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中药类 查看内容

中药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籍 >> 中药类

新修本草

2015-11-17 22:02| 发布者: amtb| 查看: 305| 评论: 0



 <目录>卷第十
<
篇名>茵芋
内容:味苦,温、微温,有毒。主五脏邪气,心腹寒热,羸瘦,如疟状,发作有时,诸关节风
湿痹痛。疗久风湿走四肢,脚弱。一名芫草,一名卑共。生太山川谷。三月三日采叶,阴干。
好者出彭城,今近道亦有。茎叶状如莽草而细软耳,取用之皆连细茎。方用甚稀,惟以
合疗风酒散用之。

<
目录>卷第十
<
篇名>射干
内容:味苦,平,微温,有毒。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
大热。疗老血在心肝脾间,
咳唾、言语气臭,散胸中热气。久服令人虚。一名乌扇,一名乌蒲
一名草姜。生南阳川谷,生
田野。三月三日采根,阴干。
此即是乌 根,庭坛多种之,黄色,亦疗毒肿。方多作夜干字,今射亦作夜音,乃言其
叶是鸢尾,而复有鸢头,此
盖相似尔,恐非。乌 ,即其叶名矣。又别有射干,相似而花白茎长,似射人之执竿者。故
阮公诗云∶射干临增城。此
不入药用,根亦无块,惟有其质。
〔谨

根即鸢头也。陶说由跋,都
论此耳。

<
目录>卷第十
<
篇名>鸢尾
内容:味苦,平,有毒。主蛊毒,邪气,鬼疰诸毒,破症瘕积聚大水,下三虫。疗头眩,杀鬼
魅。一名乌园。生九嶷山谷,
五月采。
方家皆云,是夜干苗,无鸢尾之名,主疗亦异,此当别一种物。方亦有用,鸢头者即应
是其根,疗体相似,而本草
不显之。
〔谨案〕此草叶似夜干而阔短,不抽长茎,花紫碧色,根
有小毒,嚼之戟人咽喉,与
夜干全别。人家亦种,所在有之。夜干花红,抽茎长,根黄有臼。今陶云由跋,正说鸢尾根
茎也。

<
目录>卷第十
<
篇名>贯众
内容:味苦,微寒,有毒。主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去寸白,破症瘕,除头风,止金创。
花疗恶疮,令人泄。一名
贯节,一名贯渠,一名百头,一名虎卷,一名扁苻,一名伯萍,一名乐藻,此谓草鸱头。生
玄山山谷及宛朐又少室。二
月、八月采根,阴干。
菌为之使。近道亦有,叶如大蕨,其根形色毛芒全似老鸱头,故呼为草鸱头也。

<
目录>卷第十
<
篇名>半夏
内容:味辛,平、生微寒、熟温,有毒。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

腹胸中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
胎堕,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用之汤洗,令滑尽。一名地文,一名水玉,
一名守田,一名示姑。生槐里川谷。五月、八月采根,曝干。
射干为之使,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反乌头。槐里属扶风,今第

白者为佳,不厌陈久,用之皆汤洗十许过,令滑尽,不尔戟人咽喉。方中有半夏,必须生姜
者,亦以制其毒故也。
〔谨案〕
半夏所在皆有,生泽中者,名羊眼
来互相用,功状殊异,问南
人说∶苗
三事混淆,陶竟不识。

<
目录>卷第十
<
篇名>由跋根
内容:主毒肿结热。
本出始兴,今都下亦种之。状如乌 而布地,花紫色,根似附子,苦酒摩涂肿,亦效,
不入余药。
〔谨案〕由跋
根,寻陶所注,乃是鸢尾根,即鸢头也。由跋今南人以为半夏,顿尔乖越,非惟不识半夏,
亦不知由跋与鸢尾耳。

<
目录>卷第十
<
篇名>虎掌
内容:味苦,温、微寒,有大毒。主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道。除阴
下湿,风眩。生汉中山谷及
宛朐。二月、八月采,阴干。
蜀漆为之使,恶莽草。近道亦有,极似半夏,但皆大,四边有子如虎掌。今用多破之,
或三、四片耳,方药亦不正
用也。
〔谨案〕此药,是由跋宿者,其苗一茎,茎头一叶,枝丫夹茎。根大者如拳,小者
若卵,都似扁柿,四畔有圆
牙,看如虎掌,故有此名。其由跋是新根,犹大于半夏二、三倍,但四畔无子牙耳。陶云虎
掌似半夏,也即由跋,以由
跋为半夏,释

<
目录>卷第十
<
篇名>莨菪子
内容:味苦、甘,寒,有毒。主齿痛出虫,肉痹拘急,使人健行见鬼。疗癫狂风痫,颠倒拘挛。

走及奔马,强志,益力,通神。一名横唐,一名行唐。生海滨川谷及雍州。五月采子。
今处处亦有。子形颇似五味核而极小。惟入疗癫狂方用,寻此乃不可多食过剂耳。久服
自无嫌,通神健行,足为大
益,而《仙经》不见用之,今方家多作莨 也。

