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针道天下
›
(转贴)“针刺麻醉第一例”的幕后事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贴)“针刺麻醉第一例”的幕后事
[复制链接]
4528
|
7
|
2007-11-24 11: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针刺麻醉第一例”的幕后事
日期:2006-04-02 作者:张建中 来源:新民晚报
上海市针灸学会理事长张仁教授发表在2005年11月20日本版的《寻找“针刺麻醉第一例”始末》一文,读来令人感动、感慨。面对当前针灸在国内渐次式微而在海外日益红火的境况,笔者觉得尤其值得思索和反省。笔者1993年起在第一人民医院、1997年起在上海中医药大学这两个单位工作,有幸结识与针刺麻醉相关的人士,从中了解到一些与之关连的故事,特形诸文字,以作张文的补充。
1 尹惠珠医师背后的专家
尹惠珠医师是世界上应用针刺麻醉进行医疗手术的第一份病史纪录的签署者,这是确凿无疑的事实。但是,从西医院校毕业的尹医生,当时作为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年轻的住院医师,她的中医知识和针灸技能是从何而来的?她在扁桃体手术时用针灸来镇痛的灵感又是怎样触发的呢?
这里就要提及两位专家:一位是当时一院耳鼻喉科主任李继孝,一位是该院中医科主任黄羡明。李主任1915出生,1943年中央大学医学院6年制医本科毕业,著名耳鼻喉科专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辞世。黄羡明生于1920年,1936年上海中医专门学校肄业,现仍健在。黄羡明毕生从事针灸临床、研究和教学工作。在一院担任中医科主任以后,相继任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中国针灸协会首届副会长、上海市针灸学会会长、WHO上海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主任、世界针灸联合会中方顾问等职务;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首批评定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晚年在美国纽约开诊并继续从事传播、弘扬中医的工作。
众所周知,1958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当时的卫生系统领导要求医务人员“发扬共产主义风格、用大协作精神搞好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这是当时的大环境。而李继孝和黄羡明两位主任的友情,也使他们在针刺镇痛和麻醉这件事上“走到一起来了”。两位主任同在一个食堂吃饭、同乘一辆班车上下班,既熟悉又互相尊重。当时医院还在外白渡桥北侧,食堂在北楼底楼,分内外两个餐厅。内餐厅供科主任和专家用餐,科主任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常常就在餐桌上进行。有一天午餐时,李主任突然向黄主任发问:“用药物麻醉作扁桃体摘除手术的病人,术后出现咽喉疼痛和吞咽不利的症状,能不能用针灸解决病人术后的痛苦呢?”黄主任略作思考,以自己以往临床上较丰富的针刺止痛的经验,回答道:“应该可以解决”。
医学上任何假设都要通过实践来验证。这次餐桌上闪现的灵光石火般的想法,同样需要临床试验来加以证实。第二天,李继孝邀请黄羡明到五官科病房会诊,通过对几位疼痛较严重的病人的口腔检查,他们的诊断结论为手术创伤引起的炎症,试验方案决定按照针刺止痛的方法取穴针刺。当时即对症针治了四五位病人。下午去随访,发现效果很好,病人疼痛明显减轻,情绪也安定多了。由此李主任决定针刺止痛成为五官科的治疗常规,科内的医生都要学会针灸方法和技能。作为科里年轻的住院医师,尹惠珠心灵手巧,她的针灸止痛的技术很快就得心应手了。这为她完成首例针麻手术奠定了基础。
2 由针刺止痛到“针麻”手术
尹医生具备了优秀医务人员和科研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她能从现象中深入思考、质疑和探索。在临床上用针灸止痛取得效果后,尹医生开始思索探究这种针刺止痛效果是怎样实现的?有一天她遇到黄主任就一起讨论,提出针灸止痛效果如此好,是否有麻醉的作用。黄主任发表意见认为:“针刺止痛历来都用于病人发生疼痛之后,而麻醉一般作用在疼痛发生之前,这是有区别的。至于针刺止痛是否有麻醉的功用则不敢肯定”。年轻医生的探索精神和医生专家的严谨态度俱可称道。
