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药方剂
›
说说膏药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偏方]
说说膏药
[复制链接]
483
|
0
|
2015-11-25 19: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贴膏疗法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它是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药的功效、主治与归经的原则,充分调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大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由于膏药直接敷贴于体表,而制作膏剂的药物中大多气味俱厚,再加入辛香走串的引经药物,通过渗透入皮肤,内传经络、气血、脏腑,起到调气血,通经络,散寒湿,消肿痛等作用。由于贴膏治病,操作简单,取材方便,费用低廉,安全无痛苦,因而最易被人们所接受,加之贴膏治病范围广泛,早已成为人们最易接受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常患颈、肩、腰、膝痛等慢性劳损性疾病的中老年人,对膏药更是情有独钟。
膏药的由来和作用
用膏药外敷治疗疾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祖先就发现用某些植物的树叶、树皮或草茎之类来贴敷伤口或疼痛部位,可以减轻疼痛或止血,甚至能加速创伤的愈合,通过经验的不断积累从而产生了贴敷疗法。在马王堆出土的帛方《五十二病方》现存283方中,就有用于贴敷的方剂,这也是贴敷疗法的最早文字史料。在我国秦汉时期出现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等著作中都有关于膏药疗疾的记载,当时在中医用药的五大剂型中,膏是其中之一。膏药的性能、气味、厚薄、归经及药理作用,直接影响着治病的效果,不同的疾病有各自相对应的药物组成配方。正因为贴膏疗法突出了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特色,所以至今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现代医学也非常重视研究贴膏疗法,证明贴于体表的膏药能较好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以扩张血管,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病变周围组织的营养,达到消肿、消炎、镇痛的目的。有研究认为膏药能通过贴敷于患处的肌肤,渗透达到皮下组织,在病变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而发挥出较强的药性作用。膏药中有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还能通过神经的反射,调节机体功能,促进抗体的形成,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同时药性还能通过皮肤的黏膜,经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循环,产生全身性的药物作用。
膏药的种类
膏药的种类繁多,综合古今膏剂,除去内服煎膏,外用贴膏大致分软膏、硬膏、敷膏三大类剂型。
软膏,是用植物油、蜂蜡、凡士林或动物脂肪等作为基质,放入配方中药,加热取其有效成分,或中药研细粉过筛,将药粉直接掺入基质中调合均匀,可供皮肤使用的半固体剂型。人们习惯称它为“药膏”或“油膏”。对皮肤具有保护、湿润、润滑作用。也有些膏药中的药物可透皮吸收而发挥全身作用。这种剂型药店有出售,在中医院运用较多,特色突出,疗效肯定,患者乐意使用。
硬膏,是将配方药物放入适量的植物油中,经煎熬到一定程度后去掉药渣,放入铅丹搅匀待稍冷后,切大块放进冷水中浸泡去火,取出备用的一类近似固体的剂型。使用时需加热软化后摊在厚布、牛皮纸或狗皮上贴于患处或穴位的外用膏剂。此类硬膏药具有局部或全身的治疗作用,根据基质和制作工艺不同,有铅膏药、松香膏、橡皮膏、狗皮膏、巴布膏剂等。硬膏剂在中医院使用较多。
敷膏,是将配制好的中药粉,用各种液体作基制,调成糊状及软膏状,摊在沙布上贴敷患处或一定的部位。这类剂型制作较简单,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调配使用。
膏药的制作看似简单,其实操作起来也很复杂,它需要有经验的专门从事膏药制作的药工来完成,他们不仅懂中药的炮制加工,更能掌握膏药熬制的火候、技巧。
膏药的选用
随着膏药理论与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用膏药疗疾已不再是治疗风湿疼痛、筋骨损伤、疮痬肿毒等病症的专利。后人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临床经验的不断总结,对膏药的配方、制作工艺不断改进,膏药的疗效也大为提高,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特别是在剂型上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改革,目前市场上已出现新一代的不同配方膏药剂型,并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
根据病情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原则。每种膏药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适应症,应该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根据适应症来选择用药。如因感受风寒引起的腰痛、关节痛等,可用狗皮膏药或追风膏药以散寒祛风、舒筋通络、活血止痛;因热毒郁结引起的痈疽初起时硬结不消、红肿疼痛的可选用红肿膏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脓成久溃不散者,可选用拔毒膏以拔毒消肿、去腐生肌;对风湿痛、腰痛、肌肉痛、扭伤、挫伤等可用橡皮类膏药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对关节疼痛、僵直,肌肉麻木,骨折,伤筋等证可选用万应膏、消炎止痛膏、活血膏、接骨膏等以行气活血,松粘止痛、祛风除湿;对体表痈疽、疮疖、疔的可选用太乙膏、独角莲膏、阳和膏、岐黄膏、黄连膏等以消肿止痛,去腐生肌。
在贴膏药前应选择正确的贴药部位,如偏头痛贴太阳穴;跌打损伤、各种皮肤病等贴敷患处;慢性支气管炎贴肺俞、天突穴等;胃痛贴脾俞、胃俞或上脘、中脘。另外,有些膏药必须贴于体表特定部位,如治疗小儿寒积腹痛的小儿暖脐膏,必须贴于肚脐上。其次在贴膏药前,应先用温水、热毛巾洗净患处,擦干后再贴膏药;红肿痛部位应先用医用酒精消毒后再贴膏药。
使用注意
多数人贴膏药后并无明显不适,部分人会感到局部微发热、发痒,这属于正常反应,可以不管;如患部发生瘙痒,经轻轻按摩后不能缓解,可将膏药取下,用酒精涂搽瘙痒部位,再将膏药加温贴上;若患部因贴膏药引起疹子、水疱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将膏药取下,用盐水或雷弗奴尔消毒患处,再用纱布包扎;如果水疱大,应到医院用消毒针管将泡内液体抽出,再作相应处理。为了尽量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应忌食一些食物,如韭菜、香菜、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一般来说,膏药24小时换一次,有的甚至12小时就得换一次,这要根据说明书上的时间和自己皮肤是否有过敏反应而定。用于治疗溃疡创面的膏药应缩短换药间隔时间,以5~6小时为宜;两次贴膏药之间还应适度清洗患处,清除掉黏附在皮肤表面的药垢和伤口中的分泌物之后,让皮肤适当休息1~2小时再贴。因为皮肤需要呼吸,汗腺、皮脂腺需要排泄。长时间敷贴膏药,会造成局部温度高、湿度大、代谢废物不能排出,而刺激局部皮肤,产生瘙痒等不适。长时间贴膏药后,容易引起皮肤的过敏性炎症,出现局部红、肿、痒、痛,所以膏药最好别贴太久。为了尽量减少取膏药时发生疼痛,应在贴膏药前剃净患处的汗毛或尽可能避开汗毛较多的地方,或在揭膏药前将润肤油均匀涂抹在膏药的表面,让润肤油浸到皮肤与膏药之间,减弱膏药的黏性,揭膏药时就不会疼了。
皮肤
,
制作
相关帖子
•
nkt急性淋巴瘤白血病是什么
•
皮下出血点是白血病吗 化疗能不能治疗白血病
•
急性白血病的症状是什么 需做哪些检查
•
急性白血病的护理常规有哪些 患者可多吃什么食物
•
血癌就是白血病吗 怎么治疗
•
皮肤假性淋巴瘤的症状是怎样
•
白血病的出血点是怎么样的 怎么治疗
•
儿童白血病症状是什么 怎么样治疗
•
淋巴性白血病症状是什么 怎么诊断出来
•
小儿白血病怎么治疗 具体有哪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医理探源
心之水选择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