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 发表于 2004-11-19 16:14:32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下面引用由糖糖在 2004/11/19 04:06pm 发表的内容:
这是当地的中医现况:中医学的解剖生理, 病理药理等,是依据生物化学的基础!中医师考试,要考生物学及解剖学,面对这样的中医内容,您有何意见?

了解人体 还是必要的
中医的优势在于气化
西医只能看见人体的“形质”,而不能看见“气机”
如果大家在多多学习五运六气之后,多多了解人体的形质,也是未尝不可。所以解剖还是要学的。
现在最的的问题,不是学了多少西医,而是中医自己的东西 没有学好,至少五运六气没有学好。
学解剖,那是知己知彼,不错不错

糖糖 发表于 2004-11-19 16:21:50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4/11/19 04:31pm 第 1 次编辑]

    可是,一般学生读了四大经典之二部半,却不懂易经!会不会影响疗效?

糖糖 发表于 2004-11-19 16:40:52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5/07/15 07:17pm 第 1 次编辑]

   
內容不好

儒释道 发表于 2004-11-19 16:44:53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下面引用由糖糖在 2004/11/19 04:21pm 发表的内容:
    可是,一般学生读了四大经典之二部半,却不懂易经!会不会影响疗效?

肯定会的

糖糖 发表于 2004-11-19 17:09:50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5/07/15 07:20pm 第 1 次编辑]

內艘

儒释道 发表于 2004-11-19 19:51:38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一般 经方就是张仲景的方剂,没有什么疑问的

糖糖 发表于 2004-11-19 21:03:48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请您去看此网:阴虚阳亢案‧紫极先生
http://www.cntcm.org/cgi-bin/topic.cgi?forum=3&topic=384&show=0
                        消渴论治‧紫极先生
http://www.cntcm.org/cgi-bin/topic.cgi?forum=3&topic=335&show=0
 

儒释道 发表于 2004-11-19 21:41:24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紫极先生的文字古奥难通,待我慢慢读来

糖糖 发表于 2004-11-20 22:05:26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4/11/20 10:16pm 第 3 次编辑]

   您说:「药材,多是天生地长,药罐以煮之,得天地精华也。其实,仲景方中的用水量也是很重要,可惜大家不明白。比如 外感病的用水量,和内伤杂病的水量就是很不同。这点,恐怕不是煎药机的说明书能够说明,古法医道之不存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千古不变的法则必有精妙之处,不可不查也!」
   您说:古法医道之不存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为何会说这样的话?不是有很多现代学医人,学伤寒、金匮,治疗病人,效果很好?
   可是,有人说:「传统的煎煮中药,煎煮费时,且携带不易。浓缩中药是以GMP的一系列严格生产流程所制造出来的浓缩浓缩中药,不仅免去平日煎煮的不易,携带容易,并且保留传统中药的优点,服用时人体容易吸收,可迅速发挥疗效,与一般传统煎煮汤剂的药效相较,掌握用药时机,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http://www.shengfoong.com.tw/QA1-01.htm
取自:
http://www.shengfoong.com.tw/index.html

   您对此话的观感如何?

儒释道 发表于 2004-11-20 22:39:47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如果把药物当作营养成分的堆积,那就错了。服药的水量,时间都对病情的好转有帮助,并非越浓缩越好
页: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查看完整版本: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