<
目录>卷第十
<
篇名>蜀漆
内容:味辛,平、微温,有毒。主疟及咳逆寒热,腹中症坚,痞结,积聚,邪气,蛊毒,鬼疰。

江林山川谷,生蜀汉中,恒山苗也。五月采叶,阴干。
栝蒌为之使,恶贯众。犹是恒山苗,而所出又异者,江林山即益州江阳山名,故是同处
尔。彼人采,仍萦结作丸,
得时燥者,佳矣。
〔谨案〕此草晒干,微萎则把束曝使燥,色青白堪用,若阴干便黑烂郁坏
矣。陶云作丸,此乃 饼,非
蜀漆也。

<
目录>卷第十
<
篇名>恒山
内容:味苦、辛,寒、微寒,有毒。主伤寒寒热,热发温疟,鬼毒,胸中痰结吐逆。疗鬼蛊往
来,水胀,洒洒恶寒,鼠 。
一名互草。生益州川谷及汉中。八月采根,阴干。
畏玉札。出宜都、建平,细实黄者,呼为鸡骨恒山,用最胜。
〔谨案〕恒山叶似茗狭长,

花,青萼。五月结实,青圆。三子为房。生山谷间,高者不过三、
四尺。

<
目录>卷第十
<
篇名>青葙子
内容:味苦,微寒,无毒。主邪气,皮肤中热,风瘙身痒,杀三虫。恶疮、疥虱、痔蚀,下部
KT
唇口青。一名草蒿,一名萋蒿。生平谷道旁。三月采茎叶,阴干。五月、六月采子。
处处有。似麦闸极花,其子甚细。后又有草蒿,别本亦作草 。今主疗殊相类,形名又相
似,极多足为疑,而实两种
也。
〔谨案〕此草,苗高尺许,叶细软,花紫白色,实作角,子黑而扁光,似苋实而大,生
下湿地,四月、五月采。荆襄
人名为昆仑草,捣汁单服,大疗温疠KT 也。

<
目录>卷第十
<
篇名>牙子
内容:味苦、酸,寒,有毒。主邪气热气,疥瘙恶疡疮痔,去白虫。一名野狼牙,一名野狼齿,一
名野狼子,一名犬牙。生淮方
川谷及宛朐。八月采根,曝干。中湿腐烂生衣者,杀人。
芜荑为之使,恶地榆、枣肌。近道处处有,其根牙亦似兽之牙齿也。

<
目录>卷第十
<
篇名>白蔹
内容:味苦、甘,平、微寒,无毒。主痈肿疽疮,散结气,止痛,除热目中赤,小儿惊痫,温

杀火毒。一名兔核,一名白草,一名白根,一名昆仑。生衡山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代赭为之使,反乌头。近道处处有之,作藤生,根如白芷,破片以竹穿之,晒干。生取
根捣,敷痈肿亦效。
〔谨案〕
此根,似天门冬,一株下有十许根,皮赤黑,肉白,如芍药,殊

<
目录>卷第十
<
篇名>白芨
内容:味苦、辛,平、微寒,无毒。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

一名甘根,一名连及草。生北山川谷及宛朐及越山。
紫石英为之使,恶理石,畏李核、杏仁。近道处处有之。叶似杜若,根形似菱米,节间
有毛。方用亦希,可以作糊。
〔谨案〕此物,山野人患手足皲拆,嚼以涂之有效。

<
目录>卷第十
<
篇名>蛇全
内容:味苦,微寒,无毒。主惊痫,寒热,邪气,除热,金疮,疽痔,鼠 ,恶疮,头疡。疗
心腹邪气,腹痛,湿痹,养
胎,利小儿。一名蛇衔。生益州山谷。八月采,阴干。
即是蛇衔,蛇衔有两种,并生石上。当用细叶黄花者,处处有之。亦生黄土地,不必皆
生石上也。
〔谨案〕全字乃是
合字。陶见误本。宜改为含。含、衔义同,见古本草也。

<
目录>卷第十
<
篇名>草蒿
内容:味苦,寒,无毒。主疥瘙痂痒恶疮,杀虱,留热在骨节间,明目。一名青蒿,一名方溃。

处处有之,即今青蒿,人亦取杂香菜食之。
〔谨案〕此蒿,生挪敷金疮,大止血、生肉,


<
目录>卷第十
<
篇名>
内容:味咸、甘,平、微温,有小毒。主心痛,温中,去长虫白癣蛲虫,蛇螫毒,症瘕诸虫。
疽蜗,去蛔虫、寸白,恶疮。
一名 芦。生东海池泽及渤海章武。八月采,阴干。
得酒良,畏鸡子。出北来,此亦无有,形状似菌。云鹳屎所化生,一名鹳菌。单末之,猪肉
和食,可以遣蛔虫。
〔谨案〕 菌,今出渤海芦苇泽中,咸卤地自然有此菌尔,亦非是
轻虚,表襄相似,与众菌不
同,疗蛔虫有效。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连翘
内容:味苦,平,无毒。主寒热,鼠 ,瘰 ,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毒。去白虫。一
名异翘,一名兰华,一名折
根,一名轵,一名三廉。生太山山谷。八月采,阴干。
处处有,今用茎连花实也。
〔谨案〕此物有两种∶大翘、小翘。大翘叶狭长如水苏,
花黄可爱,生下湿地,着子
似椿实之未开者,作房,翘出众草;其小翘生岗原之上,叶花实皆似大翘而小细,山南人并
用之。今京下惟用大翘子,
不用茎花也。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白头翁
内容:味苦,温,无毒、有毒。主温疟狂易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疗金疮,鼻

