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方剂类
订阅

方剂类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五 第六门-五味子切散
治肺虚寒,理喘下气。务观郎中娣忽发喘嗽,服诸药皆不瘥,得此方三服遂愈续方》(陆务观,绍兴府人)。 干姜(炮) 甘草(炙,各半两) 陈皮(去白,三分) 桂 茯苓 五味子(各一两) 上为切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 ...
分类:    2015-12-7 16:44
苏沈良方-卷第九-小还丹
治背疽痈疖,一切脓肿。 腻粉 水银 硫黄(各一分同研) 大巴豆肉(十四个) 上将巴豆单覆排铫底,以三物按上巴豆令平,以瓮器盏盖之,四面湿纸,勿令气泄,炭火四面缓缓烧,时于冷水中蘸铫底。少时又烧频蘸为善,其 ...
分类:    2015-12-7 16:44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五 第六门-治实喘方
气虚而喘者不可服。 芫花不以多少,米醋浸一宿,去醋,炒令焦黑,为细末大麦面 上二味等分,和令极匀,以浓煎柳枝酒调下立定。
分类:    2015-12-7 16:44
苏沈良方-卷第九-治发疽,柞叶汤。
柞木叶(干四两) 干荷叶(四两) 萱草根(干二两) 甘草节(一两) 地榆(一两) 上细锉,每服半两,水二碗,煎去半分,二服,早晚各服二服,滓并煎作一服,有脓血者自安,脓血在内者,自大肠下,未成者自消,忌一 ...
分类:    2015-12-7 16:43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五 第六门-葶苈丸
大治肺气咳嗽,面浮目肿,喘促,睡卧不得,步履艰难,小便赤涩等疾。 汉防己 贝母( ,令微黄) 木通(各一两) 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 杏仁(去皮尖及双 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桑根白 ...
分类:    2015-12-7 16:43
苏沈良方-卷第九-治肿毒痈疽。
疗肿毒痈疽,未溃令消,已溃令速愈。草乌头屑,水调,鸡羽埽肿上,有疮者先以膏药贴定,无令药着疮,人有病疮甚者,涂之。坐中便见皮皱,稍稍而消。初涂病患觉冷如水,疮乃不痛。
分类:    2015-12-7 16:43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五 第六门-观音人参胡桃汤
治痰喘,《夷坚己志》第三卷。 新罗人参(一寸许) 胡桃肉(一个,去壳,不剥皮) 上煎汤服,盖人参定喘,带皮胡桃敛肺故也!又方,洪内翰夜直,寿皇宣谕方。 胡桃肉(三个) 生姜(三片) 上临卧食之毕,则饮汤三两 ...
分类:    2015-12-7 16:43
苏沈良方-卷第九-登州孙医白膏,尤善消肿。
柳白皮(半两揩洗阴干) 白腊(四钱) 黄丹(二钱) 胡粉(二两) 油(生四两熟三两八钱) 上先熟油,入皮根,候变色,去滓,入药搅良久,下此药,尤善消肿,及坠击所伤。登州孙医,每以三百钱售一靥。
分类:    2015-12-7 16:43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六-耳病证治
肾虽寄窍于耳,当知耳为听会,主纳五音,外则宫商角征羽,内则唏嘘呵吹 ,内关五脏,外合六淫,故风寒暑湿,使人聋聩耳鸣;忧思喜怒,多生内塞;其如劳逸,不言而喻。复有出血生脓, 耳底耳,或耵聍(上直庚切,下乃 ...
分类:    2015-12-7 16:43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五 第六门-治喘并痰嗽
白矾(飞过,研) 五味子(为细末) 上每服各抄一钱,以生猪肝火上炙热,蘸药,食后临卧服。汉阳公库兵黄六者,旧苦此病,百药不效,于岳阳路上遇一道人传此方,两服病不复作。续增
分类:    2015-12-7 16:43
圣济总录-卷第二十三·伤寒门-伤寒烦躁
论曰伤寒阳气多阴气少,病发于阳经者,故令烦躁,其候身热而烦,渴引水浆,若胃中干燥者,必谵语,亦有少阴经烦躁者,当辨之。 治伤寒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 ...
分类:    2015-12-7 16:43
苏沈良方-卷第九-云母膏(出《博济方》)
云母(光明者薄揭先煮) 硝石(研) 甘草(各四两) 槐枝 柏叶(近道者不堪) 柳枝 桑白皮(各二两) 陈橘皮(一两) 桔梗 防风 桂心 苍术 菖蒲 黄芩 高良姜 柴胡 浓朴 人参 芍药 胡椒子 龙胆草 白芷 白芨 白蔹 黄 ...
分类:    2015-12-7 16:43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五 第六门-治嗽
章教授传。 款冬花(一两,怀干,别碾) 桂(去粗皮,不见火) 甘草(怀干,各一分) 鹅管石(半两,上各修制了,入乳钵中一处研,令极细,每服一钱许,五更时以芦管旋吸入咽喉中,服讫仰卧,以吐涎沫为效,忌生冷、 ...
分类:    2015-12-7 16:43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七-妇人论
夫天地造端于夫妇,乾坤配合于阴阳,虽清浊动静之不同,而成象效法之有类。原兹妇人之病,与男子不同者,亦有数焉,古方以妇人病比男子十倍难治,不亦言之深乎。但三十六病,产蓐一门,男子无之,其如外伤风暑寒湿, ...
分类:    2015-12-7 16:43
圣济总录-卷第二十三·伤寒门-伤寒厥
论曰伤寒病手足逆冷,其名曰厥,此因阳气衰阴气盛,阴胜则阳脉逆而不通于四肢,所以逆冷。其证令人恶寒,不饮水,下利清谷,或清便自调,或小便数,外证默静,是其候也。 宜温之灸之,若灸之而手足不温者,为难治, ...
分类:    2015-12-7 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