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古籍
›
各家类
订阅
各家类
下级分类:
医学传心录
|
洗冤集录
|
皇汉医学
|
伤寒百证歌
|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
伤寒补例
|
伤寒大白
|
丹溪心法
|
疯门全书
|
格致余论
|
河间伤寒心要
|
景岳全书
|
温病指南
|
温病条辨
|
温病正宗
|
温热经纬
|
温热逢源
|
温热暑疫全书
|
温疫论
|
儒门事亲
|
伤寒发微
|
时疫解惑论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时病论歌括新编
|
温热论
|
温病正宗
|
温热经纬
|
类经
温病指南-卷下-湿温中焦篇
(温疫同法。暑温伏暑附) 湿热上焦未清。因中阳素虚。或误用攻下。以致神识如蒙。舌滑脉缓者。里虚内陷也。人参泻心汤主之(按湿证亦舌滑脉濡缓不可以此定为虚象。必须细加审辨。实系因虚邪陷者方可用此方。若辨认 ...
分类:
温病指南
2015-12-7 18:30
景岳全书-卷之十一从集·杂证谟-非风
论正名(共二条) 非风一证,实时人所谓中风证也。此证多见卒倒,卒倒多由昏愦。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原非外感风寒所致。而古今相传,咸以中风名之,其误甚矣。故余欲易去中风二字,而拟名类风,又欲拟名属风。然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30
温病指南-卷下-湿温下焦篇
(温疫同法。暑温伏暑附) 湿温久羁。三焦弥漫。神昏窍阻。少腹硬满。大便不下者。湿郁下焦气分也。宣清导浊汤主之。 宣清导浊汤 猪苓(二钱五分) 茯苓(二钱五分) 寒水石(三钱) 晚蚕砂(二钱) 皂荚子(一钱五 ...
分类:
温病指南
2015-12-7 18:30
景岳全书-卷之十一从集·杂证谟-厥逆
经义(并附释义) 《脉解篇》曰:内夺而厥,则为喑俳,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 详本篇之言厥者,以其内夺,谓夺其五内之精气也。喑,声不能出也。俳,肢体偏废也。今人见此,必皆谓之中风,而不知由于内夺,由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30
温病指南-卷下-附温病治法要略
(温病变幻甚多。非博考不能详尽。此特粗示规模。俾知门迳而已。) ·白舌。凡白苔之润而薄者。为滑白。初病邪在气分也。润而浓者为腻白。湿痰重也。干燥而白者。为干白。肺胃津伤。未及化黄而已干也。先以甘寒润之 ...
分类:
温病指南
2015-12-7 18:30
景岳全书-卷之十一从集·杂证谟-伤风
经义 《骨空论》曰: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 《阴阳应象大论》曰:邪风之至,疾如风雨。 《太阴阳明论》曰:阳受风气,阴受湿气。伤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30
温病指南-卷下-附方
加减清脾饮 青皮(一钱五分) 半夏(一钱五分) 黄芩(一钱) 甘草(一钱) 茯苓(二钱) 青蒿(二钱) 陈皮(一钱五分) 浓朴(一钱) 草果(八分) 生姜(一片) 大枣(二枚) 水煎服。 加减芩芍汤 当归(二钱) ...
分类:
温病指南
2015-12-7 18:30
景岳全书-卷之十二从集·杂证谟-风痹
经义 《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帝曰:其有五者,何也?岐伯曰:以冬遇此为骨痹,以春遇此为筋痹,以夏遇此为脉痹,以至阴遇此为肌痹,以秋遇此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30
景岳全书-卷之十二从集·杂证谟-汗证
经义 《阴阳应象大论》曰: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 《宣明五气篇》曰:心为汗。 《阴阳别论》曰:阳加于阴谓之汗。 《评热病论》曰: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 《决气篇》曰:津脱者,腠理开,汗大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29
景岳全书-卷之十二从集·杂证谟-痉证
经义 《至真要大论》曰: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厥阴在泉,客胜则大关节不利,内为痉强拘螈,外为不便;主胜则筋骨繇并,腰腹时痛。 《经筋篇》曰:足太阳之筋病,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29
景岳全书-卷之十三性集·杂证谟-瘟疫
经义 《阴阳应象大论》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金匮真言论》曰: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热论篇》帝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29
景岳全书-卷之十四性集·杂证谟-疟疾
经义 《疟论》帝曰:夫咳疟皆生于风,其蓄作有时者,何也?岐伯曰: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冷冻饮料。帝曰;何气使然?曰: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29
景岳全书-卷之十四性集·杂证谟-瘴气
论证 瘴气,惟东南之域乃有之。盖岭南地气卑湿,雾多风少,且以冬时常暖,则阴中之阳气不固,夏时反凉,则阳中之阴邪易伤,故人有不知保重而纵欲多劳者,极易犯之,以致发热头痛,呕吐腹胀等证。盖重者即伤寒,轻者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29
景岳全书-卷之十五性集·杂证谟-寒热
经义 《阴阳应象大论》曰: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 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阳胜则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29
景岳全书-卷之十五性集·杂证谟-暑证
经义 《热论》曰: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 《生气通天论》曰:因于暑,汗,烦则喘满,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刺志论》曰: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29
1 ...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 168
/ 168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经典类
中药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