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转帖]医学的沉思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帖]医学的沉思
[复制链接]
891
|
4
|
2004-11-29 06: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医学的沉思
日期:2004-07-05 作者:李印生 阅读:225
值得思考的问题
中医学有许多无法用近代医学实证之处,如什么是寒,什么是热,什么是虚,什么是实,就无法用现代医学的指标给出定义。但这并不能说明中医不科学。
问题在于,中医有许多科研部门并没有想方设法,用现代科技手段去验证中医理论的科学性。谋求中医现代化的人不少,但在认识论方法论方面却存在南辕北辙的问题。
事实上中西医有各自不同的方法论和认识论,西医是从人体的物质结构,成份组成来认识人体,是从各个局部来认识人的整体,中医则是从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行为),生命运动的规律来认识人体;西医只注重有形象的物质,中医则着重于把握功能和人体各个局部间的联系。西医只承认有形有象的物质交流,中医则还注意到了无形无象的物质交流。于是中西医有着各自不同的科学框架。因此,谋求中医的现代化,只能用现代科技在中医的框架内进行,进行定性定量的描述。决不能把西医框架的内容硬来诠释中医的理论,不能把西医学的框架当成唯一科学的尺度去衡量中医学是否科学。这应该是个非常浅显的道理。
这里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希望能引起思考并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着了凉容易发烧,这是中国人掌握的一般常识,实际上大概也是外国人的常识,在英语中,就把感冒叫“受冷”(got cold),中医把着凉叫“伤寒”,并且《伤寒论》成了中医的经典。
《伤寒论》论述了着凉后,由表及里的几个层次的传变情况,并给出了传到每一个层次的治疗方剂。西医学不承认着凉(受寒、伤寒),只把许多发烧病归结为炎症、细菌及病毒的侵袭,因为“寒气”是无形无象的非实体,更谈不上建立“寒气”的定量指标。然而西医学在这里毕竟留下了一个大缺口,因为没有找出着凉与细菌、病毒入侵两者之间的关系,没能阐明为什么一着凉,细菌、病毒就容易入侵。人受寒后,身体各部位、各器官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才导致细菌、病毒的入侵?寒气传到不同的层次,在不同的层次上的机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治疗不同层次的伤寒的各方剂对人体及各器官,又产生了什么不同的作用?为什么桂枝汤只能治太阳表证,治不了半表半里的少阳证?为什么小柴胡汤却能治半里半表的少阳证?而少阴伤寒却要用麻附细辛汤?这正是中医实现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遗憾的是,一些致力于中医现代化的,并没把注意力放在这方面,却认定了西医退烧、抗菌的模式,致力于“清热解毒”的方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遵循《伤寒论》的理论,只要辩证无误,一剂药下去必能退烧,不超过三剂药定能痊愈。这是经受住了千百年的实践考验的。从受寒到发烧,从服药到痊愈,其生理、病理的变化过程,以及方剂对生理、病理的作用机理,现在说不清,所以才需要研究,才有中医现代化的问题。西医从一开始,就侧重于有形有象的实体物质的研究,因为只观察到了细菌、病毒的作用,因而治疗上只有退烧抗菌的手段,这本是无可厚非的。问题在于中医本有一条自己的路,却不继续走下去,非要转轨到西医的框架中去。能一剂退烧的方剂不用,却给患者十几天剂量的“清热解毒”剂,这能叫中医的现代化吗?桂枝汤、小柴胡汤、麻附细辛汤,都不是清热解毒剂,但应用准确退烧极快,为什么非要吊死在消炎、抗菌这一棵树上呢!异曲同工又有什么不好呢!