使者,一名奈何草。生高山山谷及田野,四月采。
处处有。近根处有白茸,状似人白头,故以为名。方用亦疗毒痢。
〔谨案〕其叶似芍
药而大,抽一茎。茎头一花,
紫色,似木堇花。实,大者如鸡子,白毛寸余,皆披下似纛头,正似
言近根有白茸,陶似不识。
太常所贮蔓生者,乃是女萎。其白头翁根,甚疗毒痢,似续断而扁。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
内容:味辛、酸,寒、微寒,有小毒。主蚀恶肉败疮死肌,杀疥虫,排脓恶血,除大风热气,
善忘不乐。去热痹,破症瘕,
除息肉。一名屈据,一名离娄。生代郡川谷。五月采根,阴干。黑
甘草为之使,恶麦门冬。今第一出高丽,色黄。初断时汁出凝黑如漆,故云漆头。次出
近道,名草 茹,色白,皆
烧铁烁头令黑,以当漆头,非真也。叶似大戟,花黄,二月便生。根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
内容:微寒。主面目通身漆疮。
处处有之,伧人取茎生食之。五月五日采,曝干,烧作灰,以疗金疮,甚验。
〔谨案〕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羊桃
内容:味苦,寒,有毒。主 热,身暴赤色,风水积聚,恶疡,除小儿热。去五脏五水,大腹,

一名鬼桃,一名羊肠,一名苌楚,一名御弋,一名铫弋。生山林川谷及生田野,二月采,阴
干。
山野多有,甚似家桃,又非山桃。子小细,苦不堪啖,花甚赤。《诗》云隰有苌楚者,

〔谨
案〕此物,多生沟渠隍堑之间,人取煮以洗风痒及诸疮肿,极
效。剑南人名细子根也。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羊蹄
内容:味苦,寒,无毒。主头秃疥瘙,除热,女子阴蚀。浸淫,疽痔,杀虫。一名东方宿,一

蓄。生陈留川泽。
今人呼名秃菜,即是蓄音之讹。《诗》云言采其蓄。又一种极相似而味酸,呼为酸模,
根亦疗疥也。
〔谨案〕实,
味苦、涩,平,无毒。主赤白杂痢。根,味辛、苦,有小毒。万华方云∶疗虫毒,今山野平
泽处处有之。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鹿藿
内容:味苦,平,无毒。主蛊毒,女子腰腹痛不乐,肠痈,瘰 ,疡气。生汶山山谷。
药方不复用,人亦罕识。葛根之苗,又一名鹿藿。
〔谨案〕此草,所在有之,苗似豌
豆,有蔓而长大,人取以为
菜,亦微有豆气,名为鹿豆也。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牛扁
内容:味苦,微寒,无毒。主身皮疮热气,可作浴汤。杀牛虱小虫,又疗牛病。生桂阳川谷。
今人不复识此,牛疫代
代不无用之。既要牛医家应用,而亦无知者。
〔谨案〕此药,似三堇、石龙芮等,根如秦艽
而细。生平泽下湿地,田野人
名为牛扁。疗牛虱甚效。太常贮名扁特,或名扁毒。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陆英
内容:味苦,寒,无毒。主骨间诸痹,四肢拘挛疼酸,膝寒痛,阴痿,短气不足,脚肿。生熊
耳川谷及冤句,立秋采。
〔谨案〕此即蒴 是也。后人不识,浪出蒴 条。此叶似芹及接骨花,亦一类,故芹名
水英,此名陆英,接骨树名
木英,此三英也。花叶并相似。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荩草
内容:味苦,平,无毒。主久咳上气喘逆,久寒惊悸,痂疥白秃疡气,杀皮肤小虫。可以染黄
作金色。生青衣川谷,九月、
十月采。
畏鼠妇。青衣在益州西。
〔谨案〕此草叶似竹而细薄,茎亦圆小。生平泽溪涧之侧,
荆襄人煮以染黄,色极鲜好。
洗疮有效。俗名绿蓐草。《尔雅》云∶所谓王刍者也。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夏枯草
内容:味苦、辛,寒,无毒。主寒热、瘰 、鼠 、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
一名夕句,一名乃东,一名燕面。生蜀郡川谷,四月采。
土瓜为之使,
〔谨案〕此草,生平泽,叶似旋复,首春即生,四月穗出,其花紫白似
丹参花,五月便枯。处处有
之。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乌韭
内容:味甘,寒,无毒。主皮肤往来寒热,利小肠膀胱气。疗黄胆,金疮内塞,补中益气,好

