法的方例,特摘之,与大家共享。
1.热因热用:即以热药治热病,适用于真寒假热之证。
如《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
第14条“呕而脉弱,小便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第45条“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两条均系外有热象,而张仲景却用热药治疗,实为热因热用之法。
2. 通因通用:通即为通利之意,适于痹塞不通之证。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
第37条“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虽有泻利,但心下坚实痞满,乃积滞所然。
38条“下利,脉迟而者滑者,实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9条“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两条均是脉滑,滑则内积实热之象。40条“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41条“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
上五条张仲景均用下利之法,是因皆为实热积滞于胃肠所致。必须用泻下导滞之品去除积滞。俾积滞祛除,传导复常,则下利自止。切不可仅见其利而不究其根本而止利。
又如失血证,常规应先止血,若因瘀血所致的出血则应活血化瘀,瘀消则血止。如《妇人妊娠》第2条用桂枝茯苓丸治疗,妇人妊娠宿有癥病的下血即是如此。
3. 塞因塞用:塞即堵塞、堵漏之意,即补益之法。
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
第5条,“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胸痹心中痞满,多因痰浊,阴寒之邪羁留,气滞不通所致。常法当通其痞结,通则不痛。张仲景反用温补以治,是因本证肇于阳虚大气不运,除痞塞不开,似胀非胀,多伴神疲纳少,苔薄脉细等虚象。实属无形之痞,必须补中助阳,使阳气振奋,阴寒方散,则痞满自消。
又如《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与温药服之。”
便难,以泻下应为常法。但此处便难,结合脉微弦,其病机应为阴寒凝聚于胃肠,腑气难降,传导无力,与阳明胃家实之大便结显然有别,故宜与温药,使肠道传导复常,大便自利。
http://www.textfile.net/qihuangzi/cgi-bin/topic.cg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资源
北斗小星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