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古代中医医籍的整理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古代中医医籍的整理
[复制链接]
5882
|
16
|
2004-9-1 09: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古代中医医籍
关于针灸、方剂方面的
不知道谁有这方面的资料可以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平凡医生
|
2004-9-1 09: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中医医籍的整理
西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卷六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王焘《外台秘要》
《隋书经籍志》的《四海类聚方》
宋代的《太平圣惠方》
宋代《普救方》
宋代《圣济总录》
严用和《济生方》
许叔微《普济本事方》
张锐《鸡峰普济方》
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苏东坡及沈括,《苏沈良方》
杨士嬴《仁斋直指方》
北宋 唐慎微《证类本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平凡医生
|
2004-9-1 09: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中医医籍的整理
官修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元代徐国桢的《御药院方》
危医林《世医得效方》
刘完素《宣明论方》
张从正《经验方》
李东垣《东垣试效方》
朱丹溪《局方发挥》
孙允贤《医方集成》
李仲南《永类铃方》
陈子靖《医方大成》
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
《医心方》
《隋炀帝后宫诸香药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平凡医生
|
2004-9-1 09: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中医医籍的整理
《普济方》
《医方类聚》
吴昆《医方考》
王肯堂《证治准绳》
张介宾《景岳全书》
吴又可《温疫论》
虞抟《医学正传》
龚廷贤《万病回春》《鲁府禁方》
秦景明《病因脉证》
倚石《理虚元鉴》
薛己《外科发挥》
陈实功《外科正宗》
武之望《济阴纲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平凡医生
|
2004-9-1 09: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中医医籍的整理
李时珍《本草纲目》
《古今图书集成 医部全录》
《四库全书》
吴谦《医宗金鉴》
《温病条辨》
《医学心悟》
汪昂《医方集解》
吴仪洛《成方切用》
《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
《清太医院配方》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平凡医生
|
2004-9-1 09: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中医医籍的整理
不知道还有哪些书籍
或者现代的相关书籍可供参考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lander
|
2005-3-30 16: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中医医籍的整理
[这个贴子最后由lander在 2005/03/30 04:15pm 第 1 次编辑]
不知平凡先生收集这些方书有什么目的。我因参与唐宋元名医全书的整理,有部分医家的电子文本。唐代传世的医学方书只几部,宋代大量文人从医,其方书较多,除你列的外,还有几本。但对这些古籍的整理,现在已做了不少。我觉得现在最有价值的不是古籍整理,而是用一定的方法对古人临床文献的重新整理。有一种观点认为,古人治的就是“症”(本人对古代临床文献的梳理,也认为古人治的是症),对“因”的解释是不可靠的也是争论不清的。那么,对症作历时的研究,看看不同历史时期的名家对该症的分型,用药规律,药物出现的频率,以期找出在临床上可以重复使用的方子,应该是最有价值的。这个观点还建立在,人与人的区别,不会比人与猪的区别大,所以,这个症古人确有疗效,在今天也应该有一定的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平凡一生
|
2005-4-20 08: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中医医籍的整理
工作之余,喜欢整理一些文献资料。
也可以说是个人的爱好。
我现在搜集的中医方面的文献资料基本上都为平常的基本书籍。
假如可以的,希望我们继续交流。
等待你的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lander
|
2005-4-20 11: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中医医籍的整理
我个人认为,收集文献是为了用的,至于说怎么用,各人的目的不一样。近年涉及古医籍,发现有很多问题现在的教科书不能很好解释,就作了一些探索。首先是古代药用衡制及换算关系问题。觉得现在中医因过分强调辨证论治,强调活用,对古代的药用剂量之糊涂简直不可思议,就翻阅了不少医方书,并结合考古界的最新成果,自认为基本搞清了几个大的历史时期的“药用”衡制。可惜人微言轻,中医界对古代剂量不重视,观点就没有进一步发。第二个问题和第一个是连在以起的。经常翻古代方书,发现当今的教材总结的并不完全。比如,唐宋时期为什么丸散居主导地位,到了明清为什么以汤剂为主导?实际上这种变化和药材的希缺与否无关,而是和治疗理论的变化有关。其次是王清任和徐大春所代表的医学模式的问题,具体的说,是一方治百病一病百方治的实质是什么。我们把明清时期对古方剂量的不重视以及剂型的根本性改变以及对立的医学模式放在一块看,会发现很多有趣的问题。
我罗嗦这么多,主要还是想说,中医的理论,是从大量的古代文献中整理归纳出来的,特别是临床文献。有些纯理论文献参杂进太多的玄秘观念,容易把人引入歧途。其次,通过对上述诸多问题的进一步分析,我个人感觉,问题的根源应在药上。即我们对药的功用的认识并不是科学意义上的,我们所有的理论分析不能说是建立在沙滩上,起码根基是不可靠的。既然如此,古今人们用中药治病,基本上都是摸索。如果这一分析成立,又认为古人治的是“症”,确实能让很多症状消失或改善,那么就可以对同一症下的方进行分析归纳,看看能不能找出具有相当重复性的方。如果能找出能经受重复验证的方,这是文献整理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妄谬不经之处,敬请见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平凡一生
|
2005-4-27 15: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中医医籍的整理
看看能不能找出具有相当重复性的方。如果能找出能经受重复验证的方,这是文献整理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这句话很有内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下一页 »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药方剂
平凡医生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