垣衣亦名乌韭,而为疗异,非是此种类也。
〔谨案〕此物,即石衣也,亦曰石苔,又
名石发,生岩石阴不见日处,
与卷柏相类也。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蚤休
内容:味苦,微寒,有毒。主惊痫,摇头弄舌,热气在腹中,癫疾,痈疮阴蚀,下三虫,去蛇
毒。一名蚩休。生山阳川谷
及宛朐。
〔谨案〕今谓重楼者是也。一名重台,南人名草甘遂,苗似王孙、鬼臼等,有二、三层。根
如肥大菖蒲,细肌脆白,醋
摩疗痈肿,敷蛇毒,有效。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虎杖根
内容:微温。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症结。
田野甚多此,状如大马蓼,茎斑而叶圆。极主暴瘕,酒渍根服之也。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石长生
内容:味咸、苦,微寒,有毒。主寒热恶疮大热,辟鬼气不祥。下三虫。一名丹草。生咸阳山
谷。
俗中虽时有采者,方药亦不复用。近道亦有,是细细草叶,花紫色尔。南中多生石岩下,叶
如光漆,高尺余,不与余草杂也。
〔谨案〕今市人用KT 筋草为之,叶似青葙,茎细劲
紫色,今太常用者是也。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鼠尾草
内容:味苦,微寒,无毒。主鼠 寒热,下痢脓血不止。白花者主白下,赤花者主赤下。一名
,一名陵翘。生平泽中。
四月采叶,七月采花,阴干。田野甚多,人采作滋染皂。又用疗下
服之。今人亦用作饮。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马鞭草
内容:主下部KT 疮。
村墟陌甚多。茎似细辛,花紫色,叶微似蓬蒿也。
〔谨案〕苗似野狼牙及茺蔚,抽三、四
穗、紫花,似车前,穗类鞭鞘,
故名马鞭,都不似蓬蒿也。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马勃
内容:味辛、平、无毒。主恶疮马疥。一名马庀。生园中久腐处。
俗人呼为马屁勃,紫色虚软,状如狗肺,弹之粉出,敷诸疮用之,甚良也。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鸡肠草
内容:主毒肿,止小便利。
人家园庭亦有此草,小儿取挪汁,以捋蜘蛛网,至粘;可掇蝉,疗蠼 溺也。
〔谨案〕

此条,宜除之。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蛇莓汁
内容:大寒。主胸腹大热不止。
园野亦多。子赤色、极似莓,而不堪啖,人亦无服此为药者。疗溪毒、射工、伤寒大热,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苎根
内容:寒。主小儿赤丹。其渍苎汁,疗渴。
即今绩苎尔。又有山苎,亦相似,可入用也。
〔谨案〕《别录》云∶根安胎,贴热丹
毒肿,有效。沤苎汁,主消渴
也。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菰根
内容:大寒。主肠胃痼热,消渴,止小便利。菰根亦如芦根,冷利复甚也。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野狼跋子
内容:有小毒。主恶疮、蜗疥,杀虫鱼。
出交广,形扁扁尔。捣以杂米,投水中,鱼无大小,皆浮出而死。人用苦酒摩,疗疥亦
效。
〔谨案〕此今京下呼
黄环子为之,亦谓度谷,一名就葛。陶云出交广,今交广送入太常正是黄环子,非余物尔。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
内容:味酸,温,有毒。主风瘙瘾疹,身痒、湿痹,可作浴汤。一名堇草,一名芨。生田野。
春夏采叶,秋冬采茎、根。
田野墟村中甚多,绝疗风痹痒痛,多用薄洗,不堪入服,亦有酒渍根,稍饮之者。
〔谨