中医把导致发烧的物质叫病邪,排出病邪有三个渠道,即汗、吐、泻。我以为把汗、吐、泻看做三种渠道是正确的,作为“三法”则值得都考虑。根据我的临床经验,桂枝汤、小柴胡汤,等药服后,有的出汗、有的吐、有的泻。服桂枝汤后,不一定非出汗,有的会吐,有的会泻,但吐、泻以后都会立即退烧。桂枝汤不能算是发汗剂,虽然它能发汗。但也能使患者泻,同样不能算是泻剂。小柴胡汤中的半夏是止呕剂,但小柴胡汤却能使患者吐。服药后或汗或吐或泻的机理是什么?排泄物中排出的病邪是什么?大概不会是细菌病毒吧?这些也正是中医现代化的很重要科研课题。
我还认为小便也应算做排邪的一个渠道,因为有些高烧患者尿出酽茶色的小便,也会很快退烧。反过来,单纯的涌吐剂,泻下剂,也起不到排邪解热的作用。最常见的,也是中国老百姓熟知的,着了凉用姜汤发汗。而实际上生姜也不是发汗剂,功能在于去寒邪。是生姜本身具有去寒邪的功能,还是生姜调动了人体排寒邪的功能?如果说生姜有排除寒邪的功能,那么汗又是怎么出来的?这也应该是研究中药学的一个课题。实际上没着凉的人喝了姜汤并不出汗。所以我认为汗、吐、泻是排邪的三个途径,是人体固有的能力,作为三法,不见得恰当。
什么样的科研是使中医学前进的,什么样的科研是使中医萎缩的,是需要有关人员深思的大问题。
中医到底是不是科学(一)
“五•四”运动一些爱国者曾大声疾呼,要使中国富强,必须请进塞先生(科学science)和德先生(民主 democracy)。这就意味着中国原本是没有科学的。因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是不可能产生科学的,只能产生愚昧和迷信!中医相当完整地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自然也从百年前就交上了厄运。至今已被“不科学”的大帽子压得奄奄一息,到了危急存亡的关头,那么中国传统文化里到底有没有科学?中医到底是不是科学呢?
回答这问题,首先得弄清什么是科学,应该说,凡是正确说明了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说明了事物本质的以及正确描述了事物变化规律的学问,就都是科学。根据这样的标准,来判断中国传统文化里有没有科学,中医是不是科学,只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并没有什么困难,此外还必须遵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原则,而不能根据自己懂不懂,自己懂的就是科学,不懂的就不是科学!
我国的农历至今仍在正确的指导着农时;我国古代就认识了星象与气候的关系,魏兵伐蜀,诸葛亮观星象,见金牛星近月,断定将有大雨阻曹兵不敢进山。今天,我国地震与灾害性天气的预测大师翁文波教授证实了金牛星近月将有大雨的规律是正确的。
我国气象中心的科学工作者还发现外空天体对地球引力的变化会影响地球的气象,进一步肯定了我国古代观天象测气象的科学性;在军事科学方面,我国的孙子兵法现在不仅被西方军事学家学习研究,还被日本的商界学习运用;我国的古代建筑也令当今中外的建筑学家叹为观止。
宇宙在中国古汉语中,宇指空间,宙指时间,比西方早几千年就有了四围空间的概念。如果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就会认识到奴隶社会的生产力产生不了科学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中医理论几乎包含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几千年的医疗实践已经证实了中医理论的正确性,怎么能说它不是科学呢!
中医关于“天人和一”的理论曾被认为不科学,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宇宙中没有封闭体系,全是开放体系,既然是开放的就必然要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天人和一”怎么不对呢!今天西方医学已认识到人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有关,而中医不但在两千多年前就明确了这样的观点,而且具体指出了情志的偏盛对脏腑的影响,如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怒伤肝,恐伤肾。这怎么不科学呢?
有人认为中医不科学,是因为中医的重复性不如西医,只要确诊了什么病,任何西医都会开出相同的药,中医往往这个医生开这几种药,那个医生开那几种药。其实这只能说中医要更科学一些。相同的现象会有着不同的本质。如失眠,心脏病可以引起失眠,胃病可以引起失眠,贫血可以引起失眠,肾病也可以引起失眠。所以中医有辩证施治,同病异治之说。这总比一遇失眠统统给安眠药要好得多吧!
此外,中草药有一两千种,有许多是作用相似的,所以每个医生掌握百十种,甚至几十种就可以治疗各种疾病,而且是这个医生习惯用这几十种,那个医生习惯用那几十种。其实中草药的选择面宽,正是它的优势,不能成为说中医不科学的理由。四川人吃四川饭菜,广东人吃广东饭菜,北京人吃北京饭菜,都能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你能因此说中国人吃饭不科学?只有全国都吃一个统一配方的饭菜才科学?
