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各家类
订阅

各家类

伤寒百证歌-卷三-第五十四证 吐血歌
诸阳受病蕴邪热。在表当汗汗不发。(巢源方云。吐血者。皆由诸阳受邪热。初在表。应发汗。而汗不发。致使热毒入深。结于五脏。内有瘀积。故吐血也。)热毒入深结在中。瘀血既停须吐血。轻者犀角地黄汤。重者抵当方能 ...
分类:    2015-12-7 17:58
伤寒补例-叙
伤寒。病因也。非病证也。以因为名。求本也。伤寒见证。变化无端。非仲景六经主证。所能赅括。后人拘执。凡不在仲景文内者。概不敢求之伤寒。间有窥见一隙。又不敢显违众论。但曲为之说曰。是伤寒杂证也。夫伤寒之证 ...
分类:    2015-12-7 17:58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卷上-呕吐
凡呕吐者,火性上炎也,无问表里,通宜凉膈散(二十三)。伤寒杂病,一切呕吐,调胃承气汤(十一)。烦闷干呕,黄连解毒汤(二十一)。呕吐烦渴者,桂苓甘露饮(三十四)、五苓散(二十四)。 眩、咳呕者,白虎(二 ...
分类:    2015-12-7 17:58
伤寒大白-总论-忌清里论
清里之药,但能解里热,不能解表热。故凡身热无汗,头痛身痛,忌清里。手足逆冷,身热脉伏,忌清里。脉浮身热,忌清里。 痧未透,忌清里。口干不渴,渴不消水,忌清里。二便清利,里无热结,忌清里。舌苔而滑,身热 ...
分类:    2015-12-7 17:58
伤寒百证歌-卷三-第五十五证 衄血歌
太阳阳盛必须衄。衄已解时何福祉。(巢氏云。脉浮紧发热。其身无汗自衄者愈。盖太阳病。有因衄血而便自解者。)浮紧无汗系麻黄。脉浮自汗桂枝属。二者服之不中病。脉尚如前宜再服。(仲景云。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 ...
分类:    2015-12-7 17:58
伤寒补例-卷上-伤寒论难读并宜补大旨
医惟实事。弗尚空谈。仲景书。所以传世不朽者。以其言皆实事。百家莫及也。然缺略难读。尤在叙证太简。常与方药不相对。近贤多以方释证。惟成氏能先证后药。亦未能大畅厥旨。非成氏拙于注释。实仲景之文。有难释者也 ...
分类:    2015-12-7 17:58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卷上-吐泻
吐泻者,上吐下泻,亦名霍乱也。一切吐泻霍乱,通宜五苓散(二十四)、益元散(五十二)、白术散(四十二)。吐泻霍乱烦渴,并中外诸邪所伤而吐泻腹满痛闷者,并皆桂苓甘露饮(三十四)、澹渗汤(二十五)。
分类:    2015-12-7 17:58
伤寒大白-总论-宜和解论
病在表则发汗;病在里则清下;病在半表半里则宜和解;病有表复有里则宜和解。和解之法,视某经有某邪,用某经发表药一二味以散邪。视某经有里热者,用某经退热之药一二味以清里,和解表里,内外分消而病愈矣。仲景以 ...
分类:    2015-12-7 17:58
伤寒百证歌-卷三-第五十六证 吃噫歌
胃虚为哕名吃噫。(吃、声哑语难也。噫胸气饱。出息。)多因吐下缘虚极。(古人方书无吃字。惟有哕。朱肱以哕者吃气也。)橘皮干姜退阴散。或灸乳下皆得力。(灸法见活人书。并良方中。)又有阳明小柴胡。视其前后部 ...
分类:    2015-12-7 17:58
伤寒补例-卷上-三阳三阴分经名义
经也者。分野之谓也。犹孟子所谓经界。在人身谓之部位。无专物而命物者也。部位既定。于是筋与脉之行于太阳少阴之部者。命曰太阳之筋。太阳之脉。少阴之筋。少阴之脉。行于阳明太阴之部者。命曰阳明之筋。阳明之脉。 ...
分类:    2015-12-7 17:58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卷上-喘嗽
大热喘嗽而满者,黄连解毒汤(二十一);或热甚咳嗽闷乱,三一承气汤(十三)。少阳咳者,小柴胡(九)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喘嗽头疼者,茯苓半夏汤(三十八)。咳嗽者,白虎汤(二十二)加半夏、桔 ...
分类:    2015-12-7 17:58
伤寒大白-总论-忌和解论
忌和解者,以和解之药发表清里,杂合互用者也。若表邪未散,误用和解,内有一半寒药,恐表汗不出。若热邪在里,误用和解,内有一半辛散之药,里热不宜。即遇一半表一半里之症,仲景未尝概以和解施治。故曰表症急者, ...
分类:    2015-12-7 17:58
伤寒百证歌-卷三-第五十七证 谵语歌
实则谵语虚郑声。两般相似最难明。(仲景云。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直视谵语而喘满者死。下利不止亦死矣。)大小便利手足冷。更兼脉细是虚形。(此郑声之证也。)脉来洪数二便秘。谵语为因实得名。谵语 ...
分类:    2015-12-7 17:58
伤寒补例-卷上-伤寒重病多是下焦伏寒
伤寒中。有一种极显极要之义。仲景未曾道破。后人暗中摸索。全未道着。只有伤寒偏死下虚人一语是从已败之后。归咎于病患自己之不慎。而不知其治法之差。用药之误也。夫冬伤于寒者。大率伤于下焦膝胫也。若伤于头面肩 ...
分类:    2015-12-7 17:58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卷上-渴
凡口干烦渴者,伤寒汗出而渴者,饮水反吐名曰水逆,俱宜五苓散(二十四)。少阴病二、三日,口燥咽干,三一承气汤(十三)。或里热燥甚,伤寒怫郁留饮不散,烦渴不止则腹高起痛不可忍,但呕冷涎,大渴不能饮,饮亦不 ...
分类:    2015-12-7 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