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原创]人体生理阴阳的实质1-阴阳五行与中医药理论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原创]人体生理阴阳的实质1-阴阳五行与中医药理论
[复制链接]
813
|
1
|
2004-12-2 14: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张诚敬在 2004/12/03 11:26am 第 1 次编辑]
[watermark]人体生理阴阳的实质
张诚敬
1、阴阳五行与中医药理论
中医药是以哲学的【阴阳五行】学说观点认识和阐述疾病的。在哲学观念中【阴阳】不指具体的事物,它们分别代表相关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或者两个对立面。【阳】表示变化的或上升的一面,【阴】表示相对静止的或下降的一面;在事物的变化中【阴阳】有着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此起彼伏的变化,是中国古代哲学认识事物的基本法则。
现代普遍认为【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特定事物或现象从对立或对应的两个方面进行认识的基本方法。内经在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就是说【阴阳】是认识天地间事物变化的基本道理,认识万事万物的纲领,事物变化的依据,贯穿于从生到死的全过程,是推动事物变化的力量—神明的活动场所;内经中认为阴阳不测谓之神,不测就是未知的变化;明可理解为已经了解的即可知的变化,也就是未知的和可知的变化进行的依托。是从哲学立场概括了【阴阳】观念的适用范围,是把【阴阳】作为天地万物变化的纲领来认识和分析事物的。【变化之父母】表明万事万物中的变化都是从事物自身的【阴阳】中产生出来的。
【阴阳】源于哲学,现代已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各领域中,物理学、化学、医学都应用【阴阳】来表达各学科同一或特定事物的两个方面和相关事物的两个对立面。【阴阳】在哲学中是一个对应概念,不指具体的事物,是没有实质形态的。但对特定的具体事物而言,阴阳随着所认识的事物的不同,有完全不同的实质涵义。在化学中将阴阳冠于离子,则分别代表酸性和碱性离子;在物理学中冠于电子,则分别代表正负电子;现代医学将【阴阳】用于病理检验则表示显示某种疾病的理化指标的强弱或有无,都是有具体形态和相应的涵义的。表明将阴阳应用于不同的事物中时有着完全不同的形态和内涵。内经在六节藏象论中【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是讲在用阴阳观点认识自然的时候,将天和日认为是自然界的阳,将地和月认为是自然界的阴,都具有实质的形态,清楚表明古代人在应用阴阳观点认识特定事物的时候具有特定的形态和内涵,并非是抽象的概念。证明了用【阴阳】观点认识事物的时候,是针对具体事物而言的,此时的【阴阳】所表达的就是被认识的事物对立或对应的两种形态或两个方面。所讲的对立或对应是多范畴的,可以是两种不同物质形态的对应或对立,也可以是物质形态与功能形态的对应或对立。
中医药学形成的初期,【阴阳五行】作为哲学观念早已被社会所接受。而当时哲学的特色是在朴素唯物主义观念中混杂了唯心的甚至是谜信的成份,主导着社会观念、文化观念以及包括医学在内的各种初期自然科学观念,其影响至今仍根深蒂固地扎根于中医的理论中,形成了中医学所特有的阴阳五行观念。此外,中医药是在与古代甚嚣尘上的巫医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也不得不将哲学的观念引进自己的认识中以对付巫医的挑战,也就是说为了打鬼而借助钟馗,也是情非得已的选择。
【阴阳】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阴阳的对应性】,在相关事物或同一事物中,【阴阳】必须是对应的,就是有阴必有阳。对有生命的人体而言,对应的【阴阳】是相互依存同时存在的。中医药学认为【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与内经中的阐述【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就充分的表明了这一点。二是【阴阳的可分性】,内经在金櫃真言论中指出【阴中有阴,阳中有阳】。说明了内经时代已经意识到阴阳是可分的。阴阳的“对应性”和“可分性”是两个关键的特性,正是由于阴阳的对应性和可分性,才有可能将阴阳通过分析论证判断其与医学的相关联系。在中医药学中使用哲学的【阴阳】观念来表达人体生命过程或疾病的变化和属性,将对人体生命过程多范畴、多层次的对应双方抽象于【阴阳】概念中,成为高度抽象的医学理论,是受当时的哲学影响形成的。
关于五行在古代医学中的应用,古代哲学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自然界的五类物质,将其称为【五行】。而【五行】中各种物质之间的相生和相克构成了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有规律的变化,是自然界万事万物变化的基本规律。