还有人说中医不科学是因为中医理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这也作为判断科学的标准的话,世界上的科学恐怕就剩不下多少了。在力学中,为什么两个物体之间必定存在引力,为什么有电子就必然有电场,电子运动又会产生磁场,而切割磁力线又会产生电流?现代西方医学认识到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同样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还不如中医更具体些。知其然,说明是经受住了实践考验的客观规律,不知其所以然,则正是我们要努力探索的课题。把不知其所以然的都打成不科学,就阻碍了科学的发展,一些人说中医不科学,却又讲不清道理,还死心塌地的非要用西医来改造中医,到底用心何在,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中医到底是不是科学(二)
唯生产力论者说奴隶社会产生不了科学,从而中国古代没有科学,中医也就不是科学,实在是这些人并不知道由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不同,产生了两个不同的人类文化体系。一种是形态结构方面认识客观世界,方法是分割,这产生了西方的实证科学及西方医学;另一种是从事物的运动规律认识客观世界,方法是观察、归纳、总结、思考。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找出万事万物的总规律,再用总规律指导研究各方面的事物。由此产生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学。
西医的认识方法是把人体分割成几大系统,然后分割到细胞,再从细胞分割出大分子,直到离子。这种方法使人一目了然,容易进行定量分析,观察到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它的缺陷是割断了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和在它们之间联系的物质。观察所得多是孤立的、静态的。在分割的同时,还跑掉了一部分看不见,没能捕捉到的东西。这就是哲学上说的“部分之和永远小于整体”。
中医的认识方法则是以万事万物的总规律为指南,从总体出发,去研究人体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全靠观察、思考、总结,所以很难进行定量分析,只能进行定性分析。由于观察到的客体的行为都是受其它客体影响的合成结果,所以存在着整体观念,而且是动态的。中医学还涉及到天文、地理、气象、音律、干支纪年、历法等诸多方面。
如果认为只有研究形态、结构,并做出定量分析,才是唯一的科学,研究运动规律和进行定性分析就不是科学分析就不是科学,那就只能是无知造成的偏见了。
二十世纪的带头科学--电子学就是研究电子的运动规律,而不是靠研究电子的结构并进行定量分析发展的电子技术。电磁场理论也是先对电磁场做了定性分析才有了数学描述和定量的测定。
应该说,这两大体系各有所长,也各有其局限性。人类文化的两大体系,恰似人的两条腿,由于各自的局限性,一条腿不能无限远地往前迈进,只能两条腿交叉前进,互相为另条腿前进创造条件。中医受其自身局限性的限制,停滞了几百年、上千年,现在有了西方体系的电磁场理论、力学、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的帮助,就可以更上一层楼了。比如现在人们可以知道,人体中有无数的电子在运动,必然在体外建立起它的电磁场,它也必然受地球和整个天体电磁场的作用产生合成的场,天人和一的理论就可以得到解释;人的不同脏腑是由不同的物质构成的,所以会有不同的电磁场,这些电磁场又会互相作用,就为研究各脏腑之间的关系开辟了一条途径。
现在西方医学也将陷入停滞的困境,因为分割已遇到极限,已不能再用分割的办法继续深入研究,只有从中国的传统医学框架中寻求帮助。人体潜能的许多现象说明了西方科学框架的局限性。二十一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这就需要中西密切合作,在现代科技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总体模式和中医理论,提出人体科学的科研课题。
人体外肯定存在着这个人的场、而且有着这个人生命运动的全部信息。为什么不利用现代科学去捕捉这些信息,监测这些信息,分析这些信息,却偏要用西医去改造中医,把中医也拉向西医的困境?为什么不谋求进步,偏要搞倒退呢!这不值得深思吗!?
