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方剂类
订阅

方剂类

汤头歌诀-润燥之剂(十三首、附方二)-地黄饮子
(《易简》)参 草,二地二冬枇斛参。泽泻枳实疏二腑,躁烦消渴血枯含。〔人参、黄、甘草(炙)、天冬、麦冬、生地、枇杷叶(蜜炙)、石斛、泽泻、枳实(麸炒),每服二钱。参、 、甘草以补其气,气能生水,二地、二 ...
分类:    2015-12-7 17:38
小品方-卷第十二-灸法要穴
《经》说:夫病以汤药救其内,针灸营其外。夫针术须师乃行,其灸则凡人便施。为师解经者,针灸随手而行,非师所解文者,但根据图详文则可灸。野间无图不解文者,但遂病所在便灸之,皆良法。但避其面目四肢显露处,以 ...
分类:    2015-12-7 17:38
卫生易简方-卷之十一(妇人)-经候不调
治血脉不调 用苦益菜为末。每服一、二钱,温酒或艾、醋汤调服。 治月水不利 用醍醐叶绞汁,和酒煎,服一盏。 治经血不止 用五灵脂末炒令烟尽,每服二钱,当归二片,酒一盏,煎六分,去滓,热服。 治月水不通 用浓朴 ...
分类:    2015-12-7 17:38
圣济总录-卷第七十一·积聚门-积聚
论曰经曰病有积有聚,何以别之,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阴沉而伏,阳浮而动,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生,积之为病,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 ...
分类:    2015-12-7 17:38
汤头歌诀-润燥之剂(十三首、附方二)-酥蜜膏酒
(《千金》)用饴糖,二汁百部及生姜。杏枣补脾兼润肺,声嘶气惫酒温尝。〔酥蜜、饴糖、枣肉、杏仁(细研)、百部汁、生姜汁,共煎一炊,久如膏,温酒细细咽服之。〕
分类:    2015-12-7 17:38
卫生易简方-卷之十一(妇人)-崩中
治崩中连日不止 用热艾鸡子大,干姜一钱,水五盏,煎至二盏半,入炒阿胶末半两,消化 又方 用槐耳烧灰为末。每服方寸匕,酒调服,不问年月远近皆治。 又方 用白僵蚕、衣鱼等分为末。井花水调服,日三瘥。 又方 用五 ...
分类:    2015-12-7 17:38
圣济总录-卷第七十一·积聚门-肥气
论曰凡积气在左胁下,如复杯有头足,名曰肥气,肝之积也,肝藏血,故阴多而阳少,病为气积,此由肺病传肝,肝传脾,脾以季夏适王而不受,邪气留于肝,故结为积。久不愈,令人发咳逆 疟,连岁不已,此阴盛阳虚故也。 ...
分类:    2015-12-7 17:38
卫生易简方-卷之十一(妇人)-带下
治白带下,脐腹冷痛,面黄虚困 用白葵花一两,阴干为末。每服二钱匕,空心温酒调下;如赤带下,用赤花。 治赤白带下 用益母草开花时采捣为末。每服二钱,食前温酒调下。 又方 用酸浆草阴干,为末。每服三钱,空心酒 ...
分类:    2015-12-7 17:38
圣济总录-卷第七十一·积聚门-伏梁
论曰内经谓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名曰伏梁。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至死,又曰人有身体髀股 皆肿。环脐而痛,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夫气之所聚名曰聚,气之所积名曰积,聚阳气也,故无所 ...
分类:    2015-12-7 17:38
卫生易简方-卷之十一(妇人)-无子
治妇人无子 用正月雨水,夫妻各饮一杯,还房当即有孕。 又方 用二月丁亥日收桃、杏花,阴干为末。戊子日和井花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大验。 又方 用二月乙酉日,日中北首卧合阴阳,有子必贵。 治冲任虚损,下焦久冷 ...
分类:    2015-12-7 17:38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十二 第十八门-五皮散
治脾受湿,面目四肢虚肿,通利不便。 大腹皮 茯苓皮 陈橘皮 生姜皮 桑白皮 上等分为粗末,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煎七分,一日三、四服,不拘时候,立效。常服忌油腻物,切不可服泻水药。或云添五加皮亦得,盖欲肿从 ...
分类:    2015-12-7 17:37
小品方-卷第十-治自经未死诸方
治自缢死方。 傍人见自经者,未可辄割绳,必可登物令及其头,即悬牵头发,举其身起,令绳微得宽也;别使一人,坚塞两耳,勿令耳气通;又别使一人,以葱叶针其鼻中,吹令通;又别使一人,啮死人两踵根,待其苏活乃止 ...
分类:    2015-12-7 17:37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十二 第十八门-治水蛊
商陆根(赤者,杵烂,贴脐心,以绢帛系,缚定,病自小水而去。商陆有二种。白者不可用)
分类:    2015-12-7 17:37
汤头歌诀-祛寒之剂(十二首、附方二)-白通加
(人)尿猪胆汁(汤,仲景。尿,音鸟,去声,小便也。俗读平声,非。)干姜附子兼葱白。〔附子一枚(炮),干姜一两,葱白四茎,此白通汤也。葱白以通阳气,姜、附子以散阴寒,加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热因寒用妙 ...
分类:    2015-12-7 17:37
小品方-卷第十-治服毒药吞金未死诸方
治服金屑取死未绝者方。 知觉是服金者,可以一两水银,泻其口中,摇动令入喉咽里,便微接死人如坐形,令水银下流,金则消成泥,须臾从下部出也。未出之顷,死人亦苏醒矣。可三过服之,便活也。
分类:    2015-12-7 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