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病源流读后感2

[复制链接]
查看1478 | 回复5 | 2007-12-2 11: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胆病源流读后感2
                    蒋新民    12/10/2006
                  
本文研究《另可参考﹕肝病源流(肥气, 胁肋痛, 腋臭、漏腋) 在读后感3.。原文总结于【沈氏尊生书】》本文用《经络图示仪》的测图方法研究胆病源流及结合肝病源流的融会,将获得更多品悟。显然,必须要原汁原味地体现中医2500年的传统古法,阴阳五行,气血津液,八纲辫症等,总之中医再现代化也不能脱离此基础,否则你读不出中医之精华,治病救人便是空话!经络图示仪的熟练程度应用,离此源泉也将寸步难行!再结合【手术后遗症案例】原 www.jingluo.cn    网上文多说些。 》

胆病源流
(足少阳胆脉, 起于目锐, 上抵头角, 下耳后, 循颈行手少阳之前, 至眉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 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 出走耳前, 至目锐后。 其支者别锐, 下大迎, 会于手少阳, 抵于耳, 下加颊车, 下颈合缺盆, 以下胸中贯膈, 络肝, 属循胁里, 出气街, 绕毛际, 横入髀厌中。 其直者从缺盆下, 循胸, 过季胁, 下合髀厌中, 以下循髀阳, 出膝外廉, 下外辅骨之前, 直下抵绝骨之端, 下出外踝之前, 循足胕上, 入小指次指之间。 其支者别胕上, 入大指之间, 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 还贯爪甲, 出三毛, 次注足厥阴肝经。 每日子时, 周身气血注于胆。 足少阳胆经, 多气少血。 )
『 在经络图示仪的测图上足8和手8为同名经,一般经络,“ 是动 ”反应时多以手8测井±,≌∨,多≥右以气盛为标症。足8的波动,无穴质反映时,多以循经区的风,潮湿寒痺症居多。』

胆为中正之官, 决断出焉。 又为中清之府, 主藏而不主泻。 则其所主, 异于他脏腑矣。 其府之气, 直得先天甲气, 而起于少阴, 发于厥阴, 乃二阴之真精所生, 以为一阳之妙运也。 经曰: 少阳连肾, 肾上连肺。 夫少阳起于夜半之子, 为肾之天根, 其气上升, 以应肺之治节。 为肾天根, 则通乎下, 应肺治节, 则通乎上。 其所以能通乎上下者, 以其为中和之极也。 惟通乎上下, 故得游行三焦。 且即三焦之所治, 以致用阳明, 故十一经皆藉胆气以为和。
『 此以脏象的认识来思索,在产生该足8测点有穴质反映出现时,上面文意在经络图示仪的测图分析上来寻求亙为关系之内含。“故十一经皆藉胆气以为和”讲名此经系同脑系有关联,足7手7均标为督脉测井点。在产生是动现象时,胆经的脏象反映,如虚烦失眠,焦虑症等可选温胆汤治疗。即是此理。注意,当足8同足2发生联动的穴质反映,如∑y±,♂↗,≌以右测点为重时,在数天数次的抹布效应下,仍以穴质反映不减时,需考虑肝胆系统的器质性病症,如中医的五积,痞症等。』

