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推荐]人工免疫法的先驱--人痘接种术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推荐]人工免疫法的先驱--人痘接种术
[复制链接]
1310
|
0
|
2003-4-27 09: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人工免疫法的先驱--人痘接种术
目录
一 天花的历史
二 以毒攻毒
三 从时苗熟苗
四 从人牛痘到牛痘
我国在治疗疾病中,首先发明人工免疫疗法--人痘接种术。这项发明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因为它是治疗传染病过程中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为了介绍种痘术的发明史,先来谈谈古代天花的流行史。
一 天花的历史
天花是一种滤过性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得病後死亡率极高,一般可达25%,有时甚至高到40%。不死者也留下永久性的疤痕或失明。我国民间有俗语说:“生了孩子只一半,出了天花才算全。”可见天花危害之严重。
早在三千多年前,人们在埃及木乃伊上,已见到天花的疤痕,印度在西元前六世纪也有此病。中世纪时,天花在世界各国广泛流行,几乎有10%的居民死于天花,五个人中即有一个人面上有麻点,甚至皇帝也无法幸免。法皇路易十五,英国女王玛丽二世,德皇约瑟一世,俄皇彼得二世等,都是感染天花而死的。十八世纪,欧洲人死于天花的人数达一亿五千万以上。美洲之有天花,是十六世纪时由西班牙人带入的,据载西元一八七二年美国流行天花,仅费城一市就有二五八五人死亡。在俄国,从一九00年到一九0九年的十年中,死于天花者达五十万人,可见天花是一种极其凶险的传染病。
我国古代典籍上没有见到有关天花的确切记载。晋代葛洪(西元二八一-三四二年)的《肘後备急方》(三四二年)第一次描写了天花的症状及流行情况。书中这样写道:“比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载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差者,疮癜紫黑,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近 人根据葛洪《肘後备急方》记载:“以建武中于南阳击虏所得,乃呼为虏疮。”认
为此病大约是在西元一世纪传入我国,因战争中由俘虏带来,故名“虏疮”。
从此,我国历代典籍累有天花记载,虽然各书所称病名不一,但从所描述的症状,显属天花无疑。唐宋以来,此病逐渐增多,十五世纪以後,由于交通发达,人员往来频繁,天花在我国广泛流行,甚至漫延到深宫禁讳,据载顺治皇帝即是患天花死去的,康熙幼年时为了避免感染,由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不敢进宫看望他的父皇。由于天花严重威胁大众的健康,因此,古代人很早就在摸索防治天花的方法。
回目录
二 以毒攻毒
古人发现一个人如果得了某种传染病,可以长期或终身不再得这种病,有的即使再得病,也是比较轻微而不致死亡。人们从中得到启发,懂得“以毒攻毒”的原理,即是在未病之前,先服用或接种这有毒的致病物质,使人体对这些疾病产生特殊的抵抗力,这种思想包含有近代医学的免疫萌芽了。
在“以毒攻毒”思想指导下,我国也在寻找预防天花的方法。明代郭子章《博集稀痘方》(西元一五五七年)、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用(白)水牛虱和粉作饼或烧灰存性和粥饭服下,以预防天花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尚未得到实际效果,但是,它表明古人在“以毒攻毒”思想下,正在寻找防治天花的方法。经过长期的摸索与多方面的临床实验,终于找到了行之有效的人痘接种法。
回目录
三 从时苗到熟苗
清代朱纯嘏《痘疹定论》(一七一三年,康熙五十二年)一书中记载有这一则故事:说宋真宗时(十一世纪)的宰相王旦,一连生了几个子女,都死于天花,待到老年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王素,王旦担心儿子重遭不幸的病害,于是招集了许多医师来商议,请他们提供防治痘疮的方法。当时有人提议,说四川峨嵋山有一个“神医”,能种痘,百不失一。丞相王旦立即派人去请,一月後,那位医师赶到了汴京。医生对王素作了一番检查後,摩著他的头顶说,这个孩子可以种痘,次日即为他种了,第七天小孩身上发热,十二天後种的痘已经结痂。据载这次种痘效果很好,後来王素活了六十七岁。这是我国典籍上有关种痘的最早记载。由于说缺乏旁证,尚不以确证我国十一世纪已发明种痘术了。
