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方剂类
订阅

方剂类

圣济总录-卷第三十一·伤寒门-伤寒后劳复
论曰内经谓热病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盖伤寒病新瘥之后,脾胃尚虚,气皆令邪热乘虚,还入经络,复成大病,故名劳复,当随其证候,或表或里,根据法治之。 治伤寒差后,因食劳复如初,壮热头疼。柴胡 ...
分类:    2015-12-7 16:44
苏沈良方-卷第八-治小便数方(并治渴)
上取纯糯米 一手大,临卧炙令软熟,啖之,以温酒送下,不饮酒入,温汤下,多啖弥佳,行坐良久,待心间空,便睡,一夜十余行者,当夜便止。予尝以为戏术,与人赌物,用之如有神圣,或言假火气温水送,不然也。大都糯 ...
分类:    2015-12-7 16:44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五 第六门-调降汤
升降气,治壅,甚妙。 人参 黄 (蜜炙) 白芍药 白茯苓 陈皮(去白) 甘草 上六味等分,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通口服,不拘时候。有痰,加半夏、生姜;清头目,加川芎;气壅,加紫苏。
分类:    2015-12-7 16:44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八-魃病证治(魃音技)
《千金》论小儿有魃病者,是娠妇被恶神导其腹中,令儿病也。魃亦小鬼也,其证微微下利,寒热去来,毫毛鬓发 不悦者是也,宜服龙胆汤。凡妇人先有小儿未能行,而母更有娠,使儿饮此乳,亦作魃也,令儿黄瘦骨立,发热 ...
分类:    2015-12-7 16:44
圣济总录-卷第三十一·伤寒门-伤寒后骨节烦疼
论曰伤寒后骨节烦疼者,由津液不足,血脉皆虚,余毒客于经络,营卫涩滞于骨节之间,故令骨节烦疼也,诊三部脉细而迟涩者,乃其候也。 治伤寒后毒气未解,四肢少力,骨节烦疼,心腹胀满。葛根汤方 葛根(锉) 生干地 ...
分类:    2015-12-7 16:44
苏沈良方-卷第八-治梦中遗泄,茯苓散。
坚白茯苓为末,每服五钱,温水调下,空心食前临卧服,一日四五服。方书言梦泄,皆云肾虚,但补肾涩精,然亦未尝有验。予论之,此疾有三证∶一者至虚,肾不能摄精,心不能摄念。或梦而泄,或不梦而泄。此候皆重,须大 ...
分类:    2015-12-7 16:44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八-疳病证治
小儿疳病者,多因阙乳,吃食太早所致;或因久患脏腑胃虚虫动,日渐羸瘦,腹大不能行,发竖发热,无精神,肥儿丸主之。 肥儿丸 黄连 神曲(各一两) 大麦 (半两,炒) 木香(二钱) 槟榔(二个,不见火) 使君子肉 肉 ...
分类:    2015-12-7 16:44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五 第六门-定喘饮子
诃子(三两) 麻黄(四两,不去节) 上二味为粗末,每服四大钱,用水二盏,煎至一盏二分,去滓,入好腊茶一大钱,再同煎 散,本方只两味也。
分类:    2015-12-7 16:44
圣济总录-卷第三十一·伤寒门-伤寒后余热
论曰伤寒病后,余热不解者,盖阴阳未和,邪气未尽,流传经络,蕴而生热,潮作如疟,鼻衄烦躁。面赤目黄,腹满小便不利,大便干涩,或即谵言。渴欲得水,脉沉数者,当以里证求之。若脉但浮者,当消息治其外。 治伤寒 ...
分类:    2015-12-7 16:44
苏沈良方-卷第八-疗寸白虫。
锡沙(作银泥者即以黄丹代油和梧桐子大) 芜荑 槟榔(二物等分为散) 上煎石榴根浓汁半升,下散三钱,丸五枚,中夜服,旦日下。予少时病白虫,始则逾粳米,数岁之后,遂长寸余。古说虫长盈尺,人即死,以药攻之,下 ...
分类:    2015-12-7 16:44
世医得效方-卷第十四 产科兼妇人杂病科-下乳汁
治乳妇气脉壅塞,乳汁不行。及经络凝滞,乳内胀痛,留蓄邪毒,或作痈肿,服此内消,乳汁通行。 漏芦(二两半) 蛇蜕(炙,十条) 栝蒌(十个,急火烧存性) 上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不以时服,仍吃热羹汤助之。
分类:    2015-12-7 16:44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八-不行证治
五加皮散 治小儿三岁不能行者。由受气不足,体力虚怯,腰脊脚膝,筋骨软 ,故不能行。 真五加皮 上为末。粥饮调,滴酒少许,每服一栗壳许,日三服。
分类:    2015-12-7 16:44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五 第六门-五味子汤
治寒喘五味子汤,侯博古方。滁阳高司法名申之,每苦喘疾,发甚时,非此药不能治。 橘皮(三两,去白) 甘草(一两半,炙) 麻黄(四两,去根节) 真北五味子 杏仁(各二 上为粗末,水一盏半,药末二大钱,煎至七分, ...
分类:    2015-12-7 16:44
苏沈良方-卷第九-治痈疮疡久不合
仆尝读《本草》,露蜂房、蛇蜕反,乱发,各烧灰,每味取一钱匕,酒调服,治疮久不合神验,仆屡试之。烧灰略存性, 治痈疽, 忍冬嫩苗一握,叶尖圆茎生,茎叶皆有毛,生田野篱落,处处有之,两叶对生。春夏新叶梢尖, ...
分类:    2015-12-7 16:44
圣济总录-卷第三十一·伤寒门-伤寒后虚羸
论曰伤寒之病,多因发汗吐下乃解,病虽瘥,然腑脏俱伤,营卫皆耗,谷气未复,津液不足,无以充养,故形体虚羸,内经所谓必养必和待其来复者此也,若其人本自虚弱,又因大病之后,羸劣不复者,则易生劳伤诸疾,当先以 ...
分类:    2015-12-7 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