经曰: 少火生气。 以少阳即嫩阳, 为生气之首也。 是以肝之为用, 能起九地而升地德, 亦能出眦三阳而布天德, 皆少阳之妙运也, 亦十一经所以取决于胆之故也, 岂特为中正之官, 为五神之决断已哉。 然其为腑, 有独居于清静宁谧, 而出其冲和之气, 以温养诸脏者, 宜其有中清之目矣。 若夫是动而为病, 实则口苦, 耳聋, 鼻渊, 善太息, 心胁痛, 不能转侧, 甚则面尘, 体无膏泽, 足外热, 头额痛, 目锐痛, 缺盆中肿痛, 腋下肿痛, 马刀挟瘿, 胸中,肋髀膝, 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 汗出, 振寒疟; 虚则易惊, 或不得眠, 身寒潮热。 而潮热在平旦, 由气中之火实, 上主于肺; 潮热在日脯, 由血中之火实, 下主于肾。 察其在气在血, 有汗无汗, 咸佐以柴胡、丹皮、地骨皮, 大实更加大黄下之, 得其治矣。
『此为指导用药之法则之理,需要品悟!“是动而为病, 实则口苦, 耳聋, 鼻渊, 善太息, 心胁痛, 不能转侧” 在经络图示仪的测图表现上, 手8 y值±,≌♂↗, 无测井穴质反应. “甚则面尘, 体无膏泽, 足外热, 头额痛, 目锐痛, 缺盆中肿痛, 腋下肿痛, 马刀挟瘿, 胸中,肋髀膝, 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 汗出, 振寒疟; 虚则易惊, 或不得眠, 身寒潮热。 而潮热在平旦” 在此阶断∑y∨♂在∑y除≌±∪∠外将可有穴质波动, 在扩展测点上的穴区有相映证症治内容相主治的穴点, 可作为 K.C.F. 的治疗点. 这定为 C.F.X网的主变形区域. 品悟其中可体会古人上言之内含, 从中药归经上, 据此结合经络测图便准确. 体质偏于阳虚者,进行C.F.X. 的经络图示仪的测查时往往∑y值低,∩⊥,♀↘。沒有穴质反映,有些嗜酒者,在未喝酒之前,其测值∑y∩,♀\。在酒后则∑y值正常。嗜酒者体质多寒,阳虚者嗜酒不太伤体。嗜酒体质万不可过用苦寒药。在此用温缓暖阳之品,才可使机体阳震有祛邪之力。这是用药桂,附之理!甚是大理! 有人提出附子应用要坚持十禁三问。
  十禁:1.面赤不用;2.舌质红、苔黄不用;3.谵语烦躁不用;4.尿少色赤不用;5.脉数有力不用;这5种临床表现为阳热实证,绝对不能用附子。但临证要与假热证区别,如面红如妆,语言重复而低微,脉浮大无根等,这些是虚阳上越证,是可以用附子引火归原的『经络C.F.X. 显∑y∩↘时』。6.有严重肝肾疾患及心肌疾患病人勿用;『测井区有较重穴质反映者,内结瘀滞甚者。』7.体质衰弱、阴虚内热者勿用;『阴虚气阴不足者∑y∪♂↗测点活跃,抹布效应后测点穴质轻敏感。』8.妊娠期勿用;9.房室传导阻滞者勿用;10.不能与半夏、瓜楼、贝母、白蔹同用。

  三问:即问病人服附子后,1.睡眠如何?2.尿量多少?3.动静状态。简言之,病人服用附子后,睡眠安然,尿量增多,活动自如而无躁动不安状,为附子用后的正常反应。反之,则应考虑为附子的禁用病证。在测图时∑y值∩±≌↘时,有些质寒假热之象,即手足不温,但温度计实测过高也不可过重寒药,定要据测图时∑y值∩±≌↘时加入温阳之药,此时映症的测井区即有轻度,Q, B. 点也要缓和调之。所谓 甘温除大热!即以此图“∑y值∩±≌↘时”  为依据。』

卮言曰: 胆者, 澹也, 清净之府无所受输, 澹澹然者也。

士材曰: 胆者, 担也, 中正之官, 决断出焉, 犹人之正直无私, 有力量善担当者也。 二家释 胆字, 俱有义理, 耐人寻味。

【胆病症治】
子和曰: 胆者, 敢也, 惊怕则胆伤矣。 又曰: 面青脱色, 胆腑受怖也。

《入门》曰: 胆候咽门, 故热壅则生疮肿痛。 又曰: 胆病多寒热。 又曰: 胆虚则恐畏不能独卧, 实则易怒。 又曰: 胆虚则不卧, 胆实则多睡。 又曰: 小柴胡汤, 乃少阳经之药, 水煎, 澄清温服, 则能入胆。

