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病源流读后感2
蒋新民 12/10/2006
本文研究《另可参考﹕肝病源流(肥气, 胁肋痛, 腋臭、漏腋) 在读后感3.。原文总结于【沈氏尊生书】》本文用《经络图示仪》的测图方法研究胆病源流及结合肝病源流的融会,将获得更多品悟。显然,必须要原汁原味地体现中医2500年的传统古法,阴阳五行,气血津液,八纲辫症等,总之中医再现代化也不能脱离此基础,否则你读不出中医之精华,治病救人便是空话!经络图示仪的熟练程度应用,离此源泉也将寸步难行!再结合【手术后遗症案例】原 www.jingluo.cn 网上文多说些。 》
胆病源流
(足少阳胆脉, 起于目锐, 上抵头角, 下耳后, 循颈行手少阳之前, 至眉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 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 出走耳前, 至目锐后。 其支者别锐, 下大迎, 会于手少阳, 抵于耳, 下加颊车, 下颈合缺盆, 以下胸中贯膈, 络肝, 属循胁里, 出气街, 绕毛际, 横入髀厌中。 其直者从缺盆下, 循胸, 过季胁, 下合髀厌中, 以下循髀阳, 出膝外廉, 下外辅骨之前, 直下抵绝骨之端, 下出外踝之前, 循足胕上, 入小指次指之间。 其支者别胕上, 入大指之间, 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 还贯爪甲, 出三毛, 次注足厥阴肝经。 每日子时, 周身气血注于胆。 足少阳胆经, 多气少血。 )
『 在经络图示仪的测图上足8和手8为同名经,一般经络,“ 是动 ”反应时多以手8测井±,≌∨,多≥右以气盛为标症。足8的波动,无穴质反映时,多以循经区的风,潮湿寒痺症居多。』
胆为中正之官, 决断出焉。 又为中清之府, 主藏而不主泻。 则其所主, 异于他脏腑矣。 其府之气, 直得先天甲气, 而起于少阴, 发于厥阴, 乃二阴之真精所生, 以为一阳之妙运也。 经曰: 少阳连肾, 肾上连肺。 夫少阳起于夜半之子, 为肾之天根, 其气上升, 以应肺之治节。 为肾天根, 则通乎下, 应肺治节, 则通乎上。 其所以能通乎上下者, 以其为中和之极也。 惟通乎上下, 故得游行三焦。 且即三焦之所治, 以致用阳明, 故十一经皆藉胆气以为和。
『 此以脏象的认识来思索,在产生该足8测点有穴质反映出现时,上面文意在经络图示仪的测图分析上来寻求亙为关系之内含。“故十一经皆藉胆气以为和”讲名此经系同脑系有关联,足7手7均标为督脉测井点。在产生是动现象时,胆经的脏象反映,如虚烦失眠,焦虑症等可选温胆汤治疗。即是此理。注意,当足8同足2发生联动的穴质反映,如∑y±,♂↗,≌以右测点为重时,在数天数次的抹布效应下,仍以穴质反映不减时,需考虑肝胆系统的器质性病症,如中医的五积,痞症等。』
