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制约中医发展的瓶颈

[复制链接]
查看1077 | 回复6 | 2004-10-3 06: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年老的中医逐步逝去,以师传形式继承中医的人士越来越少,中医队伍的主力军客观的落在了一批院校出身的科班中医身上,以我之“愚见”,这一代人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长处是对于中医的理论性较强,知识面比较广;接受新知识比较快;短处是传统文化的水平差一些,还有中医的诊断水平差一些,这与许多中医院校存在忽视中医诊断教学或教授诊断学方法不适当是有关系的。
中医治疗疾病是建立在辩证施治的基础上的,光懂西医的检验诊断不行,中医治病处方要以中医的诊断作为依据。而中医的辩证施治必须要有过硬的中医诊断技术作基础,这如同射击,诊断是瞄准靶子,施治只是叩动扳机,看不清靶子而胡乱射击,诊断上没弄清什么病证,近似盲目的用药,欲求好的疗效,何异于水中捞月。
有些院校出来的学子说,自己理论一肚子,坐在病人面前诊脉观舌,诊完了茫然无所知,心里一点底没有,这种状态,恐怕不是个别现象。
归根结底,中医的威信与名望要靠疗效,治不好病,人们的非议与贬骂自然就出来,谁也堵不住人们的嘴。你说再多的理论也没用,还是实践验证真理,久而久之,中医自然而然的也就“安乐死”了。
所以我认为,中医界应当普遍的加强中医诊法的学习与提高,中医院校应切实的加强中医诊法的教学与训练,这是摆在面前的,刻不容缓的问题。
尤其是脉诊和舌诊,价值是非常高的,毫不夸张的说,有丰富诊断经验的中医,根据四诊,主要是脉诊和舌诊,能基本上正确的判断出病人的证型与病机,正邪力量的对比,病势发展的转归。
怎样提高脉诊和舌诊的水平,院校咱无权乱发议论,那是院校父母官的事,虽然弊病太多也只好望洋兴叹。从临床中医来讲,就是要多读脉学的书,舌诊的书。要反复的看,反复的体会,
我体会頻湖脉学这本书很好,简单,明了,内涵丰富,切合实际。果真能学透,临床必定受益无穷。

聂文涛 | 2004-10-3 07: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制约中医发展的瓶颈

下面引用由溪流2004/10/03 06:15am 发表的内容:
归根结底,中医的威信与名望要靠疗效,治不好病,人们的非议与贬骂自然就出来,谁也堵不住人们的嘴。你说再多的理论也没用,还是实践验证真理,久而久之,中医自然而然的也就“安乐死”了。
说明理论是自己悟出来的,而不是从真实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也就是说,理论是错的。
从来学科的发展都要靠理论,但是靠的正确的理论。
错误的理论不如没有,
治病不是大学生辩论会。
军民软件 | 2004-10-3 14: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制约中医发展的瓶颈

理论是正确的,但中医名家们大多文化水平偏低,照猫画虎还可以,在理论上发扬光大则勉为其难。
中医的发展呼唤儒医的出现。
聂文涛 | 2004-10-3 18: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制约中医发展的瓶颈

以下是引用章新华在2004-10-3 18:56:38的发言:
看了那么的帖子心中感慨啊,我们学校本硕连读的中医7年制的同学们一个个都想参加考研,跳出中医去,太可惜了,他们的底子多好,人才浪费,国家的培养机制太烂,课程安排什么的都是乱七八糟的啊!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只能自己努力了,别无他法!
http://www.15688.com/asp/dispbbs.asp?Boardid=17&ID=85342&rootID=85342&skin=1
huatuodizi | 2004-10-12 22: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制约中医发展的瓶颈

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实干家。
儒释道 | 2004-10-12 22: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制约中医发展的瓶颈

四大经典是什么?历代相传的是《内经》《本经》《伤寒》《金匮》
到了现在,居然没有了《本经》,用《温病》替代,理法方药就此不全,添西医“营养成份”的屁股——具体临床的时候,练药理都不明白——怎么能算是“知识面广”
我的观点,现在的好多学生都是学了四大经典中的“两部半”,根本没有得到真正的知识体系
只道是盲人,就不要让他们摸象了嘛!
儒释道 | 2004-10-12 22: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制约中医发展的瓶颈

一帮盲人,摸了中医的尾巴,舔西医的屁股,怎么能不是瓶颈呢?还想光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