现象与本质
由于西方医学的科研采用的是分割与分析为主的方法,结果必然导致分科越来越细,人体生理的定量指标越来越多。于是产生了这样一种趋向:给患诊病、治病,一切凭客观指标说话,哪个指标不正常,纠正哪个,这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模式。而中医全凭望闻问切,没有定量指标,人的主观感觉因素太多,所以中医是不科学的,西医是非常科学的。
然而从治病的角度,如何对待这些定量指标,却很值得深入探讨。客观事实是,有许多常见多发病西方医学并没攻克,更谈不上那些疑难症了。一位日本医学博士春山茂雄提供的数字是,西药的治愈率只有20%,他还进一步指出: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没有根治疾病的力量。现在的治疗状况是,利用药物缓解症状,然后依靠人体内的抵抗力治愈疾病。之所以是这样,就是因为按照西方医学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模式,针对每一个异常指标用药,只是抓住了现象,没抓住本质。
许多人缺少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是现象(偏食或当地食物中缺少者例外)。本质上的病是吸收功能出了问题。佝偻病,骨质疏松,缺钙,缺维生素D都是现象,本质是肾功能出了问题。中医理论指明:肾主骨。贫血是骨髓的造血机能出了问题,所以也要治肾。中医这种理论对不对,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疗效是肯定的。西方医学的治疗模式存在的更大的问题,在于有些指标的失常,不但不是本质上的病,而是人体自我调节,对一些病造成的问题的补救措施。不分青红皂白,硬把补救措施压下去,不但没治病,还帮了倒忙。如心血管血流不畅,或体内某部位血流受阻(如有炎症)心脏就会得到指令,加大压力,以提高流速来补赏管径小。硬用药把血压降下来,将使身体得不到正常的血量供应,且将使血流受阻的地方更加阻塞。就像水流缓慢的地方更易淤积一样,造成恶性循环。如果心肌乏力,排血量减少,心脏就会得到指令,增加搏动次数,补赏供血不足。不问情由,硬用镇静剂把心律降下来,不但强行维持了供血不足的状态,还有可能使本来就无力跳动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日本的春山博士还指出,用扩张血管药降心律,会使体内产生活性氧,活性氧和血管内的脂肪结合,变成了老化的过氧化脂,它很容易使钙附着在上面,这就把血管内像胶状污泥的脂肪变得像混凝土了。事实表明,许多心脏病高血压患者,服用西药都是血压下来了心脏就受不了,心脏平稳了,血压又上去了,按倒了葫芦起来瓢。如此下去,年复一年,病情越来越重却没有治愈的病例。
中医理论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心不受邪。心脏出了毛病,一定是受其它部位影响造成的。事实上血管硬化,血管壁淤积,都没有心脏的责任。中医认为心脏病,是肝肾不正常造成的。我治过多例老年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就是调肝肾,没有对心脏的药。结果心脏平稳了,血压也就正常了。几年来情况一直良好。
究竟肾脏出了什么问题会影响到骨骼发育或疏松,出了什么问题又会影响到骨髓的造血机能,在什么情况下肝肾就会影响心脏,这些影响的物质基础是什么,都应该经过科研找出定量的客观指标。这就是中医现代化,中医诊断治疗规范化的途径,同时也是西医前进的需要。因为你不到肝肾那里去找原因,想办法,心脏病就永远攻不下来。事实上西医对许多常见多发病没攻下来,就是没找到实质性的病因。“神经官能症”,“××症候群”,“××综合征”,也正是只看到现象没找到本质的体现。
认为中医没有客观指标,所以不科学,是错误的。中医只是没有定量指标,却有着一套完整的定性的客观指标。中医诊断的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以及几十种脉象、舌象,就是客观指标。指标的数量虽少,却正是它的长处,可以以简驭繁。所有的病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治则。认为只有定量指标才是唯一科学的,实在是缺乏科学常识。这些人以科学卫道士的姿态非要把中医改造得也只治疗现象不问本质,还美其名曰实现中医现代化,那么这些人在还没拿出饥饿定量指标的时候就吃饭,是不是太不科学了!
内因与外因
西方医学建立在解剖的基础之上,连细胞都解剖了,一直看到了大分子乃至微量元素的层次上,但观察研究的始终没脱离有形的实体物质和化学变化。没研究到各种场的分布状态,变化规律及其作用,同时也没观察到被分割来的两个部分是怎样互相作用的。比如心脏的节律性跳动是受什么样的力场作用,受什么因素支配的;肝与肾,肾与肺等的相互间有什么关系,由这种解剖与化学方法建立起来的医学模式当然漏掉了无形的物质那一部分,于是人体变成了一个复杂的化工联合厂。人得了病,大致就是多了点什么和少了点什么的问题,相应的医疗模式也就是多的消灭掉,消灭不了的就切下来;少的就加大投入量。这种模式实质上是只管外因,不管内因,只管入侵的细菌,不管细菌得以入侵的生理失调的因素;只致力于空气,食物中致癌物质的搜寻,却不清楚恶劣的情绪使正常细胞癌变的有关环节。这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是片面性。
宇宙中万事万物的一切变化都有内因与外因的问题。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只管外因不管内因的科学,是不完整的科学,必然会遇到一系列的难题。难题之一就是许多常见多发病攻不下来;其二是越来越令人伤脑筋的西药的毒副作用。一边治病,一边大量地制造着药源病;其三是细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有朝一日各种抗生素都对付不了细菌的时候人类面临的就是一场瘟疫大劫难。