经曰: 少火生气。 以少阳即嫩阳, 为生气之首也。 是以肝之为用, 能起九地而升地德, 亦能出眦三阳而布天德, 皆少阳之妙运也, 亦十一经所以取决于胆之故也, 岂特为中正之官, 为五神之决断已哉。 然其为腑, 有独居于清静宁谧, 而出其冲和之气, 以温养诸脏者, 宜其有中清之目矣。 若夫是动而为病, 实则口苦, 耳聋, 鼻渊, 善太息, 心胁痛, 不能转侧, 甚则面尘, 体无膏泽, 足外热, 头额痛, 目锐痛, 缺盆中肿痛, 腋下肿痛, 马刀挟瘿, 胸中,肋髀膝, 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 汗出, 振寒疟; 虚则易惊, 或不得眠, 身寒潮热。 而潮热在平旦, 由气中之火实, 上主于肺; 潮热在日脯, 由血中之火实, 下主于肾。 察其在气在血, 有汗无汗, 咸佐以柴胡、丹皮、地骨皮, 大实更加大黄下之, 得其治矣。
『此为指导用药之法则之理,需要品悟!“是动而为病, 实则口苦, 耳聋, 鼻渊, 善太息, 心胁痛, 不能转侧” 在经络图示仪的测图表现上, 手8 y值±,≌♂↗, 无测井穴质反应. “甚则面尘, 体无膏泽, 足外热, 头额痛, 目锐痛, 缺盆中肿痛, 腋下肿痛, 马刀挟瘿, 胸中,肋髀膝, 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 汗出, 振寒疟; 虚则易惊, 或不得眠, 身寒潮热。 而潮热在平旦” 在此阶断∑y∨♂在∑y除≌±∪∠外将可有穴质波动, 在扩展测点上的穴区有相映证症治内容相主治的穴点, 可作为 K.C.F. 的治疗点. 这定为 C.F.X网的主变形区域. 品悟其中可体会古人上言之内含, 从中药归经上, 据此结合经络测图便准确. 体质偏于阳虚者,进行C.F.X. 的经络图示仪的测查时往往∑y值低,∩⊥,♀↘。沒有穴质反映,有些嗜酒者,在未喝酒之前,其测值∑y∩,♀\。在酒后则∑y值正常。嗜酒者体质多寒,阳虚者嗜酒不太伤体。嗜酒体质万不可过用苦寒药。在此用温缓暖阳之品,才可使机体阳震有祛邪之力。这是用药桂,附之理!甚是大理! 有人提出附子应用要坚持十禁三问。
十禁:1.面赤不用;2.舌质红、苔黄不用;3.谵语烦躁不用;4.尿少色赤不用;5.脉数有力不用;这5种临床表现为阳热实证,绝对不能用附子。但临证要与假热证区别,如面红如妆,语言重复而低微,脉浮大无根等,这些是虚阳上越证,是可以用附子引火归原的『经络C.F.X. 显∑y∩↘时』。6.有严重肝肾疾患及心肌疾患病人勿用;『测井区有较重穴质反映者,内结瘀滞甚者。』7.体质衰弱、阴虚内热者勿用;『阴虚气阴不足者∑y∪♂↗测点活跃,抹布效应后测点穴质轻敏感。』8.妊娠期勿用;9.房室传导阻滞者勿用;10.不能与半夏、瓜楼、贝母、白蔹同用。
三问:即问病人服附子后,1.睡眠如何?2.尿量多少?3.动静状态。简言之,病人服用附子后,睡眠安然,尿量增多,活动自如而无躁动不安状,为附子用后的正常反应。反之,则应考虑为附子的禁用病证。在测图时∑y值∩±≌↘时,有些质寒假热之象,即手足不温,但温度计实测过高也不可过重寒药,定要据测图时∑y值∩±≌↘时加入温阳之药,此时映症的测井区即有轻度,Q, B. 点也要缓和调之。所谓 甘温除大热!即以此图“∑y值∩±≌↘时” 为依据。』
卮言曰: 胆者, 澹也, 清净之府无所受输, 澹澹然者也。
士材曰: 胆者, 担也, 中正之官, 决断出焉, 犹人之正直无私, 有力量善担当者也。 二家释 胆字, 俱有义理, 耐人寻味。
【胆病症治】
子和曰: 胆者, 敢也, 惊怕则胆伤矣。 又曰: 面青脱色, 胆腑受怖也。
《入门》曰: 胆候咽门, 故热壅则生疮肿痛。 又曰: 胆病多寒热。 又曰: 胆虚则恐畏不能独卧, 实则易怒。 又曰: 胆虚则不卧, 胆实则多睡。 又曰: 小柴胡汤, 乃少阳经之药, 水煎, 澄清温服, 则能入胆。
