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糖 发表于 2004-11-16 13:06:51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5/02/04 06:19pm 第 6 次编辑]

    您要再考虑您的未来!我很怕,您会因此悔不当初,我得很慎重地问您:「其实,只要您生活不侈靡,从事计算机这一行,既能赚钱,又能救人,因为,您会有很多捐款救人的款项!为何要走上中医,这个当前,在众人心中,没有钱途的行业?」而这样的好处,您觉得有何观感?请您老实告诉我!让我更了解,您为医的初心,请您记得:「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这是台湾,专办中医考试的专业补习班
http://means.k4.com.tw/body.htm
http://means.k4.com.tw/book/學中醫有什麼好處.htm
学中医有什么好处:
1.中医师是人人称羡的职业。
2.中医师收入高。
3.中医师的社会地位高。《到处都争聘,月薪12~18万,愈老愈值钱》
4.中医师可以济世救人。
5.中医师愈老愈值钱。
6.学中医可以自我保健。
7.学中医可以照顾家人。
8.培养第二专长。
9.中医师特考及格,可至中医研究所深造硕博士。
10.中医的未来将愈来愈热门。
11.全世界只有台湾和大陆有中医专业人才没有WTO的世界人才冲击。
12.中医的产业环境正开始扩大经济规模。
13.生物科技产业将重视中医药的传统医学。
14.未来财经界、新闻媒体...各种行业均须了解中医。
15.全台湾只有三、四千位中医师,各地中医院所都缺人,
16.每年的新科中医师只有约三百人,依此速度,一二十年都不会饱和(西医约有三万人)。

      我并以此,来考验您为医的真实!

糖糖 发表于 2004-11-16 13:31:41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4/11/16 01:41pm 第 1 次编辑]

   这是台湾,中医师检定考试各科准备要领:看来 ,您还是去看看:生理学《解剖生理》、生物学《高中生物》
http://www.k4.com.tw/suming/GuestBooks/Display1Type.asp?SubjectID=2192

糖糖 发表于 2004-11-16 13:40:54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4/11/16 01:45pm 第 1 次编辑]

      这是台湾,中医师检定考试各科准备要领:看来 ,您还是去看看生理学《解剖生理》、生物学《高中生物》,我以前就告诉您:不要被考试牵着走,考试,只能当参考而已!此网的其余内容,有些很不错!
http://www.k4.com.tw/suming/GuestBooks/Display1Type.asp?SubjectID=2192

《生物学》内容有七篇,共三十四章:
 〈第一篇〉为生物体构造,共三章,是绪论、细胞、体制。
 〈第二篇〉为微生物,共三章,是病毒、细菌、粘菌与真菌。
 〈第三篇)为植物,共五章,是藻类、藓苔与低等维管柬植物、种子植物、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种子植物的生长发育。
 〈第四篇〉为动物、脊索动物,共三章,是低等无脊椎动物、高等无脊椎动物、脊索动物。
 〈第五篇〉为人体的构造与机能,共十章,是消化、循环、防御作用、呼吸、排泄、保护、支持与运动、神经系统、感觉作用、内分泌系统、生殖与发生。
 〈第六篇〉为生命的延续,共七章,是遗传法则、染色体和遗传、遗传基因、突变、演化的原理、演化的证据、人类的演化。
 〈第七篇〉为生物与环境,共三章,是动物的行为、生态系、人类与自然等。
   -生理学〈解剖生理学〉-
    一、概 说:「中医师检定考试」「生理学」考两本书,一是《解剖生理学》(专科学校用书),属于现代医学的部份,另一本是《内经知要》,属于中国传统医学的部份。《解剖生理学》是医学课程的必修学科,凡为研究人体各组织、解剖、生理、病理、生化、内外科、妇产科等,必以《解剖生理学》为根基,才易探究病变的源头、机转,来寻找防治及医疗的方法,所以「生理学」是病理学及临床医学的基础 。誓言以「中医」悬壶济世为职志的人,应当对此复杂且精密的生理运作现象,审慎的加以研究探勘,将来面对病患的症状及征兆变化,才能准碓的诊断,及作一妥善的医疗处理。
    

糖糖 发表于 2004-11-16 16:35:25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4/11/16 04:48pm 第 4 次编辑]

