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请问大家,为何愿意去学中医?
1
2
3
4
5
6
/ 6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请问大家,为何愿意去学中医?
[复制链接]
llwwxx
|
2005-2-27 22: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大家,为何愿意去学中医?
不为别的,我爷爷是老中医,受他的熏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沧海一笑
|
2005-3-7 22: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大家,为何愿意去学中医?
这么多人喜欢学中医,真让人高兴!大家共同努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longtuge
|
2005-3-8 20: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大家,为何愿意去学中医?
月含山好这个名字好。能起这个名字的人不简单。我就不喜欢中医。你们看前人学得多么艰辛,能不畏途?学来学去再学成个庸医,那就更加幻灭了。“语子至道之要,病伤五脏,肾且绝,惋惋日暮,从容不出,人事不殷”。你看学中医的几个不是这样?或暮气横秋,或变而为牛气冲天。所以不赞成大家学医。
另外,糖糖,过些天我可能还要请你帮一个忙。我也不管认不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糖糖
|
2005-3-10 20: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大家,为何愿意去学中医?
请问您是不是:《我与中医的缘分》的撰写人?而我最近不能常常上网,可能不能帮上您的忙,可能会让您失望!而您对中医的爱,还是可感,祝福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moonpriest
|
2005-3-10 23: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大家,为何愿意去学中医?
当你研究起中医来,就会知道他的博大精深。令你废寝忘食。
不过,我也一直没有遇到我觉得真的很棒的中医师。很值得学习的到是有不少。打中医旗号却是西医底子的也很多。若是有人有认识不错的,能的话帮我引见一下吧!?我人在上海。若是有人认识在上海的好中医(不是有名),麻烦介绍一下,让我有机会去拜访。若是在他省市,若是我有机会的话也会过去看看。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xjgxjg
|
2005-3-11 18: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大家,为何愿意去学中医?
读《医醇剩义》浅析费伯雄学术思想
http://www.shouxi.net/ 赵 冰 张华东 2004-10-16 13:18:36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9月 第5卷 第18期
关键词:费伯雄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18-2110-02
笔者作为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师带徒弟子,有幸拜师于谢海洲教授临床学艺,遵从师命,拜读费伯雄先生所著《医醇剩义》,现将点滴心得记录于下。 费伯雄(1800-1879),字晋卿,号砚云子,江苏越进县孟河人氏,出身于医学世家,是费家世医第七代。年轻时考中秀才,因淡泊名利,不屑于仕途,故悉心钻研医术,继承家学,由儒而医。后成为清代著名医家,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医术闻名于大江南北,方圆数百里外患疑难杂症登门求治者、各地医家质难问疑者络绎不绝,还先后为道光朝太后及道光皇帝诊治疾病。其著作有《医醇剩义》、《医方论》、《怪疾奇方》、《食鉴本草》等。
《医醇剩义》为费先生晚年所著,本书原名为《医醇》有二十四卷,初刻于1859年。未及印刷完成,毁于兵火战乱之中。作者晚年回忆战乱中所遭受的痛苦,尤其痛惜《医醇》一书未能付梓,加之老病日增,左足偏废,步履艰难,坐卧一室,乃凭记忆追忆原书《医醇》内容,但“不及十之二三”,遂改名为《医醇剩义》,该书于1863年(同治2年)辑成。《医醇剩义》汇录费氏生平治疗心得,以察脉、辨证、施治为三大纲。主张治病不拘泥古人成法,亦不趋奇立异,而宜通变化裁,归于平实适用,力倡和缓之风。本书共四卷,列述风、寒、暑、湿、躁、火六淫之疾,以及虚劳内伤等诸杂病。先讨论病症,随后载编作者自制方,后附古方,使读者先明了了每病治法,然后参照古方,体会出所以化裁运用之理,充分体现了费氏学术思想及特点,对于后世临床很有帮助。
1 费氏医风崇尚“醇正和缓”
医和、医缓本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名曰和、缓是代表了一种平和务实,去除急功近利的思想作风,“不足者补之,以复其正;有余者去之,以归于平。是即和法也,缓治也。毒药治病去其五;良药治病去其七。亦即和法也,缓治也”。“和”则无猛峻之剂,“缓”则无急切之功,“和缓”乃先贤遗风。费先生进一步指出:“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乃为神奇;否则眩异标新,用违其度,欲求近效,反速危亡,不和、不缓故也”。这里包涵着深刻的哲理,疾病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治疗过程也得遵循客观实际,讲究实事求是。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违背自然规律,一味追求新奇,往往事与愿违,加速危亡。故费先生临床力求醇正,主张以平淡之法获神奇之效,最擅运用“轻可去实”之法,其处方用药大都以轻灵见长。
