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书《解读张仲景医学》

[复制链接]
查看2240 | 回复6 | 2007-12-4 21: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容简介 (为冯世纶先生所述)
本书力主仲景医学是具独特理论体系的中医学派,阐明经方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的实质。 此前,作者以经方自成独特理论体系观点著成了《张仲景用方解析》和《中国汤液经方》,重点在解读仲景原著。本书则是对读者反映出的问题和在学习《伤寒杂病论》中遇到的问题,结合临床实践进行深入探讨,它以六经为纲,以经统方指导辨方证,以方证归类印证六经实质。同时,突出了张仲景对伤寒与温病的论述及方证运用,对研究伤寒与温病有所启迪。本书以通俗的解释,从各个侧面解读仲景原著,是中医爱好者正确理解《伤寒杂病论》、应用经方的必备用书。
推荐语
张仲景,是我国东汉末年的经方医学家,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在传承古代《汤液经法》的方证经验及八纲辨证理论的基础上,撰写了《伤寒杂病论》(简称《伤寒》)。该书主要特点是,在八纲中加入了半表半里理念,因此由八纲辨证发展为六经(三阳三阴)辨证,创建了有别于《内经》的经方理论体系。
《伤寒》,被公认为是中医学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出现,把中医学推向了一个划时代的历史阶段。近两千年来,仲景学说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学术流派,直接影响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和进步。迄今《伤寒》的各种版本已达600多种,研究仲景学说的专著已有1 000余种,公开发表的各类论文约2万余篇。注家纷纭,仁智各见,百家争鸣,百花争妍。
仲景医学历认难读,研究仲景医学,读懂原著是关键。为了正确解读《伤寒》,认清六经辨证的实质,我们在继承前人研究仲景学说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多年考证、临床、教学等多方研究,力图解读《伤寒》,认识仲景医学,阐明经方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的实质,使人们明白,仲景医学是继《内经》、《难经》等中医药学之后,发展成为独特的经方理论体系。
此前,我们以经方自成独特理论体系的观点,为正确解读《伤寒》,认清六经辨证的实质撰写了《张仲景用方解析》和《中国汤液经方》,重点在解读仲景原著。本书则是对在学习仲景医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从正面及各个侧面进行探讨、解析,并结合临床解读六经与方证,使读者明了经方的理论实质和方证的具体应用。值得注意的是,本书突出了张仲景有关温病的论述,力求解读伤寒与温病的关系。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解读仲景学术观点,是对张仲景学术渊源的考证,及对其主要理论、观点及有关读者反映出的问题和在学习《伤寒》中遇到的问题,结合临床实践进行探讨,并给以通俗的解释,冀从各个侧面解读仲景原著,正确理解《伤寒》、仲景学说。下编为六经与方证,则以六经为纲,阐明六经的实质,并以经统方,即把属于同一经病的方证归类在一起进行探讨、解读,这样以六经指导辨方证,以方证印证六经实质,起到方以类(经、证)聚、方证同条的效果,一目了然,不但理解了六经的实质,而且能正确掌握各经病的方证,临床即可应用经方治疗各种常见急、慢性病、外感病和内伤病。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在阳明病篇重点探讨了太阳阳病与温病的关系,冀望读者对伤寒与温病的关系有正确的理解。
应当说明,由于对六经、方证理解的不同,其归类方式方法也就不同。这里的初步探讨,因着重于胡希恕先生及其老师两代人的学术观点,只是阐明了仲景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但这个独特的理论体系怎样理解、怎样应用,它与其他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关系尚待探讨和实践考验,尤其以六经归类方证,仅是初步探讨,是否恰当,有待取得共识。


[ 本帖最后由 岐黄子 于 2007-12-4 21:48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胡来元 | 2007-12-4 22: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诊病首应先分析病机。而后方证。
郝廷 | 2010-9-1 21: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赵瑞 | 2013-11-7 09: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诊病首应先分析病机。而后方证。天津木工锯条专卖
Infuscups | 2014-9-8 00: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
临床医间道 | 2014-9-10 16: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不错的中医
duxjb | 2015-4-10 19: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