此事之后,黄羡明作为针灸专家也走上了探索之路。他查阅文献、结合临床经验,悟出心得:所谓麻醉,是用药物抑制痛觉。早在《后汉书·华佗传》中就有记载:“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因此,要让针刺起到麻醉作用,其关键不仅在取穴位,更要在针刺手法的继承上加以改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于是他就从长时间持续运针的导气手法上进行试验,以使人体产生“抗痛”或“耐痛”的能力。他先在自己身上扎针体会感觉,采用运针前后皮肤测痛对比的方法,经多次测比,感受到确有抗痛和耐痛的作用。这样,黄羡明就基本上确定了“术前持续运针的导气针刺手法”,并尝试在临床上验证了。1958年8月28日(或29日),尹惠珠医师在中医科找到黄主任,说:已选择好一例男病人,决定用针刺止痛代替药物麻醉作扁桃体摘除手术,并询问可否单用“合谷”穴位,采用什么针刺手法,留针多长时间?黄主任发表自己的意见后又追问了一句:“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尹医生说:“不要紧,可以局部改用浸润麻醉,病人不会有痛苦。”有了这样充分的准备,8月30日尹医生主持了第一例针麻手术(具体经过在张仁教授的文章中作了介绍),创造了突破性的纪录。
3 首例手术成功后的开拓
第一例手术成功后,李继孝主任当即打电话告诉黄主任,通报了这一喜讯。第二天在上班的班车上,李主任对黄说:“成功一例可能有它的偶然性。”黄同意这个观点并建议:“继续做更多病例,才能下成功与否的结论。”于是,在两位主任的领导下,当即于次日成立五官科和中医科合作的协作组,李继孝任组长、黄羡明任副组长。组员中五官科有赵锴副主任、尹惠珠住院医师,中医科有王济华医师。通过两个月的临床实践,协作组共完成了74例手术,成功率在74%左右,总结性文章发表在1959年1月出版的《上海中医药杂志》上。这是国际上“针刺麻醉”发表最早的报道。这里还有一个情况需要介绍,据黄羡明说,尹惠珠的首例手术成功后,他曾经向在西安电针研究所的一位朋友通报过消息。西安此后开展的针麻实例是否源于此,笔者没有进一步考证,因为科研成果不约而同出现的事例也是很多的。但尹惠珠医师8月30日第一例手术成功后即于9月5日登报发布消息,至9月4日止就已成功地为13位患者摘除了病变的扁桃体,这些消息对当时的医界同行无疑会有启发的。
此后,协作组又做了更进一步的工作,进行了“合谷”、“内庭”穴位与其他穴位的不同针刺手法的效果对比研究,其结果也发表在《上海中医药杂志》上。如同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突破往往要遭受曲折坎坷一样,当时医务界少数人对这一创新成果也持怀疑否定态度,认为“这种小手术不用麻醉也能做”,“针刺达到麻醉作用是不可能的”,等等。这或许也是卫生主管部门对此事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的原因之一吧。后来西安的成果报告了卫生部,上海的成果取得于先而没能报告卫生部,卫生部的贺电当然就只发给西安了。
然而,从一院到上海医务界的许多人,在当时简陋的科研、临床条件下,仍然积极投入到从针刺止痛到麻醉的试验探索活动中。一院普外科在任廷贵主任、李宝华副主任的主持下,采用针刺止痛作甲状腺次切除手术获得成功;眼科在号称“东方一只眼”的赵东生教授主持下,采用针刺止痛作视网膜剥离手术也获得很好的效果。自此以后,医学界就把“既不麻、又不醉”的针刺止痛定名为“针刺麻醉”,针刺麻醉遂成为科学之认定。
4 针麻应用的兴盛和衰微
一院针麻技术在普外、眼科手术中有选择地使用,引起上海第一结核病院胸外科主任裘德懋教授的关注。裘医师生于1924年,1947年同济大学医学院6年制医本科毕业,1952年至1957年在一院外科工作,1958年调到“一结”。后担任针麻研究室主任、“一结”副院长。由于裘医师与一院的源渊,他很快就在“一结”组织了“老中青”3名针灸人员组成的专业小组。小组成员通过多次参观肺切除手术全过程,了解手术步骤、手术时间以及止痛和开胸后控制生理干扰的要求,拟出了“针刺麻醉作肺切除手术初步方案”。然后,在胸外科、针灸科、麻醉科及手术护士共同努力下,取得初步成功。在3年多时间内又不断改进和完善方案和方法,例如针刺麻醉在什么情况下针刺的手法和穴位作用力最大,怎样确定病人已经能够承受手术的痛觉等等。这些问题在他们的努力下,一个个地研究解决,并摸索出诊疗规范、制订了相应的标准,几年内先后完成了1064例针麻肺切除手术,成功率在80%左右,其中效果优良者占70%以上,术中术后没有发生明显副作用。这个临床上的成功,吸引了诸如张香桐、徐丰彦、曹小定等著名生理学家、医学家的关注。张香桐教授到手术现场参观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在第一天没有弄明白的事,第二天又继续进行了解。这些专家由此开展了针刺镇痛机理、针刺与神经生理作用机理的研究。他们的研究确切地证实,当银针在穴位上通过手法发生作用时,会有物质传导到人脑的丘脑部分,因此产生内啡肽,而内啡肽的增多能抑制人的痛觉,起到镇痛或麻醉的作用。
