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原创]中医药科学性探讨3-阴阳的形态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原创]中医药科学性探讨3-阴阳的形态
[复制链接]
792
|
2
|
2004-12-3 11: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watermark]3、阴阳的形态:要阐明中医药的医学内涵,就必须为系统的中医药理论找到实质形态。中医药理论是针对人体疾病防治的,人体本身就是实实在在的生物体。坚信中医药理论不会离开人体来对疾病进行认识和阐述,是探讨中医药理论科学性和医学内涵的基本思路。只能从实体结构来探索中医药的医学内涵,捨此别无它途;很难想象能使人们对剥离实体后的抽象逻辑作出形象的理解。探索的选择是面对中医药是针对人体疾病这个不容否认的现实,通过人体去探索中医药理论,找到其实质依据来证明其科学性和医学内涵,才能真正成为现代意义上的中医药理论。只有让中医药的理论被世界公认,中医药才能在不受歧视的环境中走自己发展的道路。至于中医药学术著作中的抽象阐述,必然有其认识的依据。
中医药理论是以哲学的【阴阳五行】观念来认识和阐述医学道理的,其主导思想和认识方法是哲学的,但并不意味哲学已经完全取代了医学;用哲学观点认识事物的时候,是以具体事物为依据的,中医药是针对人体疾病防治的科学,人体本身就是实实在在的生物体。内经在金匮真言论中的阐述【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虽是用阴阳观点对人体的内部和外部进行认识,确切表明【阴阳】是与人体有关的概念,是证明中医药中的【阴阳】没有离开人体来阐述医学的证据。内经在阴阳应象大论中【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的阐述明确地表达了阴阳与疾病的关系,其所指的【病】当然是人体的病而不是别的什么物体的病,说明【阴阳】是与疾病有关的,与疾病有关就自然与人体有关,既然与人体有关就必然与人体的生理活动有关;阴阳与人体生理活动有关就意味阴阳具有医学意义。【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是讲阴阳偏胜时都会引起对应的病,不管是阴病或阳病都是人体的病,明确表明【阴阳】偏胜与人体疾病发生之间有必然的关系;清楚表明内经中【阴阳】是以人体为认识基础的,成为从实体研究中医药科学内涵的依据。
【阴阳】在哲学中是个对应概念,不指具体的事物,是没有实质形态的。但对特定的具体事物而言,阴阳随着所认识的不同事物有完全不同的实质涵义。例如将阴阳冠于化学中的离子,则分别代表酸性和碱性离子;在物理学中冠于电子,则分别代表正负电子;现代医学将【阴阳】用于化验中则表示显示某种疾病的检验指标强弱或有无,都具有不同内涵的实质形态。内经在六节藏象论中【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是讲在用阴阳观点认识自然的时候,将天和日认为是自然界的阳,将地和月认为是自然界的阴,都具有实质的形态。表明在用【阴阳】观点认识事物的时候,是针对具体事物的,此时的【阴阳】所表达的就是特定事物中对应或对立的两个方面。
要为人体【阴阳】找到实质形态,就必须置身于古代的历史环境中,循古人的思路去探索思考:那时候人们会用什么方法来认识疾病?当时的历史条件是自然科学尚处于蒙昧时期,巫医甚嚣尘上,对疾病的认识和相关资料缺乏,信息的交流也极为困难,主要靠言传心记。在那样的情况下他们会用什么方法来认识和治疗疾病呢?他们唯一能用的只有五官和头脑。我们听过关于神农嚐百草的故事,只能是靠自身的体验进行判断。至于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也只能是观察和体验,一点一滴的积累认识,应用各种方法和药物,观察效应,总结经验。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程,现代医学也是经历数百年的发展才具有今天这样水平的。
内经中【阳化气,阴成形;】可以认为是对阴阳形态的定义,内经素问中的语译是“阳能化生力量,阴能构成形体。”从现代的立场认识,“阳化生的力量”是功能形态,“阴构成的形体”则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形态;清楚地告诉人们“阴有形,阳有态。”是对人体生理结构与功能的阐述,证明【阴阳】在古代人的认识中也是有具体指向的,这种特定的具体指向无疑是科学的。
笔者通过对内经中主要医学论述观点的了解,从字里行间看到了希望,中医药在其理论形成的初期,就触及了疾病发生的生理学深层次的原因,而这种认识疾病的生理学深层次的原因是现代医学并未注意到的。例如内经在评热病论中的阐述【阴虚者,阳必凑之;】的观念,其具体的阐述是针对肾病的,探索认为【阴虚者,阳必凑之;】适用于所有机体器官组织的疾病,这种观念不仅仅是针对于肾病,而是更多疾病的共同表现。如果暂时把阴设定为是机体的组织,阳设定为机体组织的功能;那么,阴虚就是组织结构的虚弱,阳必凑之就是组织的功能反而增强。为什么?这里很难作出清楚的回答,这是中医药在古代就作出的对病理生理现象因果关系的认识。【阴虚者,阳必凑之;】是人体生理器官层次乃至细胞层次的因果关系,是古代医者经过反复的探索、论证得出的对疾病规律的认识,按照现代中医药学的说法是阴虚时必然会产生的阳盛现象。现代中医药学认为“阴虚会导致阳盛,阳盛亦会造成阴虚;”这些现象如果不能及时逆转时就会演变成为“亡阴导致亡阳”或“亡阳导致亡阴”而产生死亡的结局。而这些现象必定是发生在人体的,是机体组织结构与功能活动之间的反常现象。从人体生理过程去研究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只要能解释清楚【阴虚者,阳必凑之;】不同生理层次的关系,就能建立起【阴阳】与生理学之间的有机联系。由此认为从人体生理过程对中医药学进行研究和探索是一条必经的途径。也许有人会提出质疑:“古代并没有完整的生理学概念?从人体生理过程研究中医药是人为的拼凑?”探索的回答是:“不存在完整的生理学概念并不等于不存在人体的生理过程,古人清楚地知道【阴之所生,本在五味;】就是人体需要食物的滋养。而食物的消化、吸收、转化乃至废物的排泄就自然构成了人体的生理过程。而“生理过程的表现总会与现代一样从多范畴表现出来,客观上讲是可见或可感知从而对其进行分析和认识的。”
[/watermar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军民软件
|
2004-12-3 11: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医药科学性探讨3-阴阳的形态
阴阳是属性,不是形态
就如同:大小、快慢、高低 …… 这些属性一样,不可能有什么“实质形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cfnct
|
2014-5-4 06: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狗不挡路,挡路的都是路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张诚敬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