【胆绝侯】
《灵枢》曰: 胆绝者, 耳聋, 百节皆纵, 目直视如惊, 绝系。 绝系者, 一日半日死。 其死也, 色先青, 白乃死矣。
《脉经》曰: 胆绝七日死, 何以知之? 眉为之倾。
治胆病诸药要品及方十
胆实宜用和解(柴胡 黄岑 半夏 生姜 甘草 陈皮 天冬 甘菊 生地 沙参 元参 薄荷 知母 山萸 白蒺藜 龙胆草 丹皮) 『经络测图手左8±∠♂足8, 足2有较轻穴质反映.』
胆虚宜补胆气(人参 当归 甘草 竹茹 竹叶 谷精草 决明子 白芍 枣仁 陈皮 木贼草 茯神)『胆虚时手4冲脉测井以y值∨≌±为佐症. 总体∑y值以∩♀为特点.』
半夏汤 [胆实] 生地 枣仁各五钱 半夏 生姜各三钱 远志 赤苓各二钱 黄岑一钱 黍米二合 长流水煎, 澄清服。『手7, 手4测点为督井和冲脉失衡以左♂≥≌为植物神经紊乱症候中多见, 即中医所讲的虚烦怔忡症. 兼内生郁热之标实症』
此方专治胆经实热烦闷。
十味导赤散 [又] 地骨皮 黄连 黄岑 麦冬 半夏 茯神 赤芍 木通 生地 甘草各五分 姜五片
此方能治胆热, 兼治心藏实热烦渴, 惊悸, 口疮。
当归龙荟丸 [又] 龙胆草 当归 山栀 黄连 黄柏 黄岑各一两 大黄 芦荟 青黛各五钱 木香二钱半 麝香五分蜜丸。 此方专治肝胆实热?痛。
泻青丸 [又] 龙胆草 当归 川芎 山栀 大黄包煨 羌活 防风等分 蜜 丸, 芡子大, 每一丸, 竹叶汤同砂糖温水化下。 此方治胆实。
清肝凉胆汤 [又] 白芍一钱半 川芎 当归各一钱 柴胡八分 山栀 丹皮 龙胆草各四分
此方专治肝血虚, 胆汁少, 有怒火,
仁熟散 [胆虚] 柏子仁 熟地各一钱 人参 五味子 枳壳 山萸 肉桂 甘菊 茯神 杞子各七分半 煎服。 或为末, 酒下二钱。
此方专治胆虚恐畏, 不能独卧。
加味温胆汤 [又] 香附二钱四分 橘红一钱二分 半夏 枳实 竹茹各八分 人参 茯苓 柴胡 麦冬 桔梗各六分 甘草四分 姜三 枣二 一名参胡温胆汤。
此方专治心胆虚怯, 触事易惊, 涎与气搏, 变生诸症。
加减温胆汤 [又] 茯神 半夏 枳实 陈皮 山栀 白朮 黄连 麦冬各一 钱 当归 枣仁 竹茹各八分 人参六分 甘草三分 姜三 枣二 乌梅一个 水煎, 和竹沥半盏, 调朱砂末五分服。
此方专治胆虚惊疑, 如人将捕, 神不守舍。
琥珀定志丸 [又] 南星八两, 先掘地作坑, 置炭十八斤, 烧红去灰净, 好酒十余斤倾坑内, 瓦盆盛南星安其中, 说覆, 以炭火拥定, 勿令泄气, 次日取出为末, 人乳粉姜制、人参、茯苓、茯神各三两, 块朱砂纳公猪心内, 线扎, 悬砂罐中, 入好酒二碗煮, 菖蒲猪胆汁炒远志肉猪胆汁拌炒, 再用姜汁制, 各二两, 西珀一两, 蜜丸, 卧时服, 姜汤下。
此方专能扶肝壮胆, 管辖神魂, 治一切惊战虚弱气乏之疾。
十四友丸 [又] 龙齿另研二两 熟地 枣仁 茯苓 茯神 人参 肉桂 远 志 阿胶 当归 黄耆 柏子仁 紫石英?另研各一两 朱砂五钱 蜜丸, 枣汤下。 此方能补心肝虚, 神志不宁。
附载仲景分别标本方药
标(柴胡) 『清肝利胆以测图手足8,2测点应显♂±≌∨。穴质反映不重阶段。』
标之本(柴胡 葛根汤)
本(花粉)
本之本(大柴胡汤)『此阶断手足8以及足2除y值±≌外,会有偏右测点出现穴质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