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转帖]现代医学的危机与中医的必然兴起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帖]现代医学的危机与中医的必然兴起
[复制链接]
812
|
1
|
2004-11-23 06: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作者:陆广莘)
一、现代医学的危机
1、以疾病为对象的现代医学出现了危机:
以疾病为对象的现代医学把发现疾病、征服疾病作为医学目的。疾病分类学有三个要素,即病因、病理、病位。具备这三个要素就称为疾病。如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其病因是原发病,其病理是机能亢进,其病位是肾上腺皮质,因此,原发性肾上腺功能亢进是种病。如果三个要素有一个不全,就不能称为疾病而称为综合征。现代医学水平决定于是否能诊断疾病以及早期发现、早期确诊。然后研究相应的能对抗这个病因、病理的,能清除病灶的治疗,希望通过这些途径达到征服疾病的目的。但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这种以对抗疾病为目的的医学并不能完全征服疾病。
2、消除病因的治疗出现了危机:
从本世纪30年代发现磺胺以来,不断发现并生产了大量的抗生素。这些抗生素以其显著的对抗传染病病因的效果在医学舞台上辉煌了一段时间。但很快细菌、病毒就对这些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大量抗生素被淘汰。医学界又不断研究出新的抗生素以对付这些耐药的细菌、病毒。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细菌、病毒的变异比研制新药的速度还要快,迫使医学不断研究新的药物,造成了医疗费用的上涨。同时针对病因的治疗还加速病原体的变异而制造了新的病原体。如疟疾原来用奎宁治疗效果很好,但很快就出现了耐奎宁的疟疾原虫。医学界又研究出青蒿素来对抗耐奎宁的疟原虫,效果很好,但现在又出现了耐青蒿素的疟原虫。这种耐青蒿素的疟原虫就是针对病因的治疗所制造出来的新的病原体。另外,即使病原体对抗生素敏感、也不一定能治好疾病,如爱滋病患者死于细菌的感染,而感染细菌都是常见菌群。以上现象说明,针对病因的治疗出现危机。
3、纠正病理的治疗出现了危机:
医生对高血压病人降血压,给糖屎病人降血糖,给体内出血病人凝血,给发热病人退热,这些都是纠正病理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在近期内效果很好。但从整体长远效果看往往不是好的,甚至时人体是有害的。如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时,用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心律失常很快得到纠正,但长期抗心律失常会使心肌梗死患者致死率增多。又如对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身体血糖很快下降,但血糖下降后,身体为抵抗低血糖,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长期的血管收缩就会造成血管玻璃样变,引起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脑病等。从整体长远效果来看,只是降低血糖治疗糖尿病是自害的。再如对高血压患者应用降压药后,血压很快就会下降,但一旦用上抗高血压药物,就要终生服用,高血压病并没有被治愈。一旦停药就会发病。同时,血压升高是为了使身体各重要器官得到必要的能量供应而发生的,如果人为的降压就会损害大脑、心、肾等重要器官。所有这些例子说明纠正病理的治疗存在危机。
4、清除病灶的治疗出现危机:
清除病灶的治疗最常见的是,通过大量输液把药物输送到靶器官、靶细胞,达到清除病灶的目的。通过静脉给人体输液带来了很多问题.
(1)上年纪的人经静脉输液很容易因液体输入太快,引起肺水肿。
(2)500ml葡萄糖液或盐水中,每毫升内有几千个微颗粒,最大的颗粒大约在4μm左右。而身体内毛细血管最狭窄的地方只有4μm大小。所以,输500ml的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时,就会有20万个微颗粒进人体内。其中大于4μm的颗粒在毛细血管最狭窄处过不去,带来了毛细血管末端的栓塞,引起疾病。
(3)静脉输液给人体带来了外源性物质的长驱直入,外源性物质的长驱直入带来了体内化学物质的污染。体内化学物质的污染造成了两个结果:一个是人体白细胞减少。本世纪初正常人的白细胞(8.0~10.2)×109/L,现有只有(5.0--8.0)×109/L。免疫超敏的病人也增多了。另一个是男性的精子数本世纪内下降了一半。由此看来清陈病灶的治疗也出现了危机。
二、发现和发展人的自我健康能力才是医学的目的
生命的本质是物质过程的自我组织性和自我调节能力。人的生存必须解决两个问题:
(1)自我的整体保持稳态;(2)对环境的适应。两者都具备则健康,不具备则衰弱或有病。例如:身上有伤口,如果伤口很快愈合,就意味着年轻、健康;如果伤口不易愈合,就意味着衰老、疾病。伤口愈合过程就是自我组织过程。因此我们要把发现和发展人的自我组织调节能力做为养生治病的主要依靠对象。另外,现代病理学提出:传染病病理学的发展,不取决于寻找更多的病原体,而取决于机体对已知病原体的典型反应,即不是病因决定论而是机体反应论。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儿科钱潮教授治疗小儿重型痢疾,用小儿正常用量的1/6剂量的抗菌索治疗,结果使死亡率颠倒过来,即由原来的70%~80%的死亡率变成了70%~80%的治愈率。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呢?原来使用大剂量的抗生素使细菌大量死亡,细菌死亡后崩解释放出大量的内毒素,使小儿中毒死亡。使用1/6的剂量抗生索不杀死细菌,只是抑制细菌,结果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此外,中医治疗麻疹、天花、乙脑、肝炎、爱滋病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并没有利用抗病毒性药物,而是通过调整人的免疫功能来治疗,效果却很好。这就说明消除病因、纠正病理、清除病灶的治疗不是治疗疾病的唯一方法。发现和发展人的自我健康能力更是防治疾病的重要原则。以疾病为对象,以消除病因、纠正病理、清除病灶为治疗手段的医学发展到现在已出现了种种严重的危机。全科医学的出现带来了医学的重大转变,即由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由原来以对抗疾病为目的的医学转向以发现和发展人的自我健康能力为目的的医学。
