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指南医案-卷四-疸
2015-12-10 22:12| 发布者: 低头花已谢| 查看: 34| 评论: 0
沈(十九) 能食,烦倦,手足汗出,目微黄,常鼻衄,夫热则消谷,水谷留湿,湿甚生热,精微不主四布,故作烦倦,久则痿黄谷疸,当与猪肚丸,苍术换白术,重用苦参。(谷疸) 张(三二) 述初病似疟,乃夏暑先伏,秋凉继受,因不慎食物,胃脘气滞生热,内蒸变现黄胆,乃五疸中之谷疸也,溺黄便秘,当宣腑湿热,但不宜下,恐犯太阴变胀。 绵茵陈 茯苓皮 白蔻仁 枳实皮 杏仁 桔梗 花粉 汪(三九) 饮酒发黄,自属湿热,脉虚涩,腹鸣不和,病后形体瘦减,起居行动皆不久耐,全是阳气渐薄,兼之思虑劳烦致损,议两和脾胃之方。(酒疸) 戊己加当归柴胡、煨姜、南枣。 王 右胁高突刺痛,身面发黄,不食不便,瘀热久聚,恐结痈疡。(湿热郁蒸) 大豆黄卷 木防己 金银花 生牡蛎 飞滑石 苡仁 张 脉沉,湿热在里,郁蒸发黄,中痞恶心,便结溺赤,三焦病也,苦辛寒主之。 杏仁 石膏 半夏 姜汁 山栀 黄柏 枳实汁 黄 一身面目发黄,不饥溺赤,积素劳倦,再感温湿之气,误以风寒发散消导,湿甚生热,所以致黄。 连翘 山栀 通草 赤小豆 花粉 香豉 煎送保和丸三钱。 刘(三九) 心下痛年余屡发,痛缓能食,渐渐目黄溺赤,此络脉中凝瘀蕴热,与水谷之气交蒸所致,若攻之过急,必变胀满,此温燥须忌,议用河间金铃子散,合无择谷芽枳实小柴胡汤法。(脉络瘀热) 金铃子 延胡 枳实 柴胡 半夏 黄芩 黑山栀 谷芽 蒋 由黄胆变为肿胀,湿热何疑,法亦不为谬,据述些少小丸,谅非河间子和方法,温下仅攻冷积,不能驱除湿热,仍议苦辛渗利,每三日兼进浚川丸六七十粒。(疸变肿胀) 鸡肫皮 海金沙 厚朴 大腹皮 猪苓 通草 张(三二) 夏秋疸病,湿热气蒸而成,治法必用气分宣通自效,盖湿中生热,外干时令,内蕴水谷不化黄乃脾胃之色,失治,则为肿胀,今调治日减,便通利,主腑已通,薄味自可全功,平昔攻苦,思必伤心,郁必伤脾,久坐必升太过,降不及,不与疸症同例。(疸后郁损心脾) 归脾丸。 杨(七十) 夏热泄气,脾液外越为黄,非湿热之疸,继而不欲食便溏,用大半夏汤通胃开饮,已得寝食,露降痰血,乃气泄不收,肃令浅,不必以少壮热症治,顺天之气,是老年调理法。(脾液外越) 人参 炙草 生扁豆 山药 茯神 苡仁 徐评 疸之变症不一,案中只有泻湿热一法,其余并无良方,不知黄胆之疾,轻者即愈,重者有黄水成窠,久而不化,变态百出,以至伤生,消水窠之法,不可不考。 |
上一篇:临证指南医案-卷五-风下一篇:临证指南医案-卷四-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