【胆绝侯】
《灵枢》曰: 胆绝者, 耳聋, 百节皆纵, 目直视如惊, 绝系。 绝系者, 一日半日死。 其死也, 色先青, 白乃死矣。

《脉经》曰: 胆绝七日死, 何以知之? 眉为之倾。

治胆病诸药要品及方十
胆实宜用和解(柴胡 黄岑 半夏 生姜 甘草 陈皮 天冬 甘菊 生地 沙参 元参 薄荷 知母 山萸 白蒺藜 龙胆草 丹皮) 『经络测图手左8±∠♂足8, 足2有较轻穴质反映.』
胆虚宜补胆气(人参 当归 甘草 竹茹 竹叶 谷精草 决明子 白芍 枣仁 陈皮 木贼草 茯神)『胆虚时手4冲脉测井以y值∨≌±为佐症. 总体∑y值以∩♀为特点.』
半夏汤 [胆实] 生地 枣仁各五钱 半夏 生姜各三钱 远志 赤苓各二钱 黄岑一钱 黍米二合 长流水煎, 澄清服。『手7, 手4测点为督井和冲脉失衡以左♂≥≌为植物神经紊乱症候中多见, 即中医所讲的虚烦怔忡症. 兼内生郁热之标实症』
此方专治胆经实热烦闷。  
十味导赤散 [又] 地骨皮 黄连 黄岑 麦冬 半夏 茯神 赤芍 木通 生地 甘草各五分 姜五片
此方能治胆热, 兼治心藏实热烦渴, 惊悸, 口疮。  
当归龙荟丸 [又] 龙胆草 当归 山栀 黄连 黄柏 黄岑各一两 大黄 芦荟 青黛各五钱 木香二钱半 麝香五分蜜丸。 此方专治肝胆实热?痛。  
泻青丸 [又] 龙胆草 当归 川芎 山栀 大黄包煨 羌活 防风等分 蜜 丸, 芡子大, 每一丸, 竹叶汤同砂糖温水化下。 此方治胆实。  
清肝凉胆汤 [又] 白芍一钱半 川芎 当归各一钱 柴胡八分 山栀 丹皮 龙胆草各四分
此方专治肝血虚, 胆汁少, 有怒火,  
仁熟散 [胆虚] 柏子仁 熟地各一钱 人参 五味子 枳壳 山萸 肉桂 甘菊 茯神 杞子各七分半 煎服。 或为末, 酒下二钱。
此方专治胆虚恐畏, 不能独卧。  
加味温胆汤 [又] 香附二钱四分 橘红一钱二分 半夏 枳实 竹茹各八分 人参 茯苓 柴胡 麦冬 桔梗各六分 甘草四分 姜三 枣二 一名参胡温胆汤。
此方专治心胆虚怯, 触事易惊, 涎与气搏, 变生诸症。  
加减温胆汤 [又] 茯神 半夏 枳实 陈皮 山栀 白朮 黄连 麦冬各一 钱 当归 枣仁 竹茹各八分 人参六分 甘草三分 姜三 枣二 乌梅一个 水煎, 和竹沥半盏, 调朱砂末五分服。
此方专治胆虚惊疑, 如人将捕, 神不守舍。  
琥珀定志丸 [又] 南星八两, 先掘地作坑, 置炭十八斤, 烧红去灰净, 好酒十余斤倾坑内, 瓦盆盛南星安其中, 说覆, 以炭火拥定, 勿令泄气, 次日取出为末, 人乳粉姜制、人参、茯苓、茯神各三两, 块朱砂纳公猪心内, 线扎, 悬砂罐中, 入好酒二碗煮, 菖蒲猪胆汁炒远志肉猪胆汁拌炒, 再用姜汁制, 各二两, 西珀一两, 蜜丸, 卧时服, 姜汤下。
此方专能扶肝壮胆, 管辖神魂, 治一切惊战虚弱气乏之疾。  
十四友丸 [又]  龙齿另研二两 熟地 枣仁 茯苓 茯神 人参 肉桂 远 志 阿胶 当归 黄耆 柏子仁 紫石英?另研各一两 朱砂五钱 蜜丸, 枣汤下。 此方能补心肝虚, 神志不宁。  

附载仲景分别标本方药
标(柴胡) 『清肝利胆以测图手足8,2测点应显♂±≌∨。穴质反映不重阶段。』
标之本(柴胡 葛根汤)
本(花粉)
本之本(大柴胡汤)『此阶断手足8以及足2除y值±≌外,会有偏右测点出现穴质反映。』
蒋新民 | 2007-12-2 11: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胆虚气血不足可致失眠,此时的经络的测图手足8测点∑y∨≌波动,手足7,督井,和手4冲脉测井就要∪∥並产生轻穴质反映。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躯体疼痛性疾病、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药物及某些物质的应用、心肺功能不全及不安腿综合症和睡眠中周期性下肢动作等。由心理的、生理的或环境的因素引起的失眠、称为继发性失眠;也有少数找不出肯定原因的失眠,称为原发性失眠。值得注意的是,鉴别诊断方面应除外昼夜节律紊乱,如轮班导致的睡眠障碍、睡眠时相延迟综合症(睡眠时间较通常情况晚两个小时以上)及主动性睡眠不足综合征,这些均不属于失眠的范畴,此阶段的中医所述的 “上火 ”实为肝胆的代谢协调诸经络脏腑功能之反映。所以常人手8多气盛测点偏左≧右≌♂为正常态。』

