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中医
›
中医基础
›
基础知识
订阅
基础知识
讨厌的阴痒(中医百问)
有的妇女外阴瘙痒得厉害,以致坐立不安,十分难受,而且一时又治不好,令人厌烦,所以民间称为“讨厌的阴痒”。 为什么会发生阴痒呢?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不注意清洁卫生,感染滴虫引起的。中医则认为是湿热下注所致 ...
2015-11-30 22:46
推拿治疗的适用症(中医百问)
就象不是任何疾病都适合西医看一样,即便是适合中医看的病,也不是任何病都适合推拿的,推拿的适应证主要有以下几种: 外科病症:落枕 急性腰扭伤 颁腰部软组织 风湿腰痛 胸椎后关节紊乱 腰椎间盘突出症 踝关节损伤 ...
2015-11-30 22:45
何谓三部九候(中医百问)
常看中医有经验的老年病人都知道,中医在切脉时很有讲究,中医大夫一脸严肃,平息静气,手指搭在病人手腕上有好一阵才缓缓松开,他到底在体验什么? 中医的古典医籍和教科书对中医脉学的记载非常多,“三部九候”是 ...
2015-11-30 22:45
自古天癸各不同(中医百问)
2015-11-30 22:45
何为“天癸”?(中医百科)
中医中常有“天癸”的说法,《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 ...
2015-11-30 22:45
何为“治未病”?(待整理文章)
古代医家在与疾病和衰老作斗争的过程中,体会到未病先防十分重要,提出了预防为主的思想,总结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重要原则,特别强调防患于未然。被誉为“药王”的孙思邈谆谆告诫说:“常需安不忘危,预防诸病。 ...
2015-11-30 22:45
常用“药引”简介
药引功效奇特,可以引导药物达到病变的部位,针对治疗,起向导作用,很多中药与“药引”同服更为合适。常用的“药引”有以下几种。 蜂蜜:味甘补中,润肠通便,润肺除燥,健脾解毒,可冲水调服。适用于治疗肺热咳嗽 ...
2015-11-30 22:45
五官对应哪个脏腑(传统医学)
口与脾胃 口是食物进入的门户,与脾胃相关。从嘴唇的外观,即可看出一些脾胃问题。比如,嘴唇发乌,可能是脾胃虚寒,嘴唇颜色过红,可能是脾胃有火,如果嘴唇苍白,可能存在体内气血不足、贫血、营养不良、脾胃功能 ...
2015-11-30 22:44
何谓十八反、十九畏(健康关注)
药物有防治疾病,对人体有利的一面,也有不良副作用,对人体产生不利的一面,尤其是在一些药物的配伍过程中,药效降低或失效,甚至药物配伍后产生毒性反应,应避免合用。历代关于配伍禁忌的认识,并不一致。影响较大 ...
2015-11-30 22:44
何谓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健康关注)
2015-11-30 22:44
体内湿热中医怎么调理?
体内湿热,有哪些症状? “最近几天,我嗓子很难受,总感觉喉咙里有痰却咳不出来,还觉得浑身黏糊糊的,医生说我体内有湿了。有没有什么办法祛湿呢?” “从中医角度讲,湿气侵袭到上焦,就会出现有痰难咳或早起痰多 ...
2015-11-30 22:44
什么是肾阴虚和肾阳虚
肾阴虚:“阴虚生内热”,表现为五心烦躁、口干咽燥、神烦气粗、尿黄便干、心悸气短、头晕眼花、精神状态差、月经不调、面色无华、黄褐斑、蝴蝶斑滋生,一般多见于女性,各种机能亢进性疾病如肺结核、长期低烧等。 肾 ...
2015-11-30 22:44
什么是阴虚内热?
阴虚内热表现为两颧红赤,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夜热早凉,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或滋阴降火。 (许晓华)
2015-11-30 22:44
“炮炙”与“炮制”(中药)
中药材从采收到为医患所使用,要经过几次加工炮制程序。首先是在产地适时除去药物中的泥沙、杂质,干燥形成药材,这叫“生药加工”。经初步加工后,药材中仍含有一定的杂质,有的药材体形过大、过粗、过长,还有的药 ...
2015-11-30 22:43
中医药怎样治“过敏”
过敏性疾病有不同于其它疾病特点,第一是出现与常人不同的反应,比如在一个家庭或集体中,饮用同一种食物,如牛奶,过敏者可能会发生腹泻,而其他人没有反应;第二是有明显的特异性,也称可重复性,如过敏性鼻炎、过 ...
2015-11-30 22:43
1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29
/ 29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证候探讨
辨证论治
治则治法
基础知识
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