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是皇冠上的明珠

[复制链接]
查看2447 | 回复8 | 2004-12-8 19: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现代学者扬力说过一句话《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皇冠,五运六气是皇冠上的那颗明珠,清初高士宗说:“不知十二经络,开口举手便错,不明五运六气,读尽方书无济。病有标,复有本,求得标,只取本,治千人,无一损。”学中医者不知五运六气,不知易,就不是一位真正的中医!
mingxin | 2004-12-11 18: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运六气是皇冠上的明珠

这是名人说的,先举你在临床上应用五运六气取效的例子让大家感受感受。
金谷子 | 2004-12-11 19: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运六气是皇冠上的明珠

以之说理,自然无错,其价值在于揭示了阴阳的周期消长过长和规律,如四时之有序,然岂可拘哉?
weidaobucuo | 2004-12-12 22: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运六气是皇冠上的明珠

人身为宇宙的杰作。而这个宇宙的规律就在于阴阳的消长平衡。对运气学说我早先根本看不懂。总是认为其太过僵化,可是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对《伤寒论》学习的深入,于今天观之,我发现这个系统相当完善,怎么说呢?就是这个自然的规律与人体的经络和脏腑的运行规律,生理病理对应相当完美。而且,我还没有看到这个规律运用的边沿和差错。
victorqu001 | 2005-5-2 10: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运六气是皇冠上的明珠

对于"五运六气"我建议大家去读一读  59年任应秋老先生的杰作--<五运六气>一书,其内容详尽,专门注解<黄帝内经>中五运六气的,很是难得,另外,老先生同期又一力作--<阴阳五行>也极为精彩,此二书属当时"中医基础理论",实为学中医必学之课程,可惜现代很少有人能认真学习此二理论,对于黄小云之言甚为认同
moda | 2005-5-11 15: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运六气是皇冠上的明珠

    任应秋(1914—1984)字鸿宾,四川省江津县人,中医学家和中医教育家。毕生致力于中医理论的研究和中医教育事业,在中医文献的整理研究和中医理论的研究方面成绩卓著。率先创立了“中医各家学说”学科,在《内经》的研究上取得成就,为中医学术理论的提高和中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青年时问学于经学大师廖季平。后学医于沪上名医丁仲英、谢利恒、曹颖甫、陆渊雷、陈无咎等,因抗日战争开始,返回四川家园,自设诊所,行医治病。并凭借其文史知识,执教中学。40年代任《华西医药杂志》主编,同时从事中医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早在1937年,任应秋为反对南京国民政府歧视消灭中医的政策,发表了题为《教育部不准中医学校立案是何道理》的文章,为中医事业大声疾呼。1944年完成了第一部医学著作《仲景脉法学案》,次年《任氏传染病学》问世,1947年《中医各科精华》(第一集)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应秋受到政府的重视与任用,先后出任重庆市中医进修学校教务主任和市中医学会秘书长,后调到北京中医学院任教。他非常重视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五六十年代,先后著成《伤寒论语译》、《金匮要略语译》、《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中医各家学说讲义》等书,为中医学的普及与提高做了大量工作。七十年代后先后完成了《内经十讲》、《中医基础理论六讲》,《中医各家学说》、《运气学说》、《内经研究论丛》等著作百余万言,校点了金代张元素的绝版书《医学启源》。这些著述,均是其晚年深入探讨中医学理论体系,并加以发扬光大的代表作。
  任应秋精通经史,有扎实的文史哲诸方面的基本功。学习研究古代文献在同代人中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自述,其学习全靠14年治经学的文字功底,并列举中国历史上卓有成就的医家,无不精通经史而治医有成就。因此,他强调指出,要想学好中医必须突破古代语言文字关,他说:“文以载道,各种道,包括医道在内,总是要通过文字来表达的。文以治医,医以文传,中医就存在于浩瀚的中医典籍之中”。
langzhong | 2005-5-12 08: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运六气是皇冠上的明珠


楼上说的甚是,确实任老的内经解释的很精辟
fineday | 2005-6-18 12: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运六气是皇冠上的明珠

太难学了,看了但看不动,
voodoo56000 | 2005-7-24 23: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运六气是皇冠上的明珠

<类经图翼>很好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