   转载:神农和药:最早见于《淮南子.修务训》 :「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当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此医方兴焉」 。说尝百草,有了药而医学勃兴。《世本》也说:「神农和药济人」。可见神农不只是尝百草认药,还有遣药之能。刘恕《通外纪》中说:「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近年考古,确定了尝百草的历史年代和活动区域 ,说明古人,以神农尝百草之说,溯本崇源言大道的立意正确不谬。
      现代考古确定,距今五千至一万年前,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早、中期,即传说中的神农时代,距今五六千年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向青铜时代过渡的时期,即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神农、黄帝既是氏族领袖,又是氏族和部落的称号,分别代表着两个时代。神农氏族,姜姓,又称炎帝,《大戴礼记.五帝德篇》又称赤帝,原是西戎族的一支,以牛为图腾。最早居住在大西北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甘肃、青海、陕西等省,炎帝族先于黄帝族自西北进入华北、中原等地区,又逐渐向南方转移至湖湘。
   神农氏族时代,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也是重要的部门,并有制陶、纺织等手工业,已经用弓箭,有货物交换。在陕西半坡遗址出土有石斧和骨锄,有一陶罐粟在居室内发现,另一陶钵粟是作为殉葬物放在墓葬里。在湘南,八千年前左右的澧县八十遗址,发现稻谷和大米两万多粒,是全世界史前稻谷物发现最多的地方;还有木耒,木铲和骨铲等农具,以及木杵等加工工具,与《易‧系辞》「神农及氏作,木为 ,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的记载完全相合。近年史家据澧县八十遗址发掘出的一些台基式建筑,视为该处曾是6500年前神农氏族的中心所在。第一代神农当是从这里出发南巡为民治病,因误尝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这也与神农氏尝百草而遇毒的传说相合。神农氏族因缔造农耕文明而被拥载为中心氏族,其子孙从此繁衍于四方。 据以上考古资料,足以说明,中药起源于先民的农业文明时代,尝百草遇毒,果然实有其事!

forusd 发表于 2004-11-16 16:57:11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向糖糖和儒释道郑重推荐如下网站:
http://www.hantang.com/chinese/Ch_index.html   (汉唐)
该医生最近在招关门弟子,不过好像只对台湾学生。详情请看:
http://www.hantang.com/chinese/ch_Articles/students.htm
该网站我前两天在论坛里还发过帖介绍,不过好像无人问津。二位跟中医如此有缘,糖糖又来自台湾,如果还没看过该网站,值得推荐一下。

糖糖 发表于 2004-11-16 17:12:32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4/11/16 05:16pm 第 1 次编辑]

      您终于来了!其实,我与他的关系,是「平生风义兼师友」《李商隐诗》我有意要提供您,两个很好的中医网站,里面有大量的中医古籍等等,只要您答应我,以您之所能,少吃动物性产品,并会下载,我就将将它提供给您!您现在在哪?北欧、中国大陆?
         《其一》中医文言文XML数据库
此网并有:
中医文献字符串检索
中医文献字符串实时在线检索 (OnLine Search)
快速中医药文献字符串检索页(GUEST BOOK)
中医药文献字符串检索5000个字符串
中医药文献字符串难字(古字)对应表

中医文言文方药名词定义:
新方八阵数据检索 (360方)
古方八阵数据检索(2000方)
景岳全书本草正从
黄帝内经
四大家 (下载)
古方八阵药物检索

中医古籍详细分类导览:
黄帝内经导读 (FTP)
刘河间导读 (FTP)
张子和导读 (FTP)
李东垣导读 (FTP)
朱丹溪导读 (FTP)
张景岳导读 (FTP)
 
中医文言文专书专着导览
 
2000年2月千金方方剂重点整理网页(共2367方)
2000年3月河间六书方剂重点整理网页(共519方)
   《其二》中医档案区
共分五大栏: [内科] . [针伤科] . [方药] . [考试] . [其它]

      之所以如此,因为…
            世界饥饿
   截止到1995年,中国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仍然为7000万。1980年,取来喂牲畜的粮食,只占粮食总产量的1/8,1986年则为1/6,1991年则达到1/3,1996年达到38%,增产的粮食,很多都被牲畜吃掉了。为了贫困人口的温饱,应该放弃,吃肉、蛋、奶的习惯。〈资料转录于人类与素食网站〉
      养活一个肉食者,所需的土地生产,就能养活,二十个纯素食者。
      90%的植物粮食,被浪费了!
      一块土地,可以养:
      用植物.....................100人
      牛肉、乳品.............8人
      猪........................12人 、
      鸡、及鸡蛋......................30人
   
   以美国为例,如果,一年少消耗十%的肉类,就可以释放出,一千两百万吨谷类,给人类喂食,这个食物量,可以喂饱,今年,要饿死的六千万人。不提鸡与猪,光全球的牛群,就耗光了,无数的榖类,这个数字,将近是,地球人口的两倍。半磅喂养动物的植物能源,可以取来挽救 40 个,在第三世界的儿童,举例来说:喂养牛,需要 16磅谷类,15 磅是动物所消耗,而变成为了排泄物。 美国的人口总数︰二亿四千三百万人。美国的家畜,所食的谷类及大豆之总量,所能养活的人口数︰ 13 亿。以上的数据,是摘录自「新美国饮食」(Diet for a New America)中译本是「新世纪饮食」,作者是约翰‧罗宾斯( JohnRobbins ),作者原为,美国冰激凌事业的预定继承人,但他决定放弃,且经了七年调查,并搜集资料,写出了这本书!
      
