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各家类
订阅

各家类

丹溪心法-卷三-恶心三十
恶心有痰、有热、有虚,皆用生姜,随证佐药。 戴云:恶心者,无声无物,心中欲吐不吐,欲呕不呕。虽曰恶心,实非心经之病,皆在胃口上,宜用生姜,盖能开胃豁痰也。 【附录】恶心,欲吐不吐,心中兀兀,如人畏舟船, ...
分类:    2015-12-7 18:03
疯门全书-疯门总论
疯古人名为疠疯。又名恶疾。黑白癞。赤白癜。皆其类也。但癜癞有麻木者少。 疯断无不麻木者。丹溪云。麻止淅淅然。尚有气血攻冲之状。木则气血已痹而不仁。莫知其痛痒也。疠疯初起者。其手足必先麻木。而后皮肤伤溃 ...
分类:    2015-12-7 18:03
伤寒大白-总论-忌温经论
温经一法,但治直中阴经之中寒症,仲景同论《伤寒论》者,原以阴阳并立,互相查考,故同列一论,正所以分别伤寒阳症中寒阴症也。后人不达本意,见同在《伤寒论》中将谓伤寒中亦有中寒者,则误甚矣。故伤寒表邪发热多 ...
分类:    2015-12-7 18:03
丹溪心法-卷三-咳逆三十一
咳逆有痰、气虚、阴火,视其有余不足治之。其详在《格致余论》。不足者,人参白术汤下大补丸;有余并有痰者吐之,人参芦之类。痰碍气而呃逆,用蜜水吐,此乃燥痰不出。痰者,陈皮、半夏;气虚,人参、白术;阴火,黄 ...
分类:    2015-12-7 18:03
伤寒百证歌-卷四-第六十四证 干呕歌
阳明胃络从头走。气上逆行须便呕。(呕者胃不和也。胃之络从头走足。今气上行而逆。故呕也。)阳明多呕小柴胡。(仲景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小柴胡汤。)胸中有热黄连候。(仲 ...
分类:    2015-12-7 18:03
伤寒大白-总论-宜攻下论
宜攻下者,表汗已出,表邪已解,热结在里,而有诸般下症者。故仲景立诸承气汤以下燥粪,抵当汤、桃仁汤以下瘀血。大小陷胸汤以攻结胸。诸泻汤以攻痞满。然原分急下,可下、宜下、微和胃气,俟之,导法缓急轻重。故曰 ...
分类:    2015-12-7 18:03
疯门全书-疯门总药
此为疯门中活法。悟后则随证加减。触手生春。若胶柱鼓瑟。反失制方本意。 风子肉 赤芍药 香独活 白藓皮 金银花 胡麻仁 土麻仁(即火麻仁) 白蒺藜 条黄芩 白苦参 北防风 薄荷叶 威灵仙 栀子仁 当归尾 川黄连 真蕲蛇 ...
分类:    2015-12-7 18:03
丹溪心法-序
医之先,谓出于神农、黄帝。儒者多不以为然。予尝考医之与卜,并见于《周礼》,曰医师隶冢宰,筮人隶宗伯,并称于孔子,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巫、筮字,盖古通也。然卜之先,实出于羲、文、周、孔,则医之先谓 ...
分类:    2015-12-7 18:03
伤寒百证歌-卷四-第六十五证 吐逆歌
吐有冷热两证异。内脉外形当仔细。(吐有胃冷。有胃热者。当以内脉外形辨之。)烦渴脉数手心热。此是胃热之所致。(孙尚云。脉来数。手心热。烦渴者。胃热也。竹茹汤证。)曾经汗下关脉迟。胃中虚冷理中治。(肝脉迟 ...
分类:    2015-12-7 18:03
伤寒大白-总论-忌攻下论
忌攻下者,有表邪未解,未可攻下者,有里气虚寒,不可攻下者,有津竭血燥,忌攻下者; 有阳明不实,不必攻下者,有无一下症,不犯攻下者,有虽热无结,本非攻下者;有身热脉大,禁攻下者,有 痧未透,攻下则内伏者; ...
分类:    2015-12-7 18:03
疯门全书-正治诸方
小神丸 改名蒺藜苦参丸。统治三十六种恶疾。 白蒺藜(去刺二两) 北蝉蜕(去头足三钱半) 北全蝎(米汁洗糯米水炒二钱半或姜汁炒)荆芥穗(二钱半) 北防风(二钱半) 大风子肉(壳不用黑豆煮七次去净油否则伤目二钱 ...
分类:    2015-12-7 18:03
丹溪心法-序二
夫驱邪扶正,保命全真,拯夭阏于长年,济疲癃于仁寿者,非资于医则不能致之矣。医之道肇自轩、岐,论《难》、《灵》、《素》出焉;降而和、缓、扁、仓,咸神其术;至汉张仲景作《伤寒卒病论》,始制方剂,大济丞民; ...
分类:    2015-12-7 18:03
伤寒百证歌-卷四-第六十六证 霍乱歌
呕吐而利名霍乱。(仲景云。病有霍乱者。何也。答曰呕吐而利。此名霍乱。)四肢逆冷诚斯患。寒多不饮理中丸。热多而渴五苓散。(仲景云。霍乱而头痛发热。身体疼痛。热多。欲饮水。五苓散。寒多不饮水者。理中丸主之 ...
分类:    2015-12-7 18:03
伤寒大白-总论-宜消导论
消导一法,《伤寒》未有条目,然细玩之,有云胸中邪气,胃中有燥粪五六枚,又以川连泻心汤消痞满,以栀子豆豉加枳壳治食复,比例而推,则伤寒夹食者,亦可拟以消导之治矣。余尝治外感兼有食滞者,用发表之药,汗不出 ...
分类:    2015-12-7 18:03
丹溪心法-附录
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辞 丹溪翁传 上杨楚玉类集《心法》,中间水肿、虚肿、痛风、肢节痛、麻木、妇人小便不通等证,文多重出,又取别论附于其间。虽能补其缺略,不免混淆难别,致丹溪主病之旨不明,王季因正论及附论中 ...
分类:    2015-12-7 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