关于经络脏象学术中的“是动,所生”的两个过程认识,在《灵枢·经脉》除论述了十二经脉循行路线,以“是动”、“所生”为体例详细描述了各经在病理状态下的所表现的病候。这一独特病候体系,以其与经络循行息息相关,真实再现发病症候,指导临床确有卓效等特点一直作为针灸学科临床辨证治疗的理论基础。利用《经络图示仪》参临床应用,这个现象正是经络四维网络体系 即, C.F.X. 的灵魂。特别有内容来加强辩症品悟! 但是由于年代悠远,文意古奥,历代医家对“是动”、“所生”病候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难经》以气血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来划分“是动”、“所生”;张景岳以运气学说为指导,用“常”和“变”来解释之;张隐庵则以脏腑经脉和病因来划分“是动”、“所生”;近代陈壁疏,郑卓人认为是动病就是本经之脉受外邪引动而发生的疾病,所生病是指与经脉相连属的脏腑所发生的疾病;现代学者将“是动”病归为本经发病,“所生”病为本经俞穴,多以该测经的扩展测点,通过 K.C.F. 的虚实穴质的改变而达到能治疗的疾病。通过临床的应用经络图示仪的即时测图的叠加记录,以及同即时症状的比较分析,大量的细致观察,及对十二经病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是动”、“所生”病进行动态的总结。认为“是动”、“所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四维网络 C.F.X. 生理至病理过程的量变,质变的分界认识。当形成“所生”病时,将产生亙联经的测井穴点出现穴质反映,程度上初以较轻的 B, 穴质点出现,在相映症的該经扩展测点区域性中会有与证治相应的穴质反应点,並有 K.C.F. 意义,施治而显效。其补泻之电流作用对调整整个 C.F.X 网络产生隐性的,能自我反馈治疗显出感觉程度和效果,其信息为经络网络调整的真正的控制过程,对能有的放矢研究针刺原理极重要。是对十二经脉及其相连属脏腑在有生理转变为病理所产生的各种症状体征传变和转归的综合性记述,应包括病因、病位、发病急缓、病程长短、标本虚实、预后转归等。是动病对为外因引动或诱发,发病急,病程短,病位在表,多为阳、实、热证,预后多良好;所生病为是动病转化而来或脏腑自病,发病缓慢,病程绵长,病位在里,多为里、虚、寒证,预后多不良。此外,对十二经病候中的《灵枢·官针》“凡刺有九”中的“络刺”,“刺小络之血脉也”,可泻余血邪气,固守经隧,以防大乱。单纯刺络法,为血液自然流出,或稍稍挤压针刺局部,往往瘀血留注不消,贼邪伏而不退,如加用闪火罐,造成罐内负压,可达血尽邪出,且可控制出血量,以求良好疗效, 进行了精辟的分析。这些理论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在应用经络图示仪的拆分头进行 K.C.F 施于调刺吋, 那些扩展测区的属实须用以泻法的网络异态点或穴点或阿氏奇穴等…. 均适“刺小络之血脉也”,可泻余血邪气  用K.C.F. 的正极以断续法泻之, 达到该区产生“发痕” 即是此理﹗  此论也提示生物电的现象过程变化多端实因体液改变过程在测治区局部内发生化学过程改变, 留下了经络实质的“动态实质影子”,这个真实反映,使针灸学科的理论基础更加坚实,而且有着切实的临床指导意义,是辩证、取穴及分析疾病预后的准绳﹗

结合我介绍的手术后遗症的悲剧来消除近代的中西医结合中误区,用经络图示方法研究“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五积证 ”五积者,五脏之所积,皆脏气不平,遇时相逆而成其病。的论点展开思索, 而不是暂时难理解便扣上“伪科学”之帽子, 误人子弟.