2 勤求古训,师古不泥
费先生对张子和、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四大家的主张,有非常理性独到的认识。认为张、刘两家,善攻善散,寓邪去正安之意。李、朱两家一补阳,一补阴,即正盛则邪退之意,各有独到之外,卓然成家。但前者用药太竣,未免有偏胜处。告戒后世学者当用其长而化其偏,斯为得之。如果崇拜东垣就贬低丹溪,朱丹溪则诋毁东垣,是为掺杂个人的偏见或学派门第之见,往往不能全面、正确的认识和继承前人的学术精髓。师古人之意,不泥古人之方乃善学古人也。又如仲景为立方之祖,医中之圣。其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等是后世学者的金科玉律。同样是发热仲景治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常用桂枝、麻黄等汤,以治外感发热。至于内伤发热,东垣则以甘温治阳虚之发热。丹溪则以苦寒治阴虚发热。不同的是一为外感、一为内伤阳虚、一为内伤阴虚,各有不同的着眼点,从不同的角度补充前人所未备。如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混为一谈,阳虚发热治以苦寒,阴虚发热治以甘温,无异于操刀杀人。费先生针砭时弊,讲求实效,临床实践中多有独到见解,并善于化裁前人方剂,自创新方达200余首。
3 知常达变,善治虚劳
费氏擅长治疗慢性疾病,尤其善治虚劳,世人称为名家。他认为“虚劳内伤,不出气血两途。治气血虚者,莫重于脾肾。水为天一之元,气之根在肾;土为万物之母,血之统在脾。气血旺盛,二脏健康,他脏纵有不足,气血足供挹注,全体相生,诸病自已”,当时治疗虚劳重补肾轻脾胃,不是以四物汤加知母、黄柏,就是以大造丸用龟板、黄柏,一派阴寒腥浊性味,置脾胃生长之气于不顾。更有孙思邈云“补脾不如补肾”,许叔微则谓“补肾不如补脾”,两先哲观点相 左,令世人困惑费解,费先生并不盲目或绝对的赞成某一种 观点,他更深层次的理解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源,两脏为人生之根本,生理上有相资互补之功能,补肾、补脾其说看似相反,其旨实相成也,两者不应对立,而应统一。费先生提出救肾者必本于阴血,救脾者必本于阳气,针对阴虚火动和阳虚气耗之虚劳,分别创立了新定拯阴理劳汤及新定拯阳理劳汤,以救其偏。确立了治虚劳注重脾肾的原则。读毕《医醇剩义》掩卷沉思,琢磨谢老让我们读《医醇剩义》一书的目的和意义:一是让我们了解费伯雄先生的学术思想,探循孟河医派的源流及其影响,揣摩名医的思维习惯,掌握前辈的临床经验,训练辨证论治的技巧,培养知常达变的本领是谢老的良苦用心和殷切期望。二是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普遍心气浮躁,缺乏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谢老的用意是告戒我们:学术上没有捷径可走,要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融会贯通,做有扎实理论基础的临床实践家;做人要心态平和,踏实勤奋,耐得住寂寞,不可标新立异,更不可随波逐流,重要的是学会集思广益,独立思考。
作者单位:100053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编辑秋 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快雪时晴
|
2005-3-12 22: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大家,为何愿意去学中医?
不是喜不喜欢的问题,古文读多了,自然会对中医有好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纵横
|
2005-3-14 20: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大家,为何愿意去学中医?
有啊,广西中医学院刘力红博士、教授就是一个执着于中医经典的人物,他有一本书叫做
《思考中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建议你去读一读,如果觉得合口味,不妨到南宁
会他一会。
另外,我个人并不喜欢中医,只是高考时分数不行才选择了没人喜欢的中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高山流水
|
2005-3-15 17: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大家,为何愿意去学中医?
我跟你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yang2cf
|
2005-3-21 20: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大家,为何愿意去学中医?
中医药使我摆脱人体的病态,提高我的生活质量,在茫然中体会中药的神奇魅力,通过治学了解中医的伟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下一页 »
1
2
3
4
5
6
/ 6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