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古籍
›
各家类
订阅
各家类
下级分类:
医学传心录
|
洗冤集录
|
皇汉医学
|
伤寒百证歌
|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
伤寒补例
|
伤寒大白
|
丹溪心法
|
疯门全书
|
格致余论
|
河间伤寒心要
|
景岳全书
|
温病指南
|
温病条辨
|
温病正宗
|
温热经纬
|
温热逢源
|
温热暑疫全书
|
温疫论
|
儒门事亲
|
伤寒发微
|
时疫解惑论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时病论歌括新编
|
温热论
|
温病正宗
|
温热经纬
|
类经
伤寒大白-卷一-头痛
伤寒头痛,常痛不休,不比内伤头痛,时作时止。故伤寒头痛发热,三阳经者多。然三阳中,惟太阳经更多。故头痛身痛,恶寒发热,两足常冷,皆太阳表症也。无汗脉浮紧,北方冬月麻黄汤,南方羌活败毒散;有汗脉浮缓,北 ...
分类:
伤寒大白
2015-12-7 18:02
伤寒百证歌-卷四-第七十六证 头汗歌
病患里虚而表实。玄府不开腠理密。无能作汗润皮肤。阳气上行头上出。津液既竭五内干。误下重虚成大疾。(病患表实。玄府不开。汗不能浃于周身。故上腾而发于颈额也。汗既出多。五脏津液寡少。又重责之以汗。必成大疾 ...
分类:
伤寒百证歌
2015-12-7 18:02
丹溪心法-卷一-中暑三(附暑风、注夏)
暑证,用黄连香薷饮。挟痰,加半夏、南星;虚,加人参、黄 。暑病内伤者,用清暑益气汤,着暑气是痰,用吐。注夏属阴虚,元气不足,夏初春末,头疼脚软,食少体热者是,宜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升麻,加炒柏、白芍药 ...
分类:
丹溪心法
2015-12-7 18:02
伤寒大白-卷一-项强
项强症,有伤寒痉病之别。欲论伤寒项强,必以痉病项强,互相发明,始得详悉。如伤寒总论项强曰: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其分论项强曰:太阳病,发热项强,汗出脉缓者为中风,太阳病头痛项强,发热身疼, ...
分类:
伤寒大白
2015-12-7 18:01
伤寒百证歌-卷四-第七十七证 欲得汗歌
阳加于阴有汗期。过关之脉要须知。(素问云。阳加于阴。谓之有汗。俗谓过关之脉也。)有时两手忽无脉。恰似重阴欲雨时。(有时一手无脉。或两手无脉者。有汗证也。)病患本虚必发颤。不虚得汗颤何为。不颤不汗自然解 ...
分类:
伤寒百证歌
2015-12-7 18:01
丹溪心法-卷一-中湿四
《本草》云:苍术治湿,上下部皆可用。二陈汤中加酒芩、羌活、苍术,散风行湿。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好卧。去痰须用白术。上部湿,苍术功烈;下部湿,宜升麻提之。 外湿宜表散,内湿宜淡渗。若燥湿,以羌活胜湿 ...
分类:
丹溪心法
2015-12-7 18:01
伤寒大白-卷一-咽痛
《伤寒论》太阳阳明咽痛各一症,悉属阳症也。少阴咽痛者六,阳热者四,阴寒者二,少阴阳热者四,治以猪肤汤、甘草汤、桔梗汤、半夏散。少阴阴寒者二,治以桂枝干姜汤、真武汤、四逆汤。另厥阴咽痛者一,亦阳症也,治 ...
分类:
伤寒大白
2015-12-7 18:01
伤寒百证歌-卷四-第七十八证 舌上苔歌
阴阳俱紧鼻出涕。舌上苔滑勿妄治。蜷卧恶寒多呕痰。腹内痛者须成利。(仲景云。脉阴阳俱紧。口中气出。唇口干燥。蜷卧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苔滑。勿妄治也。至七八日以来。其人微发热。手足温者。此为欲解。或到七八 ...
分类:
伤寒百证歌
2015-12-7 18:01
丹溪心法-卷一-瘟疫五(附大头天行病)
瘟疫,众人一般病者是,又谓之天行时疫。治有三法,宜补、宜散、宜降,热甚者加童便三酒中。 【入方】 大黄 黄连 黄芩 人参 桔梗 防风 苍术 滑石 香附 人中黄 上为末,神曲糊丸。每服六七十丸,分气血与痰,作汤使。 ...
分类:
丹溪心法
2015-12-7 18:01
伤寒大白-卷二-似疟
似疟者,发作有时而准也。按似疟与潮热,皆不失时候。但热不寒者,名潮热;先寒后热者,名似疟。故曰似疟,表症也。发于昼,邪在阳分气分者轻;发于夜,邪在阴分血分者重。若发于寅卯二时,少阳症也,柴胡汤主之。寒 ...
分类:
伤寒大白
2015-12-7 18:01
伤寒百证歌-卷四-第七十九证 下脓血歌
伤寒表实里还虚。热气乘虚肠里居。下利脓血赤黄汁。或如鱼脑状难拘。(病源。伤寒病。苦表实里虚。热气乘虚入于肠胃。则下赤黄汁。若湿毒气盛。则腹痛壮热。下脓血如鱼脑或如烂肉汁。)太阳下之脉浮滑。定知便血色殷 ...
分类:
伤寒百证歌
2015-12-7 18:01
丹溪心法-卷一-火六
火,阴虚火动难治。火郁当发,看何经,轻者可降,重者则从其性而升之。实火可泻,黄连解毒之类;虚火可补,小便降火极速。凡气有余便是火,不足者是气虚。火急甚重者,必缓之以生甘草,兼泻兼缓,参术亦可。人壮气实 ...
分类:
丹溪心法
2015-12-7 18:01
伤寒大白-卷二-潮热
潮热者,如潮水之有准,而不失其时。但热不寒,不若似疟,先寒后热,尚有表症者。发作有时,不若发热壮热烦热常热不休者。杂症潮热,有实有虚。外感潮热,惟以阳明肠胃,积热燥屎所致。故潮热多用清、下二法,以里症 ...
分类:
伤寒大白
2015-12-7 18:01
伤寒百证歌-卷四-第八十证 昼夜偏剧歌
卫气循环不暂停。昼则行阳夜在阴。卫独留阳阳跷盛。阳盛阴虚夜不宁。忽若留阴阴跷满。阴满阳虚昼却争。(黄帝针经云。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满则阳跷盛而不得入 ...
分类:
伤寒百证歌
2015-12-7 18:01
丹溪心法-卷二-斑疹七
斑属风热挟痰而作,自里而发于外,通圣散中消息,当以微汗散之,切不可下。内伤斑者,热之病发于外,微汗以散之,若下之非理。疹属热与痰,在肺清肺火降痰,或解散出汗,亦有可下也。发则多痒或不仁者,是兼风兼温之 ...
分类:
丹溪心法
2015-12-7 18:01
1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 168
/ 168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经典类
中药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