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古籍
›
各家类
订阅
各家类
下级分类:
医学传心录
|
洗冤集录
|
皇汉医学
|
伤寒百证歌
|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
伤寒补例
|
伤寒大白
|
丹溪心法
|
疯门全书
|
格致余论
|
河间伤寒心要
|
景岳全书
|
温病指南
|
温病条辨
|
温病正宗
|
温热经纬
|
温热逢源
|
温热暑疫全书
|
温疫论
|
儒门事亲
|
伤寒发微
|
时疫解惑论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时病论歌括新编
|
温热论
|
温病正宗
|
温热经纬
|
类经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二心集·杂证谟-肿胀
经义 《腹中论》帝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岐伯曰:名为鼓胀,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帝曰:其病有复发者,何也?曰:此饮食不节,故时有病也。 虽然其病且已时,故当病气聚于腹也。 《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32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三心集·杂证谟-积聚
经义 《百病始生篇》:岐伯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遇疾风豪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是故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32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三心集·杂证谟-痞满
经义 《太阴阳明论》曰: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满闭塞。 《生气通天论》曰:味过于甘,心气喘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浓。 《脏气法时论》曰:脾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32
温病指南-序
温病之与伤寒。犹水火冰炭之不相入也。世以治温古无专书。袭治伤寒法治之。以温热之病。辄投以麻桂辛温之剂。抱薪救火是自焚也。或者穷而思变。则又易以防风通圣之属。杂苦寒攻下于温散之中。不惟苦燥伤阴且有下早结 ...
分类:
温病指南
2015-12-7 18:32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四心集·杂证谟-泄泻
经义 《金匮真言论》曰:长夏善病洞泄寒中。 《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 胀。湿胜则濡泄。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 《藏气法时论》曰: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32
温病指南-凡例
·是书原本吴鞠通温病条辨。参以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效秘传。薛生白温热赘言。及叶薛缪三家医案。王孟英五种章雅堂医撮诸书。略短取长删繁就简。书中但言见何证宜用何方。以期明白易晓。而于古人因证立方之奥旨。未能一 ...
分类:
温病指南
2015-12-7 18:31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四心集·杂证谟-痢疾
经义 《通评虚实论》帝曰:肠 便血何如?岐伯曰:身热则死,寒则生。帝曰:肠下白沫何如?岐伯曰:脉沉则生,脉浮则死。帝曰:肠 下浓血何如?曰: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帝曰:肠 之属,身不热,脉不悬绝何如?曰: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31
温病指南-卷上-温病总论
温病与伤寒迥不相同。伤寒必在冬月。温病四时皆有。伤寒乃感严寒之气。日传一经。宜分六经施治。温病乃感温热秽浊之气。传变不定。宜分上中下三焦。及邪之在气在血以治之。以古书所列温病而论。春初风木当令而病者为 ...
分类:
温病指南
2015-12-7 18:31
温病指南-卷上-伤寒温病辨(四则)
伤寒邪从毛窍而入。自下而上。始于足太阳。温病邪从经络及口鼻而入。自上而下。始于手太阴。寒为阴邪。阴盛必伤阳。故首郁遏太阳经中之阳气。而为头痛身热项强脊痛等证。以阴盛伤人之阳也。温为阳邪。阳盛必伤阴。故 ...
分类:
温病指南
2015-12-7 18:31
温病指南-卷上-风温上焦篇
(温热冬温温毒温疫同法) 风温初起。头痛身热自汗。不恶寒而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脉动数。右大于左。或两寸独大者。邪在上焦手太阴肺经气分也。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银翘散 连翘(三钱) 银花(三钱) 苦桔 ...
分类:
温病指南
2015-12-7 18:31
温病指南-卷上-风温中焦篇
(温热冬温温毒温疫同治) 温病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若来粗去不粗去粗来不粗。或竟不粗者。即非此证。)大渴引饮。大便闭。小便涩。舌苔老黄。甚则黑色有芒刺。但恶热不恶寒。下午益甚。脉浮洪躁甚者。 ...
分类:
温病指南
2015-12-7 18:31
温病指南-卷上-风温下焦篇
(温热冬温温毒温疫同治) 温病久羁阳明。或已下。或未下。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者。热邪渐伤少阴肾水也。脉沉实者。仍可下之。若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邪热少虚热多也。加减复脉汤主之。温 ...
分类:
温病指南
2015-12-7 18:30
景岳全书-卷之八须集·伤寒典(下)-培补类
峻补诸方: 大补元煎(新补一)凡元气大虚者,虽有寒邪,亦不可攻,必单培根本,正复邪将自散,或真寒假热等证皆宜用此。 大营煎(新补十四)此大补元煎之次者也,酌宜用之。 三阴煎(新补十一) 凡三阴不足,及风疟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30
温病指南-卷下-湿温上焦篇
(温疫同法。暑温伏暑附) 湿温初起。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舌白不渴。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脉弦细而濡者。邪在上焦气分也。三仁汤主之。(按湿温病。发表则神昏。攻下则洞泄。滋阴则湿愈重。只能以辛开淡 ...
分类:
温病指南
2015-12-7 18:30
景岳全书-卷之十从集·杂证谟-诸风
经义 《九宫八风篇》曰: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宫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30
1 ...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 168
/ 168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经典类
中药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