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一评杨振宁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的讲话:“科学”的概念究竟是什么?

[复制链接]
查看2960 | 回复12 | 2004-12-4 19: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            一评杨振宁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科学”的概念究竟是什么?
杨振宁先生是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我们非常敬重他,但他在北京9月3日至5日举行的“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的发言,立即就改变了对他的看法:物理学上的“名人”,文化上的“俗人”。说他是文化上的“俗人”,毫不为过。因为杨先生对中华民族文化没有做到“忘象存意”,中国书读得实在太少了,外国书读得太多了,他的心灵中充满了西方文化观念、变成了一个十足的“西方人”。他用西方文化来规范中国文化,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谢松龄说:“对研究中国文化的西方人、以及西方化了的中国人而言,则更须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否则,他们就永远不能洞见中国文化的真谛。”(《天人象:阴阳五行学说史导论》)难道杨先生就不明白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吗?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差异,实质上就是中国人与西方人之差异。中国人没有“自我”,是“天人合一”之大一统,强调“整体观念”;西方人不但有“自我”,而且非常突出“自我”,是天、人分裂,物、我分裂,显然是强调“分裂观念”。
近代科学只是机械宇宙之象,在机械运动的体验世界中,物、我是分裂的;我是旁观的研究者,我只是在观察、模拟客观的物质运动。如中医和西医发生争执,实质上就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争。中医在治病时,通过“四诊”,着眼于全身症状,对病人面对面的了解,很重视病人的主诉和主观感觉,特别重视病人的精神状态。也就是与病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是从病人直接得来,同实际最贴近。而西医就不同,与病人分裂开来,只重视“理化仪器检测”化验单,而忽视病人的具体症状及病人的主观诉说,结果至使西医只治化验单而不治病人,变成了“理化仪器检测”的附属品。常常有不少病西医就是“检测”不出来,如痰和瘀所引起的疾病,西医就是无法“检测”。中医和西医对同一种病做过多次的对比治疗,其结果总是中医优越于西医。按理说,应该是中医科学而西医不科学,可是西医为什么总是说中医不科学?这只能说在西医眼中,只有西方的科学才是科学,中国的科学就不叫科学。难怪不少中国文人也在叫喊“中国没有科学”,多么愚蠢!好像中国的一切事情,其好与坏都应当由西方人来裁判,把自己摆在奴隶的地位,是多么的不尊重自己!
《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奠基,《周易》对《内经》有着深刻的影响。《周易》的许多哲理、易理都渗入《内经》,《内经》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如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化学说等,皆导源于《周易》,《周易》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西方人认为中医学不科学,自然也就认为《周易》不科学了。
由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中国文化的特点是“整体观”,西方文化的特点物、我分裂,是“分裂观”。自然把中医的“整体观”看成不科学,把《易经》的“天人合一”看成是阻碍科学发展的绊脚石了。与“科学”对立的是“迷信”,中医学不科学,说明中医学是一种迷信,自然《周易》也被目为迷信。所以杨振宁先生提出:近代科学就是要摆脱天人合一这个观念,不要把人与自然合在一起,这两个是两回事。
可见中国人与西方人对“科学”一词的理解,是不相同的。请问杨先生:你怎能以西方人对于“科学”的观念,而强加于中国人呢?不错,中国文化只有归纳法,没有推演法。也就是说,中国传统就是强调多观察、摆事实,然后根据取类比象加以归纳,与前后次序无关,重要的是最后的结论。西方人则不同,是一条一条地进行推论,前后次序不能颠倒。说明中国人与西方人对“科学”一词的概念,确实是不同的。
那么,“科学”的概念究竟是什么?
我们认为,与“科学”相对立的是“迷信”,这二者在某些意义上是指一种“事实”,但在更多的场合中,是作为一种评价。如中医学,在新文化运动时代,被归于迷信之列。梁启超说:“阴阳五行说为二千年来迷信之大本营,直至今日,在社会上犹有莫大势力”。(《古史辨》)可见当时普遍认为中医学是一种迷信 。在这种评价的支配下,中医药曾经遭到被取缔的厄运。但近几十年来,这种状况有了根本的改变,中医药由“迷信”一跃而变为“科学”。中医药作为一种事实,其本身并无丝毫改变,所改变者,只是对它的评价。在这里,无论“迷信”还是“科学”,都只是一种评价。