《尔雅》云∶芨,堇草。郭注云∶乌头苗也。检三堇别名,又无此者。蜀人谓乌头苗为堇草。
陶引此条,不知所出处。
《药对》及古方无蒴 ,惟言陆英也。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弓弩弦
内容:主难产,胞衣不出。
产难取弓弩弦以缚腰;及烧弩牙,令赤,内酒中饮之,皆取发放快速之义也。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舂杵头细糠
内容:主卒噎。
食猝噎不下,刮取含之,即去,亦是舂捣义尔。天下事理,多有相影响如此也。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败蒲席
内容:平。主筋溢、恶疮。
烧之蒲席,惟舡家用,状如蒲帆尔。人家所用席,皆是莞草;而荐多是蒲。方家有用也。
〔谨案〕席、荐一也,皆人卧之,以得人气为佳也。青、齐间人,谓蒲荐为蒲席,亦曰蒲盖,
谓作者为荐尔。山南、江左机上织者为席,席下重浓者为荐。如经所说,当以人卧久者为
佳,不论荐、席也。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败船茹
内容:平。主妇人崩中,吐痢血不止。
此是大 (步典切) (他盍切)刮竹菇,以 (直萌切)漏处者,取干煮之,亦烧作
屑服之。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败鼓皮
内容:平。主中蛊毒。
此用穿败者,烧作屑水和服之。病患即唤蛊主姓名,仍往令其呼取蛊便瘥。白 荷亦然。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败天公
内容:平。主鬼疰精魅。
此是人所戴竹笠之败者也,取上竹烧,酒服之。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半天河
内容:微寒。主鬼疰、狂、邪气、恶毒。
此竹篱头水也,及空树中水皆可饮,并洗诸疮用之。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地浆
内容:寒。主解中毒烦闷。
此掘地作坎,以水沃其中,搅令浊,俄顷取之,以解中诸毒。山中有毒菌,人不识,煮
食之,无不死。又枫树菌,
食之令人笑不止,惟饮土浆皆瘥,余药不能救矣。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屋游
内容:味甘,寒。主浮热在皮肤,往来寒热,利小肠膀胱气。生屋上阴处。八月、九月采。
此瓦屋上青苔衣,剥取煮服之。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赤地利
内容:味苦,平,无毒。主赤白冷热诸痢,断血破血,带下赤白,生肌肉。所在山谷有之。
叶似萝摩,蔓生,根皮赤黑,肉黄赤。二月、八月采根,晒干。(新附)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赤车使者
内容:味辛、苦,温,有毒。主风冷,邪疰,蛊毒,症瘕,五脏积气。
苗似香 、兰香,叶、茎赤,根紫赤色,生溪谷之阴,出襄州。八月、九月采根,晒干。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刘寄奴草
内容:味苦,温。主破血,下胀,多服令人痢。生江南。
茎似艾蒿,长三、四尺,叶似兰草,尖长,子似稗而细,一茎上有数穗。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三白草
内容:味甘、辛,寒,有小毒。主水肿香港脚,利大小便,消痰,破癖,除积聚,消疔肿。生池
泽畔。
叶如水荭,亦似蕺,又似菝 ,叶上有三黑点,非白也,古人秘之,隐黑为白尔。高尺
许,根如芹根,黄白色而粗
大。(新附)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牵牛子
内容:味苦,寒,有毒。主下气,疗脚满水肿,除风毒,利小便。
作藤生,花状如扁豆,黄色。子作小房,实黑色,形如球子核。比来服之,以疗脚满气
急,得小便利,无不差。此
药始出田野,人牵牛易药,故以名之。又有一种草,叶上有三白点
以疗脚下气,亦甚有验。
〔谨
案〕此花似旋复花作碧色,又不黄
,不似扁豆,其三白草有三黑点,非白也,古人秘之,隐黑为白尔。陶不见,但闻而传之,
谓实白点。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猪膏莓
内容:味辛、苦,平,无毒。主金疮,止痛,断血,生肉,除诸恶疮,消浮肿。捣封之,汤渍
散敷并良。
叶似苍耳,茎圆有毛,生下湿地,所在皆有。一名虎膏,一名狗膏。生平泽。(新附)
紫葛味甘、苦,寒,无毒。主痈肿恶疮。取根皮捣为末,醋和封之。生山谷中。不入方用
。苗似葡萄,根紫色,大者径二、三寸,苗长丈许。(新附)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蓖麻子
内容:味甘、辛,平,有小毒。主水症,水研二十枚服之,吐恶沫,加至三十枚,三日一服,
瘥则止。
又主风虚寒热,身体疮痒浮肿,尸疰恶气,榨取油涂之。叶主香港脚,风肿不仁,捣蒸敷
之。此人间所种者,叶似大
麻叶而甚大,其子如蜱,又名萆麻。今胡中来者,茎赤,树高丈余,子大如皂荚核,用之益
良。油涂叶炙热熨囟上,止
衄尤验也。(新附)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
内容:味甘、苦,寒,无毒。主五淋,利小便,止水痢,除疟虚热渴。煮汁及生汁服之。生故
墟道旁。
叶似萆麻而小薄,蔓生,有细刺。俗名葛 蔓。古方亦时用之。(新附)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格注草
内容:味辛、苦,温,有大毒。主蛊疰诸毒疼痛等。生齐鲁山泽。
叶似蕨。根紫色,若紫草根,一株有二十许。二月、八月采根,五月、六月采苗,晒干。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独行根
内容:味辛、苦、冷,有毒。主鬼疰积聚,诸毒热肿,蛇毒。水摩为泥封之,日三、四立瘥。
水煮一、二两,取汁服,吐
蛊毒。
蔓生,叶似萝摩,其子如桃李,枯则头四开,悬草木上。其根扁长尺许,作葛根气,亦
似汉防己。生古堤城旁,山
南名为土青木香,疗疔肿大效。一名兜零根。(新附)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狗舌草
内容:味苦,寒,有小毒。主蛊疥瘙疮,杀小虫。
叶似车前,无文理,抽茎,花黄白细,丛生渠堑湿地。(新附)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乌敛莓
内容:味酸苦,寒,无毒。主风毒热肿,游丹,蛇伤,捣敷并饮汁。
蔓生,叶似白蔹,生平泽。(新附)

<
目录>
<
篇名>卷第十一
内容:味苦,寒,有小毒。主热KT 烦满,不能食。生捣汁,服三、四合,多则令人吐。
叶似酸浆而狭长,花黄白色,一名火 ,田野皆识之。(新附)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野狼毒
内容:味辛、平、有大毒。主咳逆上气,破积聚饮食,寒热水气,胁下积癖,恶疮,鼠 ,疽