三、发展全科医学必须重视中医、发展中医
1、中医通过调节人的自我健康能力而达到健康的目的,符合全科医学的要求:
中医认为健康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自我稳定的生态平衡。正气是指人体自身所其有的自我健康能力,邪是指致病因素。健康的时候是邪不能干扰破坏正气所维持的稳态。医生治好病意味着医生是标,病人是本,标本相得,邪气乃服。邪气只是服了,而不是没了。也即是医生通过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使人体的抵抗力与致病因素作用力相对平衡,达到健康的目的。
2、中医以整体现点看待疾病:
如有一名妇女,平时情绪急躁,食欲不振,眼睛干涩,耳鸣,双胁胀痛,经期腹痛,月经暗红色,有血块。西医认为这妇女有内科、五官科和妇科疾病。而中医认为这妇女只有一个病。即:气滞血凝。中医以这种整体观点看待疾病,没有严格分科的特点,纠正了现代分科过细的缺点,符合全科医学的要求。
3、否定中医的做法是错误的:
中医由于不符合现代医学以疾病为对象的观念,不符台现代医学对疾病诊断的要求,没有疗效判断的检测指标,因此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不科学的。有一些学者认为西医里面的脏器(如肝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中医里面的脏器(如肝)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而认为中医是不科学的。这是机械唯物主义对实体的要求。世界上能看见的物质只有10%,宇宙还有90%看不见的暗物质。根据看不见、摸不着就否认其存在的做法是不正确的。50年代有些学者虽然说中医不科学,但承认中医能治好病,认为中医能治好病是由于中药的缘故,与中医的理论无关,因而废医存药。不研究中医理论,只研究中药,即研究中药的消除病因、纠正病理的能力。1961年在全国第一次药理学会上,各医学院校交流中药药理研究成果,结论是80%~90%的中药是无效的。所谓无效是指中药在实验室内消除病因、纠正病理、清除病灶无效。如中药降血压的效果即使有,也不如西药一片胍乙啶;降血糖的效果即使有,也不如一点胰岛素。有些学者因而再次否定了中医。这种根据实验室药理研究结果来否定中医的观点是不合理的。泌尿系感染由大肠杆菌引起,而大肠杆菌是人体肠道正常的菌群。我们不能把人体大肠杆菌消灭的方法来达到治疗泌尿系感染的目的。经用抗生素无效后,改用中医治好了,可是拿中药到实验室做抗菌实验,却没有杀灭大肠杆菌的作用。通过这个实验就能否定中药的疗效吗?不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药物通过人体作用于细菌,与直接作用于细菌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后来,医学的发展解释了这一切:细菌要感染人体,首先必须要与人体相应部位的粘膜细胞产生粘附作用,才能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引起疾病。中药尽管不能直接杀死细菌,但能够使细菌与人体牯膜细胞之间的粘附作用消失,从而抑制细菌达到治疗的目的。除此之外,中药还可以通过其他各种途径来治病,如小柴胡汤在实验室直接抗疟原虫的效果<50%,可是临床应用小柴胡汤治疗疟疾有效,结果证明小柴胡汤治疗疟疾并不是由于它直接杀灭疟原虫,而提高人体红细胞免疫,提高对免疫复合物清除能力而达到治疗效果。因此,一切否认中医实效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四、中国医学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必须依靠中医辅助
现代医学发展到现在已出现了各种医疗危机。如人类整体健康得不到改善;病原体多元耐药;新的病原体不断出现;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病情被掩盖、被加重;人体毛细血管人为地栓塞;人体被外源性化学物质污染等。这些医疗危机都是由于把疾病当成医疗对象引起的。中医从整体的现点看待疾病,以发现和发展人的自我健康能力为目的,这就避免了现代医学所带来的医疗危机。如果我国的现代医学能够与中医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那么中国的医学一定能健康发展。全科医学的发展将为我国中西医结合创造有利的条件。我国现代医学还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医是我们的长处,是我们的国宝。中国医学要赶超世界水平不能离开中医。
[转自中国中医药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蠢华磊
|
2014-5-1 23: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名花虽有主,我来松松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溪流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