当今,人们通常在评价的意义上使用“科学”一词。常将强盛的西方物质文化与科学、技术联系在一起,于是,科学便成了具有最高价值的评价词。人们对科学的尊崇,也基本上是一种信仰行为,所以科学又是一种信仰。当人们意欲标榜某事某物具有很高的价值,值得尊重时,便冠以“科学”一词。在中国“科学”一词用得非常普遍,如科学种田、科学种菜、科学栽树、科学养鸡、科学养猪、科学养鱼、科学养鸭……,科学在今天,已被目为万能,人们做各种事情,都会用“科学”一词来自我标榜。“科学”在中国几乎成了新的“迷信”。但经过了一段时间,人们才发觉“科学”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灾难,梁启超在《欧旅心影录》中早就说过:“当时讴歌科学万能的人,渴望着科学成功,黄金世界便指日出现。如今功总算成了,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到幸福,反而带来许多灾难。”近年来我们也发觉所种的稻谷、蔬菜和各种水果等绿色植物,由于有农药、化肥,土质变坏,所种稻谷、蔬菜、水果,不但变了味,而且吃得“不放心”了;所养的鸡、鱼、猪、鸭、等,由于激素过多,吃后也出现了各种副作用;而用科学方法加工制作的各种副食品,也都成了“垃圾食品”;不但空气中有毒,而且水里也有。几乎成了“毒”的世界。说明这种引进来的“科学”,在中国却是“灾难”,这也是我们对“科学”的评价。
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文化,当然也有中国自己的科学。如阴阳五行,在中国古代享有崇高的地位,其权威、价值远在今日“科学”之上。所以阴阳五行是中国的“科学”。特别是以阴阳为精髓的《周易》,是我国文化宝库中最珍贵的文献,对我国的哲学、文学、史学、自然科学、宗教以及社会科学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其中奥秘一直被中外学者所探求。
《易经》早在十七世纪时即以拉丁文为译本传之于世。现《周易》已被译为法文、日文、英文、德文、朝鲜文、拉丁文、荷兰文等广泛传于世界。其中以欧洲和日本、美国、朝鲜最为盛崇。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的自传里说道他的正、反、合辨证三律是导迪于中国的《易经》的阴阳消长道理;《易经》八卦,太极图中含有相对论成分,《爱因斯坦文集》中就有“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都做出来了”之言;欧洲计算机先躯莱布尼兹从《周易》六十四卦中发现数字二进位制原理,即阴爻“--”为“o”,阳爻“—”为“1”,对他发现电脑很有开拓意义;1930年我国在法国留学的学生刘子华,用八卦原理算出了第十颗行星的质量、行速及轨距,其论文《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曾震惊世界并荣获博士学位;特别是杨振宁博士自己也说他对德国物理学家拿破铁(La porte otte)和奇偶性对等不灭定律提出异议,亦是从《易经》阴阳消长原理而受到启示的。李政道和杨振宁从太极八卦中得到启示后,提出了原子能态二组的奇性和偶性,虽然是不灭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存在着盛衰消长的变化,这一伟大的发现曾使二学者荣获诺贝尔物理奖金。
可见《易经》不但造就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而且为近代科学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请问杨先生,你获得的诺贝尔奖金能说与《易经》无关吗?你怎么能说《易经》的思维方式对中国文化、学术发展起阻碍作用而带来危害呢?你是在说违心的话吗?近几年来,国内外掀起了学习《周易》的热潮,不正是说明中国的《周易》很科学吗?“天人合一”是《周易》中的重要理论,自然“天人合一”也是科学的了。
所以我们认为,中国人对“科学”一词的概念与西方人不同:是一个评价词,指对事物的一种信仰。说明中国有中国的科学,不能以西方人的科学来规范中国人的科学。千万不能忘记,中国有中国人自己的特色。中国人不是西方人的奴才,中国不是西方人的殖民地。中国必须有中国人自己的尊颜。所以,中国必须恢复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必须恢复中华民族精神,只有这样,每个中国人才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真正的中国人。“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到清末鸦片战争前,尽管其间经历了多次周期性分裂和动乱,却始终趋向大一统状态。可见从“大一统”这个观念出发,《易经》中的“天人合一”,当是“天、地、人合一”,是中国独有的“三元论”哲学,远远优于西方人的“二元论”哲学。21世纪的今天,当是“二元论”哲学即将消亡,“三元论”哲学即将重新兴起的时候,所以,我们大家都应该走这条“恢复传统”的路,这才是一条脚踏实地的路。[/watermark]
ykjk | 2004-12-6 01: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一评杨振宁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的讲话:“科学”的概念究竟是什么?