各种西药都是经过了动物试验的,还会有差错吗?问题恰恰就出在动物试验上。同一块地上的草,牛吃了长牛肉,羊吃了长羊肉;同一块地,却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化肥给植物吃了可以果实累累,给牛羊吃了就会中毒;使牛羊膘肥体壮的青草给人吃大概长不了膘的。原因就是各自的基因不同。物种相差越远,生理机能差别越大,生物身上有许多“化工厂”,但却不像没生命的化工设备那样,相同的投料必然得到相同的产品。对生物,相同的投料究竟出什么产品,是由它的基因决定的。所以给人吃的药,请老鼠批准,是很不科学的。
牙周炎,口腔溃疡,都是有细菌作怪。然而细菌入侵却是有条件的。许多妇女一到经期就犯口腔溃疡;70-80%的妇女一怀孕就发生牙周炎,且智齿为甚。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说明,当人的生理机能在某些方面变弱时,才给了细菌可乘之机。有的瘦子饭量很大,却怎么吃也不长肉;有的胖子饭量很小,但“喝凉水都长膘”。这就不是输入的热量多少的问题。感冒当然是有病毒,可是感冒总和受凉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出汗后毛孔张开时受凉最易感冒,而感冒后出点汗就又好了,总不能说第一次出汗病毒从毛孔钻了进去,第二次出汗又赶紧钻出来了吧!这些例子都说明得病都有人体本身的内因在,问题在于如何找到它的内因和到那里去找。人的生理机能十分复杂,而且五脏六腑也各有许多功能,面对着许多不正常的功能又如何确定哪个是本质上的病理反映,哪个是受主病连累引起的生理变化?如何确定牙周炎的内因是到肝上去找还是到肺上去找?五脏六腑的功能已发现了一些,还有许多尚未发现,一些病的内因又如何去查证?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一个站得住脚的理论指导着去找,恐怕比大海捞针还困难。人类幸运的是,中国医学恰好有这样的理论,老天爷把研究人体的一种方法给了西方,而把另一种方法给了中国。
中医理论认为,人受凉得病首先是正气先虚了,“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正气虚了寒气才能乘虚而入。最初寒气只侵入体表,使太阳经循行的部位气血流通发生障碍,所以会有头痛,脊背发冷发紧疼痛等症状。服药后,寒气被排出体外,病就好了,否则寒气还会往身体深部入侵。到达深部后,症状不同了,治疗的药物也得变。药物的作用只是助人体正气一臂之力,消灭病毒细菌等,是生理机能恢复正常后由人体自身机能进行的。
中医认为牙周炎的内因在肾,实践证明,调肾得当,快的服药后二三十分钟即可消炎止痛,慢的三剂药也就行了。口腔溃疡稍复杂些,除了脾胃和肾脏也有关。但也是三五剂药就能解决问题。问题在于这些药口含无效,必须内服,可见不是靠药杀死的细菌,而是调理了内脏后,由人体自身力量消灭的细菌。
关于肥胖病,中医理论认为脾主肌肉,主运化,“肌肉”,不是现代解剖学上的肌肉,泛指皮内骨外的部分。运化是指把经过消化的食物,按全身各部位所需,输送到位,该给的没给送到,却把大部分营养在半路上都转化成了脂肪堆放在皮下就算交了差,就是脾的运化失职,就应该治脾。
一些常见多发病西方医学没攻克,中医是不是攻下来了?这要从两方面来回答。一方面,这些病在中医理论中都包括进去了,正确掌握了中医理论的医生的确能做到药到病除。这也证明了中医理论的科学性。所以应该说是攻下来了。而从另一方面说,由于不能用定量的概念解释中医理论,诊断治疗不能做到规范化,不是每个医院的所有中医都能做到药到病除,从整个中医界来看,又应该说还没攻下来,这说明在中医的发展上,有大量的工作在等着我们去做。但不是用“不科学”来否定中医理论。
摘自“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网站
本论坛不欢迎任何非学术讨论
--------------------------------------------------------------------------------
编辑 2004/11/28 03:32pm IP: 已设置保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海中一滴水
|
2004-11-29 10: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医学的沉思
好文章 从中能感觉到作者的客观和冷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沐天翔
|
2004-12-3 10: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医学的沉思
此等文章,读之受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军民软件
|
2004-12-3 11: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医学的沉思
寒热虚实豆油临床表现与之对应,而不是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与之对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druii
|
2014-5-4 06: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溪流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