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中医
›
中医基础
订阅
中医基础
下级分类:
证候探讨
|
辨证论治
|
治则治法
|
基础知识
|
基础理论
图解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中医入门)
图解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 ...
分类:
基础知识
2015-11-30 21:26
中医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中医入门)
中医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 最近几年,社会上颇有一些鼓吹取缔中医的人,让人对于中医的前途生出不少的担忧与无奈来。到底中医怎么了?在中国以及周边数个国家流传了两千多年的中医怎么到了现代,反而越来越不能适应了 ...
分类:
基础知识
2015-11-30 21:25
如何才能学好中医?(中医入门)
如何才能学好中医? 一、志于医天下。 无论为人、处事、治学,圣贤教人,都从立志开始。因为“志者,心之所之也。”所以说,立志的不同,决定了治学的成败。学中医亦如此。古人讲,“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说的是读 ...
分类:
基础知识
2015-11-30 21:25
中医的独特与高明之处(中医入门)
中医是我们祖宗传下的宝贝。它作为一种自然疗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上广为传播。 但自从西医在我国医疗事业中取得主导地位以后,中医越来越被医患两个方面轻视了。得病后患者往 ...
分类:
基础知识
2015-11-30 21:25
学好中医须因疑而自悟,循序渐进(中医入门)
学中医的秘诀 高校里的中医学子万万千千,个个都想学好中医,但不少学生花了数年功夫,却未能得窥中医殿堂。是中医难学吗?还是没有找到学医的途径与方法?我认为,中医不难,难在用心。但光是用心还不够,还需要知道 ...
分类:
基础知识
2015-11-30 21:25
中医治病遵守的8大主张(中医入门)
客观地看看,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西方现代医学以及药物学的不断发展,我们周围的病人是不是也多了许多。从癌症到高血压、糖尿病、风湿病、肾炎等等,几乎到处都是。如今的社会有几个人没有慢病呢?因此,笔者希望帮 ...
分类:
基础知识
2015-11-30 21:25
走出中医治病的误区——几个基本中医概念的解释(中医入门)
走出中医治病的误区几个基本中医概念的解释 近数年来,我勤于临证,临床上只用中医方法,在国内外治疗了数不清的各种病症,疗效自觉尚为满意,并且经常让一些久病重病患者迅速痊愈。病家开心,为医者又何尝不感到欣 ...
分类:
基础知识
2015-11-30 21:25
听声音知五脏健康(中医讲坛)(中医养生)
总是哼唧肾不好 发怒爱喊肝火旺 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其中闻不仅指闻气味,还包括听声音。《黄帝内经》提出,呼、笑、歌、哭、呻为五声,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这五脏,仔细倾听五声,便能大概了解五脏 ...
分类:
基础知识
2015-11-30 21:25
“先天之本”的诠释 等(中医保健)
“先天之本”的诠释 人皆生于父母,父母的精血结合,然后在母亲胞宫内形成胎儿,要妊娠十个月。这是一个生命的开始,中医讲先天精气,从此开始。这时候他的生长便依赖先天精气,还有母亲提供给他的营养。直到他的脏 ...
分类:
基础知识
2015-11-30 21:24
长夏话“湿”(健康专列/疾病课堂)
长夏,指的是夏秋相交的时节。中医五行理论认为,长夏季节,气候以“湿”为特点,且与人体五脏中的“脾”相对应,因此,防病方面要提防“湿邪”入侵,养生要注重健脾除湿。 什么是“湿邪” 传统中医认为,风、寒、暑 ...
分类:
基础知识
2015-11-30 21:24
八纲辨证指的是什么(健康关注)
八纲辨证指的是什么 八纲,即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通过对四诊所取得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进而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八类证候归纳说明病变的部位、性质以及病变过程中正邪双方 ...
分类:
基础知识
2015-11-30 21:24
如何正确应用脉诊(健康关注)
分类:
基础知识
2015-11-30 21:24
此“胆”非彼“胆”(健康关注)
分类:
基础知识
2015-11-30 21:24
问诊的主要内容(健康关注)
分类:
基础知识
2015-11-30 21:24
阴阳在中医学中如何应用(健康关注)
根据阴阳学说外为阳、内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的规律,则人之体表在外为阳,脏腑在内为阴;头在上为阳,足在下为阴;背在上外为阳,腹在下内为阴。 阴阳与人体生理的关系 无论是人体的整体还是各部分的生理功能,都可 ...
分类:
基础知识
2015-11-30 21:24
1 ...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 39
/ 39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