上世纪60年代前半期,针刺麻醉在上海得到迅速发展。上海市成立了针灸经络研究所,著名针灸学家陆瘦燕担任所长、黄羡明担任副所长,针刺麻醉的临床实践和机理研究深入开展。在针麻应用于肺切除手术成功的基础上,黄羡明等在市科委的同意和支持下,针灸经络研究所与上海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五官科医院喉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胸外科、上海市胸科医院、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眼科、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普外科、国际妇幼保健院妇产科等建立了合作关系,运用针刺麻醉开展颅脑肿瘤切除、全喉切除、脾胃次全切除、甲状腺次全切除、剖腹产和子宫次全切除等手术,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可是,正当针刺麻醉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更加深入开展的时候,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开展研究的医学专家们成了“反动学术权威”,创造发明被指责为资产阶级名利思想,从事针麻研究的人大都成了批斗和“专政”对象;加上针麻在临床应用上存在的一些欠缺,使得针麻由兴盛到衰微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十分遗憾的事情。
世事沧桑。而今,中国针灸已为世界卫生组织所认同,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培养了不少的针灸医生,针灸在世界一些国家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古老的中华针灸术的前程不可限量。
(作者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此前曾担任过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上海市卫生局办公室主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胡来元
|
2007-11-24 21: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大家深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念真又菱
|
2010-8-7 23: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意思啊,支持一下,先占位后看,嘿嘿。
400电话
BB霜
十月妈咪
千百度女鞋
孕妇装
蚕丝被
减肥药排行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39312882
|
2010-12-22 22: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学习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iloveyoucx32
|
2011-4-29 02: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今天看到了如此精妙绝伦的这样一篇帖子。楼主,是你让我深深地理解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句话。谢谢!
在看完这帖子以后,我没有立即回复,因为我生怕我庸俗不堪的回复会玷污了这网上少有的帖子。但是我还是回复了,因为觉得如果不能在如此精彩的帖子后面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肖孩染力
|
2011-10-21 00: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下
http://www.92nvyong.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mohjk
|
2011-11-1 0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你一下,好贴要顶!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叫我哥捌
|
2011-11-19 09: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很好很好,谢谢分享
画壁电影
,
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QVO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医理探源
明堂振衣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