稍後,清初俞茂鲲《科金镜赋集解》(西元一七二七年)一中,记载了种痘的确切年代:“种痘起于明朝隆庆年(西元一五六七-一五七二年),宁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传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种花者,宁国人居多。”从此以後,我国典籍累见有种痘的记载。明末喻昌的《寓意草》(西元一六四三年)记载有顾□明的二郎、三郎在北平种痘的医案。十年後,董含的《三冈识略》中又记载安庆的一位姓张的医师,传习种痘术已有三代,其法取患儿的稀痘浆贮于小瓷瓶内埋在土内待用,使用时将所贮浆染衣,使小孩穿著,三日萌芽,五日痘长,十日痘萎。这是清初人记录种痘的最早文献。西元一六八一年,清政府曾专差迎请江西医张琰,为清朝王子和旗人(贵族)种痘。据张琰《种痘新书》(西元一七四一年)说:“经余种者不下七、八千人,屈指记之,所莫救者,不过二、三十耳。”可见当时种痘术已有相当水准了。西元一六九五年张璐的《医通》(西元一六九五年)中记有痘浆、旱苗、痘衣等法,并记述种痘法“始自江右,达于燕齐,近则遍行南北。”由此可见,我国在十六世纪下半叶发明种痘术後,到了十七世纪已推广到全国,而且技术也相当完善了。
清吴谦等编著的《医宗金鉴·幼科种痘心法要旨》(刊于乾隆七年,西元一七四二年),书中介绍有四种痘法。(1)痘衣法:把疮患的内衣给接种者穿上,以引起感染,这是最原始的方法;(2)浆法:采取疮的浆,用棉花沾塞被接种者的鼻孔;(3)旱苗:把痘痂阴乾研末,以银管吹入鼻孔;(4)水苗法:把痘痂研细并用水调匀,以棉花沾染塞入鼻孔。书中分析了这四种方法的优劣:“水苗为上,旱苗次之,痘衣多不应验,痘浆太涉残忍。”《幼科种痘心法要旨》对种痘要旨、选苗、蓄苗、天时(指种痘季节)、择吉、调摄、禁忌、可种、不可种、水苗种法、五脏传送之理、旱苗种法、痘衣种法、痘浆种法、信苗、补种、自出、治法等共十八个专题作了介绍。其中如“蓄苗”一节,指出:“若遇热则气泄,日久则气薄,触污则气不清,藏不洁气不正,此蓄苗之法。”又说:“须贮新磁瓶,内上以物密覆之,置之洁净之所,清凉之处。”足见当时对于痘苗的接种与保存已经取得不少成熟的经验了。
早期的种痘术,采用的是天花的痂,叫作“时苗”,实际上是以人工的方法使接种者感染一次花,这疫苗的危险性比较。大我国在种痘的过程中,逐步取得选择苗种的经验。清代郑望颐在《种痘法》中主张用接种多“苗性和平”的痘痂作苗,叫做“熟苗”,这类疫苗的毒性已减,接种後比较安全。同时代的俞茂鲲又指出,苗种递传愈久愈好。朱奕梁《种痘心法》进一步指出:“良由苗种愈久,则药力之提拔愈清,人工之选练愈熟,火毒汰尽,精气独存,所以万全而无患也。若‘时苗’能连种七次,精加选练,则为『熟苗』。”这种通过连续接种和选练多次来减低痘苗毒性的方法,是合乎现代科学原理的。
回目录
四 从人痘到牛痘
我国发明的人痘接种法,不但有效地保障了儿童的健康,而且不久流传到国外,对世界的保健事业也作出了贡献。
我国的人痘接种法,不久即引起其他国家的注意与仿效。清康熙二十七年(西元一六八八年),俄国首先派医生来北平学习种痘及检痘法。据史籍记戴:“康熙时俄罗斯遣人至中国学痘医,由撒纳特衙门移会理藩院衙门,在京城肄业。”这是文献上记载的最先派医生来我国学习种痘的国家。
十八世纪,我国的人痘接种术由俄国传至土耳其,英国驻土耳其大使人蒙塔古(M. W. Montague1689-1762)在士坦丁堡看到当地人为孩子种痘以预防天花,效果很好,颇为感动。由于她的兄弟死于天花,她自己也曾感染此病,因此,她决定给她的儿子接种人痘。一七一七年在大使馆外科医生的照顾下,为她的儿子种了人痘,事後,她把成功的消息写信回国告诉了她的朋友。一七一八年六月蒙塔古夫人返英後,又大力提倡种痘,从此,人痘接种术在英国流传起来。随後,欧洲各国和印度也试行接种人痘,十八世纪初叶,非洲北部突尼斯也推行此法。
西元一七四四年,杭州人李仁山去日本九洲长崎,把种痘法传授给折隆元、堀江元道两人。乾隆十七年(西元一七五二年),《医宗金鉴》传入日本,于是种痘法在日本也流传起来。
中国的种痘法传入欧洲後,遭到顽固保守分子的反对,他们责骂种痘是“狂人”的逻辑,一些基督教牧师胡说“天花是上帝的天恩”,凡人不能逆天行事。有些国家竟出令禁止种痘。当时,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却倍加赞扬。他在《谈种痘》的信中写道:“我听说一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自从中国的种痘术传入英国以後,在英国流传达四十年。英国的一个乡村医生琴纳(E. Jenner1749-1823)幼时也种过人痘,後来他在行医过程中,从挤牛乳的妇女知道:得过牛痘後就不会再生天花了。琴纳由此得到启发,想到这可能是牛痘使他们对天花产生了抵抗力,于是在一七九六年五月十四日琴纳首次从正在患牛痘的挤奶女孩手上,沾了一些痘浆接种在一个八岁的未患天花的男孩手臂上,接种部位生了一个典型的牛痘,六周後琴纳特意给这个男孩接种天花痘浆,结果这个男孩安然无恙,证明他对天花有免疫力。後来,经过反覆试验,证明接种牛痘後确能预防花。
西元一八0五年(清嘉庆十年),种牛痘法由澳门葡萄牙商人传入我国,因为牛痘比人痘更为安全,我国民间也因此用牛痘。这说明我国不仅善于发明创造,同时也善于接受外来的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岐黄子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