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关药效的思考

[复制链接]
查看998 | 回复6 | 2004-11-14 23: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中医药方里各药的配搭和份量是根据当时的药而言的,当时的多数是野生、纯天然的,而如今大多是人工栽培。同样是栽培,但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方法所产的应有所不同。如走地饲养的鸡和用饲料饲养的味道完全不同,那药就更是如此了,如果照搬以前的配搭和份量是否不妥?
2、中医的历史如此长久,而现代化的产品“西医”只不过短短的时间就有了耐药性,请问中医也有耐药性之类的问题吗?
军民软件 | 2004-11-15 13: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有关药效的思考

由于产地不同,品种不同,炮制方法的不同,药物性味就可能发生变化;古今皆然
“耐药性”是西医术语,中医没有。在西医,耐药性一般指药物诱发细菌变种,或药物的作用间接促进耐药菌繁殖,从而导致的菌群抗药性增强,药物的药效相对降低。
中医没有细菌的概念,临床中也没有出现方药“纯正”而无故失效的情况。
ddvv | 2004-11-16 14: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有关药效的思考

我刚开始自学中医,发表一下我对于耐药性的初浅的见解:
西医的耐药性是源于它是用“药”对抗病,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病之中的弱小分子被消灭了,但强的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于是病就强了。病强了而仍旧用原来的药,强弱对比明显,就产生耐药性。而中医却不同,它不是跟疾病采取“两军对旅”的对抗,而是改变相关的因素,令疾病无法生存或减弱其危害性。
飞龙戏水 | 2004-11-16 15: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有关药效的思考

中药主要是通过调节人体内环境来达到消除内环境偏差的目的,不直接与细菌对抗,因而中药不会导致细菌的耐药性,但它有另外的毛病,其一,不同的时代,生活习惯、营养情况都变了,人体的体质随时代而变化,对过去的体质很有效的药物,对现在的体质是否有效那可难说的很了;其二,患者往往会中西药并用,但西药对内环境有影响,这种影响如何在中药的配伍中反映出来,好象很少有人研究。这些都是中药的“耐药性”问题。
军民软件 | 2004-11-19 18: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有关药效的思考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营养情况,改变不了阴阳偏盛的相对量,无论“体质”的绝对量是多少,用于纠偏的药物只与“相对量”部分相关
中药在人体内的作用是随机的、不确定的;它可能对人体内各个层次都有作用,而内环境仅限于组织细胞层次。
神农氏 | 2004-11-21 22: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有关药效的思考

大家都在注重对疾病的辨证论治,可有没有注重现在中药的质量,竹黄加白矾粒,牛七粒加入板蓝根,陈皮加黑矾水等等,这样的药有效吗?
军民软件 | 2004-11-22 14: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有关药效的思考

可用动物实验验之(一定要是中医的动物实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