兽。一名续毒。生秦亭山谷及奉高。二月、八月采根,阴干。陈而沉水者良。
大豆为之使,恶麦句姜。秦亭在陇西,亦出宕昌。乃言止有数亩地生,蝮蛇食其根,故
为难得。亦用太山者,今用
出汉中及建平。云与防葵同根类,但置水中沉者,便是野狼毒,浮者则是防葵。俗用希,亦难
得,是疗腹内要药尔。
〔谨案〕
此物与防葵,都不同类,生处又别。野狼毒今出秦州、成州,秦亭故在二州之界,其太山、汉
中亦不闻有。且秦陇寒地,
元无腹蛇,复云数亩地生,蝮蛇食其根,谬矣。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鬼臼
内容:味辛、温、微温,有毒。主杀蛊毒鬼疰精物,辟恶气不祥,逐邪,解百毒。疗咳嗽喉结,
风邪烦惑,失魄妄见,去
目中肤翳,杀大毒,不入汤。一名爵犀,一名马目毒公,一名九臼,
一名天臼,一名解毒。生九真山谷及宛朐。二月、八月采根。
畏垣衣。鬼臼如射干,白而味甘,温,有毒。疗风邪鬼疰蛊毒。九臼相连、有毛者良,
一名九臼。生山谷,八月采,
阴干。又似钩吻。今马目毒公如黄精,根臼处似马眼而柔润;鬼臼似射干、术辈,有两种∶
出钱塘、近道者,味甘,上
有丛毛,最胜;出会稽、吴兴者,乃大,味苦,无丛毛,不如,略乃相似而乖异毒公。今方
家多用鬼臼,少用毒公。不
知此那复
〔谨案〕此药生深山岩石之阴。叶如蓖麻、重楼辈。生一茎,茎端
一叶,亦有两歧者。年长一
茎,茎枯为一臼。假令生来二十年,则有二十臼,岂惟九臼耶?根肉皮须并似射干。今俗用
皆是射干,及江南别送一物,
非真者。今荆州当阳县、硖州远安县、襄州荆山县山中并有之,极难得也。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芦根
内容:味甘,寒。主消渴,客热,止小便利。
当掘取甘辛者,其露出及浮水中者,并不堪用也。
〔谨案〕此草,根疗呕逆不下食,
胃中热,伤寒患者弥良。其
花名蓬 ,水煮汁服,主霍乱大善,用有验也。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甘蕉根
内容:大寒。主痈肿结热。
本出广州,今都下、东间并有。根叶无异,惟子不堪食尔,根捣敷热肿,甚良。又有五
叶莓,生人篱援间,作藤,
俗人呼为笼草。取其根捣敷痈疖,亦效。
〔谨案〕五叶,即为乌敛草也。其甘蕉根,味甘
寒,无毒。捣汁服,主产后
血胀闷,敷肿,去热毒,亦效。岭南者,子大,味甘冷,不益人。北间但有花汁无实。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
内容:味苦,平,无毒。主浸淫疥瘙疽痔,杀三虫。疗女子阴蚀。生东莱山谷。五月采,阴干。
处处有,布地生,花节间白,叶细绿,人亦呼为 竹。煮汁与小儿饮,疗蛔虫有验。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酢浆草
内容:味酸,寒,无毒。主恶疮 ,捣敷之,杀诸小虫。生道旁。
叶如细萍,丛生,茎头有三叶。一名醋母草,一名鸠酸草。(新附)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
内容:味苦,平,无毒。主赤白冷热痢。散服饮之,吞一枚破痈肿。
一作KT 字,人取皮为索者。(新附)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蒲公草
内容:味甘,平,无毒。主妇人乳痈肿,水煮汁饮之,及封之,立消。一名构耨草。
叶似苦苣,花黄,断有白汁,人皆啖之。(新附)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商陆
内容:味辛、酸、平、有毒。主水胀疝瘕痹,熨除痈肿,杀鬼精物。疗胸中邪气,水肿,痿痹,

气。如人形者,有神。一名 根,一名夜呼。生咸阳川谷。
近道处处有,方家不甚干用,疗水肿,切生根杂生鲤鱼煮作汤。道家乃散用及煎酿,皆
能去尸虫,见鬼神。其实亦
入神药。花名 花,优良。
〔谨案〕此有赤白二种∶白者入药用,赤
贴肿外用。若服之伤人,乃至
痢血不已而死也。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女青
内容:味辛,平,有毒。主蛊毒,逐邪恶气,杀鬼温疟,辟不祥。一名雀瓢。蛇衔根也,生朱
崖。八月采,阴干。
若是蛇衔根,不应独生朱崖。俗用是草叶,别是一物,未详熟是。术云带此屑一两,则
疫不犯,弥宜识真者。
〔谨
案〕此草,即雀瓢也,叶似萝摩,两叶相对。子似瓢形,大如枣
生平泽。茎、叶并臭。其蛇
衔根,都非其类。又《别录》云∶叶嫩时,似萝摩,圆端大茎,实黑,茎、叶汁黄白,亦与
前说相似。若是蛇衔根,何
得苗生益州,根在朱崖,相去万里余也?《别录》云∶雀瓢白汁,主虫蛇毒,即女青苗汁也。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水蓼
内容:主蛇毒,捣敷之。绞汁服,止蛇毒入内心闷。水煮渍捋脚,消气肿。
叶似蓼,茎赤,味辛,生下湿水旁。(新附)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角蒿
内容:味辛、苦,平,有小毒。主甘湿KT ,诸恶疮有虫者。
叶似白蒿,花如瞿麦,红赤可爱,子似王不留行,墨色作角,七月、八月采。(新附)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昨叶何草
内容:味酸,平,无毒。主口中干痛,水谷血痢,止血。生上党屋上,如蓬初生。一名瓦松。
夏采,晒干。
叶似蓬,高尺余,远望如松栽,生年久瓦屋上。(新附)白附子,主心痛血痹,面上百
病,行药势。生蜀郡。三月采。
此物乃言出芮芮,久绝,俗无复真者,今人乃作之献用。
〔谨案〕此物,本出高丽,今出
州以西,形似天雄,《本经》
出蜀郡,今不复有。凉州者,生沙中,独茎,似鼠尾草,叶生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鹤虱
内容:味苦,平,有大毒。主蛔、蛲虫,用之为散,以肥肉 汁,服方寸匕。亦丸散中用。生
西戎。
子似蓬蒿子而细,合叶、茎用之,胡名鹄虱。(新附)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甑带灰
内容:主腹胀痛,脱肛。煮汁服,主胃反,小便失禁不通,及淋,中恶,尸疰,金创刃不出。
(新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屐鼻绳灰
内容:水服,主噎哽,心痛,胸满。(新附)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故麻鞋底
内容:水煮汁服之,解紫石英发毒,又主霍乱吐下不止,及解食牛马肉毒、腹胀、吐痢不止者。
(新附)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雀麦
内容:味甘,平,无毒。主女人产不出,煮汁饮之。一名 ,一名燕麦。生故墟野林下,叶似
麦。(新附)

