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古籍
›
各家类
订阅
各家类
下级分类:
医学传心录
|
洗冤集录
|
皇汉医学
|
伤寒百证歌
|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
伤寒补例
|
伤寒大白
|
丹溪心法
|
疯门全书
|
格致余论
|
河间伤寒心要
|
景岳全书
|
温病指南
|
温病条辨
|
温病正宗
|
温热经纬
|
温热逢源
|
温热暑疫全书
|
温疫论
|
儒门事亲
|
伤寒发微
|
时疫解惑论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时病论歌括新编
|
温热论
|
温病正宗
|
温热经纬
|
类经
丹溪心法-审察病机无失气宜
邪气各有所属也,当穷其要于前;治法各有所归也,当防其差于后。盖治病之要,以穷其所属为先,苟不知法之所归,未免于无差尔。是故疾病之生,不胜其众,要其所属,不出乎五运六气而已。诚能于此审察而得其机要,然后 ...
分类:
丹溪心法
2015-12-7 18:02
疯门全书-瘰烂法
(附) 瘰 在头上。及两腋胸前者。皆可烂。但烂一二处即止。俟脱落后再烂别处。其法于有瘰 处。以黑圈点。涂药圈内。久则痛。不痛再涂一次。以痛为度。勿去其药。稍有黑陷。第三日 核自出。若摇动难脱者。用巴豆四粒 ...
分类:
疯门全书
2015-12-7 18:02
伤寒百证歌-卷四-第七十一证 咳嗽歌
咳嗽三经要辨明。太阳阳明与少阴。太阳停水青龙候。(仲景小青龙二证。皆云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者。小青龙汤主之。又云。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者。小青龙汤。)小柴治咳值千金。(仲景云。中风七八日。心下悸。 ...
分类:
伤寒百证歌
2015-12-7 18:02
伤寒大白-卷一-恶寒
秦子曰:恶寒恶风,以一症而分轻重。恶风者,见风则恶,无风即止;恶寒者,即无风亦恶寒。恶寒、恶风、发热皆是表邪,虽里症悉具,若有一些恶寒、头疼、身痛、手足冷,即是表邪,宜先解表,不宜清里攻下。然恶寒有阴 ...
分类:
伤寒大白
2015-12-7 18:02
伤寒百证歌-卷四-第七十二证 遗尿歌
风温被下必失溲。鼾睡难言自汗流。(仲景云。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三阳合病身体重。不觉遗尿也可忧。(仲景云。三阳合病。腹满身重。 ...
分类:
伤寒百证歌
2015-12-7 18:02
丹溪心法-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形诸外。苟不以相参而断其病邪之逆顺,不可得也。为工者深烛厥理,故望其五色,以青黄赤白黑,以合于五脏之脉,穷其应与不应;切其五脉,急大缓涩沉,以合 ...
分类:
丹溪心法
2015-12-7 18:02
伤寒大白-卷一-发热
发热有翕翕发热,蒸蒸发热。翕翕发热者,身热无汗,恶寒拘紧,如鸟羽之合而不发舒,此邪伤于表,郁于肌肤,表热而里未热,治宜发散表邪。蒸蒸发热者,手足遍身 多汗,热而润泽,此表邪已散,热郁于里,蒸汗时时外出 ...
分类:
伤寒大白
2015-12-7 18:02
伤寒百证歌-卷四-第七十三证 腹满歌
太阴腹满必时痛。(仲景云。太阴之为病。腹满吐食不下。下之甚。腹满时痛。)合病腹满身体重。(仲景云。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阳明腹满口苦干。微喘小柴胡可用。(仲景云。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 ...
分类:
伤寒百证歌
2015-12-7 18:02
丹溪心法-治病必求于本
将以施其疗疾之法,当以穷其受病之源。盖疾 之原,不离于阴阳之二邪也,穷此而疗之,厥疾弗瘳者鲜矣。良工知其然,谓夫风热火之病,所以属乎阳邪之所客。病既本于阳,苟不求其本而治之,则阳邪滋蔓而难制。湿燥寒之 ...
分类:
丹溪心法
2015-12-7 18:02
伤寒大白-卷一-寒热
寒热者,寒已又热,热已又寒,或一日二三度发。若每日一发,先寒后热,发作有定期者,又名似疟而非寒热矣。寒热之症,太阳经居多,有时邪热内伏则寒,有时邪热外发则热。表邪多,则寒多热少而无汗,羌活柴胡汤散表。 ...
分类:
伤寒大白
2015-12-7 18:02
丹溪心法-卷一-中风一
中风大率主血虚有痰,治痰为先,次养血行血。或属虚,挟火(一作痰)与温,又须分气虚血虚。半身不遂,大率多痰,在左属死血瘀(一作少)血,在右属痰有热,并气虚。左以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竹沥、姜汁,上以二陈汤 ...
分类:
丹溪心法
2015-12-7 18:02
伤寒百证歌-卷四-第七十四证 蛔厥歌
胃冷仍加发汗重。因成蛔厥吐长虫。病源本属厥阴证。宜用乌梅与理中。(仲景云。蛔厥者。其人当吐。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须臾得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必出。其人当自吐蛔。乌梅丸理中 ...
分类:
伤寒百证歌
2015-12-7 18:02
伤寒大白-卷一-身痛
身痛之症,六经皆有。三阳身痛,皆是表邪;三阴身痛,皆是里寒。太阳身痛,发热无汗,手足冷,脉浮紧,宜发汗,西北冬月麻黄汤,南方三时羌活汤;有汗脉浮缓,西北冬月桂枝汤,南方加减防风汤。如发汗后,身痛不减, ...
分类:
伤寒大白
2015-12-7 18:02
伤寒百证歌-卷四-第七十五证 自汗歌
伤寒自汗证有九。卫不和兮桂枝候。(仲景云。病患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风温风湿及伤风。(仲景云。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此风温自汗 ...
分类:
伤寒百证歌
2015-12-7 18:02
丹溪心法-卷一-中寒二(附伤寒、伤风)
主乎温散 有卒中天地之寒气者,有口得寒物者。 从补中益气汤中加发散药,属内伤者十居八九。其法,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只用前汤中,从所见之证,出入加减。必先用参耆托住正气。气虚甚者,少加附子以行参耆之剂,如 ...
分类:
丹溪心法
2015-12-7 18:02
1 ...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 168
/ 168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经典类
中药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