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方剂类
订阅

方剂类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二-九虫例
九虫者,一曰伏虫,长四分,为群虫之长;二曰白虫,长一寸,相生至多,其母长至四五丈,则杀人;三曰内虫,状如烂杏,令人烦满;四曰肺虫,其状如蚕,令人咳;五曰胃虫,状如虾蟆,令人吐逆呕哕;六曰弱虫,状如瓜瓣 ...
分类:    2015-12-7 16:30
圣济总录-卷第一十五·诸风门-首风
论曰内经谓新沐中风。则为首风。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夫诸阳之脉。皆会于头。平居安静。则邪无自而入。新沐之人。皮腠既疏。肤发濡渍。不慎于风。风邪得 ...
分类:    2015-12-7 16:30
世医得效方-卷第十二 小方科-杀虫
治因吃物粗,肌肤消瘦,虫生腹中,极痛不可忍者。 真胡粉(炒) 槟榔 川楝子(炒,去核) 鹤虱(炒。各二两) 白矾(二钱半,生用) 上为末。米饮调,痛时服,空心未洗面前服。或丸如麻子大。小儿多有诸虫,脏腑虚弱 ...
分类:    2015-12-7 16:30
苏沈良方-卷第六-书辟谷说
洛下有洞穴,深不可测。有人堕其中不能出,饥甚。见龟蛇无数,每旦辄引首东望,吸初日光咽之。其人亦随所向效之不已,遂不复饥,身轻力强,后卒还家。不食,不知其所终,此晋武帝时事,辟谷之法以百数,此为上妙。法 ...
分类:    2015-12-7 16:30
圣济总录-卷第一十五·诸风门-脑风
论曰内经谓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夫风生高远。始自阳经。然督脉阳维之会。自风府而上至脑户。脑户者。督脉足太阳之会也。又太阳之脉。起于自内 。上额交巅。上入络脑治脑风邪气留客。头痛甚者。神圣散方 麻黄( ...
分类:    2015-12-7 16:30
世医得效方-卷第十二 小方科-呕吐
x大青膏 x 治胃脘生风频吐,用黄荆叶一皮,煎汤化开,兼服白术散。(方见前。)又方,风热朴硝、白滑石为末。每服半钱,浆水半盏,清油半两调匀服,必定!
分类:    2015-12-7 16:30
苏沈良方-卷第六-阳丹诀
冬至后斋居,常吸鼻液漱炼令甘,乃咽下丹田。以三十瓷器皆有盖,溺其中已,随手盖之。书识其上,自一至三十。置净室,选谨朴者守之。满三十日开视,其上当结细砂,如浮蚁状,或黄或赤。密绢帕滤,取新汲水,净淘澄无 ...
分类:    2015-12-7 16:30
圣济总录-卷第一十六·诸风门-风头眩
论曰风头眩之状。头与目俱运是也。五脏六腑之精华。皆见于目。上注于头。风邪鼓于 上。脑转而目系急。使真气不能上达。故虚则眩而心闷。甚则眩而倒仆也。 治风头晕倒眼旋。脑项急痛。枳实汤方 枳实(去瓤麸炒) 防风 ...
分类:    2015-12-7 16:29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二-咳嗽叙论
人之所以滋养其身者,唯气与血。呼吸定息,卫气之常,失常则为咳嗽;津液流润,荣血之常,失常则为痰涎。咳嗽吐痰,气血已乱矣。顾世治嗽之药极多,而卒不能遍效者,盖其致病之因不一。世谓五嗽,且以五脏而言之,要 ...
分类:    2015-12-7 16:29
圣济总录-卷第一十六·诸风门-风头痛
论曰风头痛之病。由风邪客于阳经。循风府而上至于头脑。令人头重疼痛。心隔烦热。 上焦壅滞。头面虚汗。诊其脉左手寸口浮紧者是也。 治头风头旋。四肢拘急。偏正头痛。羌活汤方 羌活(去芦头) 菊花(择) 麻黄(去 ...
分类:    2015-12-7 16:29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四 第五门-交感丹
或云此药太峻,恐走气,更看人禀赋如何。 香附子(一斤,新汲水浸一宿,磨去黑毛,炒黄) 茯神(四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朝以降气汤嚼下一粒。
分类:    2015-12-7 16:29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二-外因咳嗽证
伤风咳者,憎寒壮热,自汗恶风,口干烦躁;伤寒咳者,憎寒发热,无汗恶寒,烦躁不渴;伤暑咳者,烦热引饮,口燥,或吐涎沫,声嘶咯血;伤湿咳者,骨节烦疼,四肢重着,洒洒淅淅,并属外所因。诊其脉,浮为风,紧为寒 ...
分类:    2015-12-7 16:29
圣济总录-卷第一十六·诸风门-偏头痛
论曰偏头痛之状。由风邪客于阳经。其经偏虚者。邪气凑于一边。痛连额角。故谓之偏头痛也。 治偏头痛至灵散方 雄黄(研) 细辛(去苗叶为末等分) 上二味。再同研匀。每服一字。左边疼 入右鼻。右边疼 入左鼻。 治偏 ...
分类:    2015-12-7 16:29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四 第五门-降气汤
香附子(半斤,修治如前法) 茯神(二两) 甘草一两(半炙) 上为细末,热汤点二钱用下交感丹。
分类:    2015-12-7 16:29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二-内因咳嗽证
喜伤心者,咳而喉中介介如肿状,甚则咽肿喉痹,名为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与气俱失。怒伤肝者,咳而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 下满,名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思伤脾者, ...
分类:    2015-12-7 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