<
目录>卷第十一
<
篇名>笔头灰
内容:年久者,主小便不通,小便数难,阴肿,中恶,脱肛,淋沥,烧灰水服之。(新附)

<
目录>卷第十二
<
篇名>茯苓
内容:味甘,平,无毒。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止
口焦舌干,利小便,止消渴,
好唾,大腹淋沥,膈中淡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
中。久服安魂魄、养神、不
饥、延年。一名茯菟。其有抱根者,名
五劳、七伤,口干,止惊悸,
多恚怒,
善忘,开心益智,安魂魄,养精神。生太山山谷大松下。二月、八月采,阴干。
马间为之使。案药名无马间,或者马茎,声相近故也。得甘草、防风、芍药、紫石英、
麦门冬共疗五脏。恶白蔹。
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胶、龟甲。今出郁州,彼土人乃故斫松作之,形多小,虚赤不佳。
自然成者,大如三、四升器,
外皮黑细皱,内坚白,形如鸟兽龟鳖者,良。又复时燥则不水。作丸散者,皆先煮之两三沸,
乃切,曝干。白色者补,
赤色利,俗
肠而开心。
调营而理胃,上品仙药也。善能断谷不饥。为药无朽蛀。
吾尝掘地得昔人所埋一块,计应卅许年,而色理无异,明其全不朽矣。其有衔松根对度
者,为茯神,是其次茯苓后
结一块也。仙方唯云茯苓,而无茯神。为疗既同,用之亦应无嫌。
〔谨
马刀为茯苓使,无名马间者,
间字草书,似刀字,写人不识,讹为间耳。陶不悟,云是马茎,谬矣。今大山亦有茯苓,白
实而块小,不复采用。今第
一出华山,形极粗大。雍州南山亦有,不如华山者。

<
目录>卷第十二
<
篇名>琥珀
内容:味甘,平,无毒。主安五脏,定魂魄,杀精魅邪鬼,消瘀血,通五淋。生永昌。
旧说云是松脂沦入地,千年所化,今烧之亦作松气。俗有琥珀中有一蜂,形色如生。《博

非实。此或当蜂为松脂所粘,因堕地沦没耳。有煮 鸡子及青鱼枕作者,并非真,唯以拾芥
为验。俗中多带之辟恶。刮
屑服,疗瘀血至验。《仙经》无正
用,惟曲晨丹所须,以赤者为胜。今并从外国来,而出茯苓处永无有。不知出琥珀处,复有
茯苓以否?
〔谨案〕 ,味甘,
平,无毒。古来相传云∶松脂千年为茯苓,又千年为琥珀,又千年为 。然二物烧之,皆有
松气,为用与琥珀同,补心
安神,破血尤善。状似玄玉而轻,出西戎
碛中得者,大则方尺,黑润
而轻,烧作腥臭,高昌人名为木 ,谓玄玉为石 。洪州土石间得者,烧作松气,破血生肌,
与琥珀同。见风拆破,不
堪为器量。此二种及琥珀,或非松脂所为也。有此差舛,今略论之。

<
目录>卷第十二
<
篇名>松脂
内容:味苦、甘,温,无毒。主痈疽、恶疮,头疡、白秃,疥瘙、风气,安五脏,除热,胃中
伏热,咽干,消渴,及风痹
死肌。练之令白。其赤者主恶风痹,久服轻身,不老、延年。一名松膏,一名松肪。生大山
山谷。六月采。松实,味苦,
无毒温。主风痹,寒气,虚羸、少气,补不足。九月采,阴干。松叶,味苦,温。主风湿痹
疮气,生毛发,安五脏,守
中,不饥、延年。松节,温。主百节久风、风虚,脚痹、疼痛。松根白皮,主辟谷不饥。
采炼松脂法,并在服食方中,以桑灰汁苦酒煮辄,内寒水中数十过,白滑则可用。其有
自流出者,乃胜于凿树及煮
膏也。其实不可多得,唯叶止是断谷所宜尔。细切如粟,以水及面饮服之。亦有阴干捣为屑、
丸服者。人患恶病,服此
无不瘥。比来苦脚弱人,酿松节酒,亦皆愈。松柏皆有脂润,又凌冬不凋,理为佳物,但人
多轻忽近易之耳。
〔谨案〕松
花,
名松黄,拂取似蒲黄,正尔酒服轻身,疗病云胜皮、叶及脂。其子味甚甘,经直云味苦,非
也。松取枝烧其上,下承取
汁名 ,主牛马疮疥为佳。树皮绿衣名艾纳,合和诸香烧之,其烟团

