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各家类
订阅

各家类

景岳全书-卷之十五性集·杂证谟-火证
经义 《天元纪大论》曰: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为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天地者,万 ...
分类:    2015-12-7 18:28
景岳全书-卷之十六理集·杂证谟-虚损
经义 《上古天真论》曰:今时之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 ...
分类:    2015-12-7 18:28
景岳全书-卷之十六理集·杂证谟-劳倦内伤
经义 《调经论》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 ...
分类:    2015-12-7 18:28
景岳全书-卷之十六理集·杂证谟-关格
经义 《六节藏象论》曰: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以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以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羸,不能极于天 ...
分类:    2015-12-7 18:28
景岳全书-卷之十七理集·杂证谟-饮食门
经义 《平人气象论》曰: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 《营卫生会篇》曰:人受气于谷,谷入 ...
分类:    2015-12-7 18:28
景岳全书-卷之十七理集·杂证谟-脾胃
经义 《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营卫生会篇》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 《热论》曰:阳明者,十二经脉之长也 ...
分类:    2015-12-7 18:28
景岳全书-卷之八须集·伤寒典(下)-热入血室(四十三)
《论》曰: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是兼男女而言也。曰: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曰:妇人中风,脉迟身凉,而 ...
分类:    2015-12-7 18:27
景岳全书-卷之八须集·伤寒典(下)-胸胁腹满(四十四)
凡邪气自表传里,必先入胸膈,以次渐从胁肋而后入胃,邪气入胃,乃为入腑,是以胸满者犹属表证,胁满则半表半里也。大抵胸胁满者,以邪气初入于里,气郁不行,所以生满,尚未停聚为实,故但从和解,以小柴胡之属则可 ...
分类:    2015-12-7 18:27
景岳全书-卷之八须集·伤寒典(下)-呕吐哕证(四十五)
呕者,有声无物;吐者,吐出食物也。呕者有寒有热,吐则皆因胃寒也。凡呕而发热烦闷者,邪热为呕也。 呕而吞酸冷咽,涎沫FS FS 一者,寒邪为呕也。大抵伤寒表邪将传入里,里气相逆则为呕,是以半表半里之邪,其证多 ...
分类:    2015-12-7 18:27
景岳全书-卷之八须集·伤寒典(下)-劳力感寒(四十六)
凡因辛苦劳倦而病者,多有患头痛发热恶寒,或骨腿酸疼,或微渴,或无汗,或自汗,脉虽浮大而无力,亦多紧数,此劳力感寒之证,即东垣云内伤证也。宜补中益气汤,或补阴益气煎,及五福饮等剂为良,所谓温能除大热,即 ...
分类:    2015-12-7 18:26
景岳全书-卷之八须集·伤寒典(下)-虚证(四十七)
仲景曰:阳微则恶寒,阴弱则发热,是寒热之有虚也。曰:其人本虚,是以发战,是战汗之皆因虚也。曰:耳聋无闻者,阳气虚也。曰:面赤戴阳者,阴不足也。曰:无阳不能作汗,必身冷而脉迟也。曰:客热不能杀谷,胃中虚 ...
分类:    2015-12-7 18:26
景岳全书-卷之八须集·伤寒典(下)-动气(四十八)
《论》曰:诸动气者,不可发汗,亦不可下。按:此动气一证,即筑筑然动于脐傍,及左乳之下曰虚里者,皆其联系者也。考之《难经》,则以脐之上下左右,分心肾肝肺四脏,而各列其证。 在《伤寒论》所载亦详。成无己曰 ...
分类:    2015-12-7 18:26
景岳全书-卷之八须集·伤寒典(下)-战汗(四十九)
论曰: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此为本虚,故当战而汗出也。其人本虚,是以发战,以其脉浮,故当汗出而解。若脉浮大而数,按之不芤,此本不虚,故其欲解,则但汗出而不发战也。 战与栗异,战由乎外,栗由乎内也。凡伤寒 ...
分类:    2015-12-7 18:26
景岳全书-卷之八须集·伤寒典(下)-头汗(五十)
头汗之证有二,一为邪热上壅,一为阳气内脱也。盖头为诸阳之会,凡伤寒遍身得汗者,谓之热越,若身无汗,则热不得越而上蒸阳分,故但头汗出也,治热蒸者,可清可散,甚者可下,在去其热而病自愈。至若气脱一证,则多 ...
分类:    2015-12-7 18:26
景岳全书-卷之八须集·伤寒典(下)-吐蛔(五十一)
凡治伤寒,若见吐蛔者,虽有大热,忌用凉药,犯之必死。盖胃中有寒,阳气弱极,则蛔逆而上,此大凶之兆也。急用炮姜理中汤一服,加乌梅二个,花椒一、二十粒,服后待蛔定,然后以小柴胡或补中益气等剂,渐治其余。盖 ...
分类:    2015-12-7 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