说的好!
黄小云 | 2004-12-6 14: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一评杨振宁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的讲话:“科学”的概念究竟是什么?

人是多么的渺小,如果想通过人的能力从微观的可见性去证实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中国的易医文化才能通过人的能力从宏观的角度尽可能的去推知现在所谓的科学不能接受,不能承认,不能相信的东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科学的发展,世人终将能够接受,承认,相信,中国的易医文化!能人也好所谓的名人也好,他们都不是神仙,他们也有不懂东西;就好比三岁的小孩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春天,什么时候是夏天一样,但是随着小孩的长大以后他们会知道的。现在的科学还只是一个过程不是终结,杨振宁不是神仙,中医与易的结合从最大限度去显现易的精髓,而杨振宁是不懂得这些的,他也是一个凡人!
溪流 | 2004-12-6 19: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一评杨振宁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的讲话:“科学”的概念究竟是什么?

好文章!
刘养元 | 2004-12-8 18: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一评杨振宁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的讲话:“科学”的概念究竟是什么?

谢谢各位的支持!
沐天翔 | 2004-12-9 16: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一评杨振宁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的讲话:“科学”的概念究竟是什么?

    人们喜欢默认西方的技术,西方的观点就是科学,这似乎已经是根深蒂固的了,从小的时候接受的教育就是数理化的教育,没有这样的思想反而说不通,更何况是普及英语的今天,似乎我们连语言都输给了人家,堂堂中华5000年的文化,沉积到今天,还剩下些什么?在开口闭口科学来科学去的人里,有多少人是细细思考过科学的定义的?西方的文化目前处于强势地位,可以让多数人默认他就是科学的代言人,但这不代表永恒,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有波峰波谷,当年中华文化一支独秀的时候,如果也有科学这个词的话,我想,谁又会不认为,东方的文化就是科学的代言人呢?所谓胜者为王,在东西文化的碰撞里,也充分体现了这句老话`~~~~世界是可知的,但不是现在的世界就能知的,中医的科学与否,中国文化的科学与否,应留予后人来评价~~~~~~
平凡一生 | 2004-12-13 10: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一评杨振宁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的讲话:“科学”的概念究竟是什么?

6楼的意思很明显
有这样的见识,的确很让人佩服!
远见卓识!
沐天翔 | 2004-12-13 14: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一评杨振宁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的讲话:“科学”的概念究竟是什么?

7楼不是挖苦在下吧~~~~~  ^_^
平凡一生 | 2004-12-14 08:4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一评杨振宁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的讲话:“科学”的概念究竟是什么?

这就是网络的不便之处
本人从不挖苦讽刺别人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
我保持这个作风已经十余年了
不敢妄自菲薄
沐天翔 | 2004-12-15 00: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一评杨振宁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的讲话:“科学”的概念究竟是什么?

那真是误会了,呵呵,不好意思,别往心里去,我是觉得我才疏学浅,担当不起这么高的评价啊~~~~所以~~~~~真是不好意思,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