如忧伤肺,肺以所胜传肝,遇长夏脾旺,传克不行,故成肝积,名曰肥气;肥气者,以其积气藏于肝木之下,犹肥遁于山林也。 『此五行传注,实乃介绍过程的量变过程之层次轻重的影响先后, 此状在经络图示仪的测图案例上分析就能从杂乱的图示中诸经和相应扩展点异态图中得到启发而拨乱反正. 理解症状和所测之测图状态的规律性之必然.』

失志伤肾,肾以所胜传心,遇秋肺旺,传克不行,故成心积,名曰伏梁;伏梁者,以其积气横架于肓原也。

怒则伤肝,肝以所胜传脾,遇冬肾旺,传克不行,故成脾积,名曰痞气者;以积气痞塞中脘也。

喜则伤心,心以所胜传肺,遇春肝旺,传克不行,故成肺积,名曰息贲;息贲者,以积气喘息贲溢也。

思则伤脾,脾以所胜传肾,遇夏心旺,传克不行,故成肾积,名曰奔豚;奔豚者,犹水蓄奔冲于心火也。

《难经》以肥气成于戊己,伏梁成于庚辛,以至奔豚成于丙丁者,正合阴阳施化,休旺乘克之大义也。又论曰︰病有积,有聚,有 积气。积者,脏病也,终始不移;聚者,腑病也,发无定处,展转痛移为可治。积气者,即宿食也,由食饪之邪从口入。更有息积病,乃气息癖滞于胁下,非导引不行。 『应用古典的认识才就正确品悟近代对肝硬化, 脂肪肝筹肝胆系病在中医的用药法则之理, 不被西理所扰而得法得道.』

肥气丸
治肝之积,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如龟鳖状,久久不愈,发咳逆呕, 疟连岁月不已,其脉弦而细。

青皮(炒,二两) 当归须 苍朮(各一两半) 蛇含石( ,醋淬,三分) 蓬朮(切) 三棱(切) 铁孕粉(各三两,与三棱、蓬朮同入醋煮一伏时)
上为末,醋煮米糊丸,绿豆大。每服四十丸,当归浸酒下。

伏梁丸
治心之积,起于脐上,上至心,大如臂,久久不已,病烦心,身体髀股皆肿, 环脐而痛,其脉沉而芤。

茯苓 浓朴(姜汁制炒) 人参 枳壳(麸炒去瓤) 白朮 半夏(汤洗七次) 三棱(慢火 煨熟,乘热温治)
上等分,为末,煮糊丸,梧子大。米汤饮下二十丸,食前,日两服;作散,酒调服,绝胜。

痞气丸
治脾之积,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久不愈,病四肢不收,黄疸,饮食不为肌肤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脉浮大而长。

大乌头(一分,炮去皮尖) 附子(半两,炮去皮脐) 赤石脂( ,醋淬) 川椒(炒出汗) 干 姜(炮,各二两) 桂心(半两)
上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七丸,米汤下,渐至十丸。

息贲汤
治肺之积,在右胁下,大如覆杯,久久不愈,病洒洒寒热,气逆喘咳,发为肺 痈,其脉浮而毛。

半夏(汤七次) 吴茱萸(汤洗) 桂心(各二两半) 人参 甘草(炙) 桑白皮(炙) 葶苈( 炒,各二两半)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两枚,煎七分,去渣,食前服。

奔豚汤
治肾之积,发于小腹,上至心,如豚奔走之状,上下无时,久久不已,病喘逆 ,骨痿少气,其脉沉而滑。 『此症在山西省晋北地区农村多见,同当地水土偏碱性有关, 当地称肾气病. 从奔豚汤的配方可知以养血和胃降逆为主. 针灸多以任脉上, 中脘. 下关元, 气海为主.』

甘李根皮(焙干) 干葛(各一两一分)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甘草(炙) 黄芩(各二两) 半 夏(汤洗七次,四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半盏,煎七分,去渣服
『中医实战是医药不分家的, 因此中药炮制以及地道药材的保真保实才能还原中医之法, 这将决定中医疗效和声誉!』
ysuxj | 2014-9-25 03: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在放荡中变坏,就在沉默中变态。
rgoj7938 | 2015-7-23 19: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我不算帅哥,但曾经有人看我满月的照片时,也说过我左边的鼻孔很偶像派。
小李飞刀 | 2016-3-29 07: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纯粹路过,没任何兴趣,仅仅是看在老用户份上回复一下
cbz123 | 2017-2-11 06: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沙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