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4/11/16 06:11pm 第 4 次编辑]您说的没错!而您只是,自身的吃纯素的因缘不具! 只要您有救苦之心,就行了!这是为医的最根本!除非,您不用面对病人了!我的直觉告诉我,您是个中医人才!愿您不要忘了,为医的本意!
我提供您,两个很好的中医网站,里面有大量的中医古籍等等,只要会下载,我就能将它都提供给您!您现在在哪?北欧、中国大陆?
您能上此网
http://dyjc.net/cgi-bin/topic.cgi?forum=3&topic=1529&start=636&show=0
http://dyjc.net/cgi-bin/topic.cgi?forum=3&topic=1529&start=648
中医档案区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4/11/16 06:52pm 第 3 次编辑]「会不会被起码150个方歌,200以上中药的性味功效,背诵和理解内经,伤寒,金匮的重点条文,会基本的四诊和参和辨证论治?我是中医学院的人,就我在自己学校的了解,百分之95的中医系学生,作不到以上几点!」您千万不要过了几年,去中医学校毕业了,内经,伤寒,金匮,就只听说它的书名!更不要说是:「会背起码150个方歌,200以上中药的性味功效,背诵和理解内经,伤寒,金匮的重点条文,会基本的四诊和参和辨证论治!.」
可是,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盼您记得:「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务,存救苦之心,为医之意也!」对一般医生来说,赚钱,是此人的第一位!可是,对我这个,不是医生的人来说,医德,是为医之首!没有慈悲心,仅管中医的学养再多,也不能当医生!
我还在,《中国中医药论坛》的《大学生谈》单元中,看见有人抱怨:说中医的收费费用,不及西医,要与西医一样的收费,除了这点,此人的医德,都看不到!我深信您,不会成为,这样的医生,所以,我栽培您!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下面引用由儒释道在 2004/11/15 04:45pm 发表的内容:我的意见:
如果你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那么可以多看看关于 儒 医 释 道 史 五家的书籍,而不要只看医家的书籍。
在你工作的地方,虽然可能有中医的热潮,但是毕竟你的中医基础不好。想要成为中医,去救人,似乎 ...
贤弟所言极是。从兴趣出发,从点滴学起,我不敢好高骛远,只求能学多少是多少。毕竟,与其做一个庸医,远不如在本职岗位上做一个“先进工作者”对社会的贡献大。不过,我至少会是一个中医宣传员,帮着纠正普通人对中医的偏见。
另对糖糖说:
您的帮助、指教,我感激莫名。越过半个地球向您致谢!自当尽力而为,只怕辜负您对我是“中医人才”的期望。我在丹麦一家银行从事外汇交易工作,中医是当前我的“主要业余兴趣”。
我这边刚下夜班几个小时(您别担心我是上班期间在论坛发言不务正业),先睡了。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4/11/16 07:33pm 第 1 次编辑]您能去看看此网页,此网页谈及中医学院,及传统文化的论辩!
http://bbs.hkhf.com/topic.asp?topic_id=1775&forum_id=61&cat_id=24
香港中医药论坛
http://bbs.hkhf.com/index.asp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您的资料非常丰富,已一一收录,留待日后慢慢学习。儒释道在本社区的留帖,也将细细拜读。
感谢尽在不言中。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5/03/21 09:33pm 第 2 次编辑]执业中医不足四千!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关于中医派别:1
伤寒 温病
2
伤寒传足不传手,温病传手不传足
3
温病学家企图用传手传足的理论,来和伤寒 分庭抗礼。
4
温病在清朝时间形成,现代的诸多医家,很多都是当时清朝温病派医生的弟子。
5
所谓“现在的人们化热快”,于是,很多中医都和西医一样,伤正附邪,谬之大也!
6
看来传手传足只说,化热快 之说,都是温病派的“流毒”,这些“流毒”和西医滥用抗生素是一个道理
7
最可悲的是现在学校的四大经典,不再是《内经》《伤寒》《金匮》《本经》,而是《内经》《伤寒》《金匮》《温病》
8
不得不说温病派在和正统的中医抢夺“市场”,从基本理论,到治法治则,现在似乎都是温病占了上风,连四大经典都改了
9
可能是因为上世纪的战争,中国北方受到的的破坏比南方严重。可能南方人比北方人“化热快”,所以温病比较适合南方。如果用温病的思想处理所有的病人,似乎不妥。
10
最后,请恕我直言——温病派,最多,只是中医的一个门派而已,真正的四大经典是《内经》《本经》《伤寒》《金匮》。如果把《伤寒》《金匮》合并成《伤寒杂病论》,那么我建议大家看看《类经》。《类经》是张景岳从医易结合的角度,诠释内经,成为《景岳全书》的理论根源。
温病的优劣,自然会在历史长河中得到证明。
毕竟,中医的四大经典,其实没有《温病条辨》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请问您:为何会这样?连温病学派,都要读:伤寒、金匮、本草、内经!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医者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务」我一向主张如此!可是,如果我得以应征上中医诊所柜台人员,我要学会的第一件事,便是「专心经略财务」,这让我有些尴尬!而我的计划是,尽量去找中医诊所的职业,这样,才比其它的行业,更能陪着您学中医!此中医诊所,我以前有看过,是一家大型的中医医院!《可是,比西医医院一整栋、数整栋大楼,规模还低太多》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下面引用由糖糖在 2004/11/17 09:34pm 发表的内容:请问您:为何会这样?连温病学派,都要读:伤寒、金匮、本草、内经!
因为这《本经》《内经》《伤寒》《金匮》是中医的四大经典。
载清朝的温病派出现之前,人们都是读四大经典的。
只是温病派比大家多读一本书而已。
金元四大家,个有门派,精彩纷呈,温病,应该是清朝最著名的学派。
为什么会有门派?
正是因为大家都读四大经典,个人理解不同,所以才会有差别。
那么不读四大经典会怎样?
其实,四大经典这四本书,本身就是经历了历史考验的。其他的书籍,都很好(不好的都失传了),但是四大经典乃是其中最优秀的,所以经历了3000年的历史考验,得以流传。
就像伽利略,哥白尼的理论,虽然很优秀,但是终究被牛顿所取代,历史会为我们选择经典的。
温病条辨确实是好书,只是舍弃《本经》而从《温病》,乃是中医同道自掘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