               牛奶、豆浆与沙尘暴
      尽管已是春天,但是人对前不久,屡次光临的沙尘暴,仍然心有余悸。前些年,一些社会机关,倡导喝牛奶,但一位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家,就反对:鼓励人喝牛奶,而是鼓吹喝豆浆。因为,产生一杯牛奶和豆浆,需要的田地,就差十六倍! 如果,每人每天一杯奶,美丽的大草原,将不复存在。不仅如此,诸如羊绒衫、皮草类制品的走俏,带来是一致的结果!当人在沙尘暴的天气里,穿着昂贵的羊绒衫、坚持每天,喝一杯牛奶时,是否料到,这可怕的沙尘暴,其实,就是大自然,对人类,过度追逐,物质享受的「报答」?2000/06/12 北京西城区小匡‧资料源于人类与素食网站。〉所以,少吃肉、蛋、奶制品!
   「存救苦之心,为医之意也!」盼您记得!

糖糖 发表于 2004-11-16 17:31:53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4/11/16 05:33pm 第 1 次编辑]

    【台湾中国医药大学的中医教授,因为研究中医的方向,被叶天士这位人称天医星的祸害误导到南派,以致于误导了,许多台湾的优质医学系学生,真正是标准的在误人子弟,毕业于台湾中国医药大学的中医系学生,他们非常聪明而且智慧,但是在学校的教授都是南派中医, 因此他们学到的都是南方温病派学术,这些优质医学生看到实际的临床效果, 当然会对中医学失去信心 , 毕业后自然选择从事西医工作 , 结果台湾与大陆的中医学,就此走入没落了 , 我本来已经死心了 , 不想再花时间 ,教育台湾有心学中医的学子们 , 错误的温病中医理论观念 , 在台湾与大陆已经是积非成是了!】请问您,这是怎么回事??

糖糖 发表于 2004-11-16 17:39:32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4/11/16 05:42pm 第 1 次编辑]

    【以下为简单的南派与北派中医之区分 : 我教的是北派中医学 , 你将会成为伤寒家又名经方家 , 我们使用经方故名之. 所有经方使用的药物 , 都是俯拾可得的又极便宜的中药 , 从不使用如犀角虎骨等又贵又没效又没人买得起又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最烂南派中药 , 我辈治感冒处方时常只要五十元台币就解决了 .
    北派中医治疗感冒 , 时常只须要喝一剂汤药 , 第二天中餐前就好了,南方温病派中医治感冒有时一个月有时两个月 , 结果是病人自己好的. 光是治感冒差异就如此之大 , 更遑论其它病 , 一位中医如果治疗一个感冒要超过三天的话 , 就必须回家再多读些医书了 .】

    http://www.hantang.com/chinese/ch_Articles/students.htm
    瑜萱:连中医也有分派?

forusd 发表于 2004-11-16 17:46:16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糖糖:
您的好心及诚意,我完全理解、钦佩。但我不想为了某些目的不说实话,我可以适当少吃肉蛋奶,但很难做到尽量少吃或尽量不吃。比方说,我在的这个地方根本没有豆浆,如果早餐不喝牛奶,那就只好白开水送面包--这也太虐待自己了。别说为人民服务,自己身体也吃不消。
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讲,当今的贫穷或环境问题,主要不是吃出来的,而是源于过度开发和不公平的国内外政策。天生万物,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是正确的态度。滥用是过,背离了基本需要过度“节俭”,也未必就能真的帮到有需要的人。
当今世界,根本的问题不在于总量不足,而在于分配不公和在其背后的制度和政策。中国每年的粮食,真的不够吃吗? 非也,没有制度进行优化分配,自然有人富裕得浪费粮食,而另一些人总是没有钱获得温饱。制度不改革,即便全社会吃素,还是会有人赤贫,还是会破坏环境。
一己之见,供批判。

糖糖 发表于 2004-11-16 17:47:52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给forusd :古人常常玉不离身,至少以玉比德!萱草,《神农经》:「上药养命,谓五石之练形,六芝之延年也;中药养性,萱草忘忧也;下药治病,谓大黄除实,当归止痛!」 瑜萱是我的真名,此名并非是我取,而是我母亲命名,她并告诉我:「我希望,妳的品性如玉,并快乐无忧」!
页: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查看完整版本: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