探索认为木、土、金、水是组成自然界的物质,有实质的形态,按照哲学属性是属阴的;火是物质变化产生的现象,且火是温熙的,具有瞬间即逝的变化,是属阳的,所以五行中也蕴藏着阴阳的关系。
五行中的生克关系具有特定的意义:木生火,表明阳生于阴;火克金表明阳能制阴;水克火表明阴亦能制阳;火生土表明阴依赖于阳而生;水生木、土生金、金生水表明此一种阴对彼一种阴的依存;土克水和木克土等表明此一种阴对彼一种阴的制约。它们之间相生和相克的特殊关系,体现了特定事物诸多方面的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关系。因此,古人在认识疾病的时候,引用五行观念,将五脏定位于五行中,并以此来阐明脏腑之间的依存和制约与疾病在脏腑间的病理联系,表达某一脏腑疾病对机体其它器官的影响,是应用哲学的理念来推导医学的道理。
探索认为中医药将五脏定位于五行之中,乃是有其缘由的:
肺属金,是因声音由肺呼出的气发出,仿如金鸣的声音之故;
心属火,是因为心统血,血摄气,而气血为人体养阴生阳之源,属温熙事物之故;
肝属木,一是肝分叶,形象如树叶;二是因为肝阳上亢会出现热的现象,意为木生火之意;
肾属水,是因为肾为排泄水的通道,与水关联之故;
脾属土,是缘于脾统胃肠,而胃肠是吸收五谷精华的脏器,意味滋养机体的精华物质,是从土中获得之义。
中医药在对人体的认识中引进五行是天人相应观念的体现,是人体的五藏对应自然界的五行。心属火与肺属金同在上焦,似乎并无火克金之嫌;肝属木与脾属土同在中焦,也不意味木克土;表明在医学论述中主要是取其相关性而定义的,值得进一步探讨。
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从哲学范畴讲阴阳是认识事物的基本观点,就是认识相关或同一事物的时候,是从事物的阴阳两个方面来进行的;五行是事物变化的基本规律,就是认识具体事物的时候是从五行的生克关系来阐明诸多事物之间依存与制约的关系。
近百年来,在西方医学的影响下,不断有学者努力寻找中医药与西方医学的共同点,以期找到中医药与现代医药之间的联系。讫今为止,虽在多方面探索到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内在联系,而要证明其与现代医学的相关联系却显得异常困难。
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中医药,而又被现代实践证明其是可靠有效的医药,难道真的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医学内涵?是纯粹的传统经验医学?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之间难道会无缘无故出现不延续的断层鸿沟?从任何科学的发展都具有从初级到高级的延续性而言,无论如何都是难以理解和被接受的。同样都是医学,难道会是完全无关的吗?前节中我们认为效应本身就表明内在的相关性,难道中医药治病的有效性都是莫明其妙的偶然巧合吗?是于理难解的。但是“认为”和“于理难解”并不等于是证明了内在的相关性,必须要找出一定理由来说明这种相关性的存在才能阐明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基本道理。探索的初衷就是要为中医药历经数千年不衰的有效性,找到其认识产生的根源和基本的原理。如果不能证明中医药有自身的原理,所谓的“中医药原理探索”就是毫无用处的废纸一张。
西方人不理解中医药的抽象理论,但又欣偿中医药治疗某些难治之症的效果,认为中医药是神奇的,尤其是针灸,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表明中医药的实践性是基本被认同的。但我们不能以此为荣,因为我们还没有把中医药理论升华为与现代医学相媲美的医学理论;况且,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无缘无故的神奇,有些事物人们称为是神奇的,是因为还没有从认识上对其实质进行了解。
哲学的观点可用于认识医学,但是不能取代医学。哲学和医学是分别属于两个不同属性的学科范畴,它们之间可以有共同的认识方法,但它们之间的概念是千差万别的。要解决中医药理论的现代阐述,必须脱掉阴阳的哲学外衣还其医学的本来面目,独立地从医学立场阐明中医药的科学性和与医学的相关性。
中医药中的【阴阳】是认识和论述疾病的核心,在对疾病的认识、诊断、药物治疗等方面,都有它们的踪迹。人体【阴阳】是否有其医学相关内涵?人体【阴阳】有没有实质形态?是解决中医药医学内涵的关键问题,如果不能证明抽象的人体【阴阳】具有实质形态,其医学相关内涵就是含糊的。
[/watermar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蠢华磊
|
2014-5-3 06: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1v1飘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张诚敬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