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死背《濒湖脉诀》,有谁能提点建议吗? (无内容)

[复制链接]
逸湘 | 2005-1-3 12: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死背《濒湖脉诀》,有谁能提点建议吗? (无内容)

看看王唯工博士「气的乐章」
对了解脉学会有一些帮助
郎鹏 | 2005-1-4 21: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死背《濒湖脉诀》,有谁能提点建议吗? (无内容)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
只有实践与真知相结合的好
梧桐 | 2005-1-4 21: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死背《濒湖脉诀》,有谁能提点建议吗? (无内容)

病人是最好的老师
沐天翔 | 2005-1-5 07: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死背《濒湖脉诀》,有谁能提点建议吗? (无内容)

熟其四诊,再专其一
要靠把脉打天下,要有其他三诊做后盾
郭跃辉 | 2005-1-5 09: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死背《濒湖脉诀》,有谁能提点建议吗? (无内容)

虽说病人是最好的老师,但病人会教你如何体会脉象的那么多变化呢?
逸湘 | 2005-1-5 1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死背《濒湖脉诀》,有谁能提点建议吗? (无内容)

借马光亚老中医的序一用
中国脉学超时代的进步   89岁老中医 马光亚 
  
    中医脉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旧的社会多数人重视中医,认为中医看病,病人不必开口讲病,三指一按,便知道病在哪里,提起笔来开方,可以药到病除。其实,没有这么神秘,今日社会一切从新,医学进步,更不会落后。中医的脉学,将露出新的曙光。   
   我临床五十年以上,没有几天不为人看病,看病第一要辨明病证,病证有阴阳虚实、表里、寒热之不同,临床观色问证,得到患者病情之后,要以脉象来作最后的决断。然后才有把握为病人开方、故看脉确实极为重要,我当年学医,最初读李中梓医宗必读的『四言脉诀』,后来读李时珍的『濒湖脉学』,还觉不够,再去读张石顽的『诊宗三昧』及陈修园医书的脉诀,张石顽的『诊宗三昧』,比较浅显而深入,易读易知,他以色脉合为最可靠的诊法,将色脉、脉位、脉象、经络诸论,说得十分透彻,我认定『诊宗三昧』,是一部研究脉学的好书。
  最近,我得见一部研究脉学的新书,是研究物理学高深而大有成就的学者王唯工所着,这一书出现,是中国脉学超时代的进步,他有很好的科学研究的素养,先精通了现代医学的生理、病理。因发现中国医学是最佳而能救人的学问,乃特意取中医的脉学来着实研究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写成此一部书。
    我数十年临床,虽对许多疑难病证,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时代进步‧我不能以此为足,要开步向前求进,才能有登蜂造极的一日,王唯工的表现,是值得我钦佩而取法的。我要从他的新着中,求取脉学的进步。
    王着脉学是研究脉的原理,不是在脉的形象上多费功夫。古人言脉,大部是着形象的考究,八脉、二十八胍、三十脉,不外是在形象上兜圈子,王研究脉的原理,认定「气是脉的原动力,李时珍、张石顽等虽曾说过脉是候五脏六腑之气,但王唯工贝体说出「共振」的道理,是更上一层楼了。气为血帅,血液循环发生共振的现象,从现象可看出五脏六腑之间相互关系及影响,而认识不同的脉。从古中医用三个指头把脉,王唯工发明了脉诊仪,只要用一个小片电极片碰触脉搏,病人身上的十二经脉全部显示在屏幕上,并可列印诊断书,这是中国医学在脉学上,进步登上最高的境界了。
    我对王唯工的脉学新着出版,证实中医进步,表示祝贺之忱,持为之序。
    2002年8月15日
郭跃辉 | 2005-1-9 11: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死背《濒湖脉诀》,有谁能提点建议吗? (无内容)

请问王唯工所著的这本书哪里可以买到?
逸湘 | 2005-1-9 16: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死背《濒湖脉诀》,有谁能提点建议吗? (无内容)

目前只有繁体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