<
目录>卷第十二
<
篇名>柏实
内容:味甘,平,无毒。主惊悸,安五脏,益气,除风湿痹。疗恍惚、虚损,吸吸历节,腰中
重痛,益血,止汗。久服令
人润泽、美色,耳目聪明,不饥、不老,轻身、延年。生太山山
谷。
柏叶尤良。柏叶,味苦,微温,无毒。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轻身益气,
令人耐风寒,去湿痹,止饥。
四时各依方面采,阴干。柏白皮,主火灼,烂疮,长毛发。
牡蛎、桂、瓜子为之使,恶菊华、羊蹄、诸石及曲。柏叶、实亦为服食所重,炼饵别有法
。柏处处有,当以太山为佳,并忌取冢墓上也。虽四时俱有,而秋夏为好,其脂亦入用。此
云恶曲,人有以酿酒无妨,恐酒米相和,异单用也。
〔谨案〕柏枝节,煮以酿酒,主风痹
、历节风。烧取 ,疗 疥及癞疮尤良。今子仁唯出陕州、宜州为胜。太山无复采者也。

<
目录>卷第十二
<
篇名>菌桂
内容:味辛,温,无毒。主百疾,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
华媚好,常如童子。生交趾、
桂林山谷岩崖间。无骨,正圆如竹。立秋采。
交趾属交州,桂林属广州,而蜀都赋云∶菌桂临崖。今俗中不见正圆如竹者,唯嫩枝破
卷成圆,犹依桂用,恐非真
菌桂也。《仙经》乃有用菌桂,云三重者良,则判非今桂矣,必当别是一物,应更研访。
〔谨
案〕菌者,竹名;古方用筒
桂者是,故云三重者良。其筒桂亦有二、三重卷者,叶似柿叶,中三道文,肌理紧薄如竹,
大枝小枝皮俱是菌桂。然大
枝皮不能重卷,味极淡薄,不入药用,今惟出韶州。

<
目录>卷第十二
<
篇名>牡桂
内容:味辛,温,无毒。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
烦出汗,利关节,补中益气,
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南海山谷。南海郡即是广州。今俗用牡桂,状似桂而扁广殊薄,
皮色黄,脂肉甚少,气如木
兰,味亦类
桂,不知当是别树,为复犹是桂生,有老宿者耳,亦所未究。
〔谨案〕《尔雅》云∶ ,

牡桂,即今木桂,及单名桂者,是也。此桂花子与菌桂同,唯叶倍长,大小枝皮俱名牡桂。
然大枝皮肌理粗虚如木兰,
肉少味薄,不及小枝皮也。小枝皮肉
多,半卷。中必皱起,味辛美。一名肉桂,一名桂枝,一名桂心。出融州、柳州、交州甚良


<
目录>卷第十二
<
篇名>
内容:味甘、辛,大热,有毒。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

嗽、鼻 ,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久服神仙,不老。生
桂阳。二月、七、八月、十
月采皮,阴干。
得人参、麦门冬、甘草、大黄、黄芩调中益气,得柴胡、紫石、干地黄疗吐逆。案《本
经》唯有菌桂、牡桂,而无
此桂,用体大同小异,今俗用便有三种。以半卷多脂者单名桂,入
应。《仙经》乃并有三种桂,
常服食,以葱涕合和云母蒸化为水者,正是此种耳。今出广州湛惠为好,湘州、始兴、桂阳
县即是小桂,亦有,而不如
广州者,
交州、桂州者形段小,多脂肉,亦好。《经》云桂叶如柏叶,泽黑,皮黄心赤。齐武帝时,
湘州送桂树,以植芳林苑中,
今东山有山桂皮,气粗相类,而叶乖异,亦能凌冬,恐或者牡桂,时人多呼丹桂,正谓皮赤
耳。北方今重此,每食辄须
之。盖《礼》所云姜桂以为芬芳也。
〔谨案〕菌桂,叶似柿叶,中有纵文三道,表衷无毛而光泽。牡桂叶长尺许,陶云小桂,

言其叶小者。陶引《经》云∶叶似柏叶,验之殊不相类,不知此言从何所出。今案桂有二种
,唯皮稍不同,若菌桂老皮坚板无肉,全不堪用。其小枝皮薄卷,乃二、三重者,或名菌桂
,或名筒桂。其牡桂嫩枝皮,名为肉桂,亦名桂枝。其老者,名牡桂,亦名木桂,得人参
等良。本是菌桂,剩出单桂条,陶为深误矣。

上一篇:本草经集注5下一篇:食疗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