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古籍
›
各家类
订阅
各家类
下级分类:
医学传心录
|
洗冤集录
|
皇汉医学
|
伤寒百证歌
|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
伤寒补例
|
伤寒大白
|
丹溪心法
|
疯门全书
|
格致余论
|
河间伤寒心要
|
景岳全书
|
温病指南
|
温病条辨
|
温病正宗
|
温热经纬
|
温热逢源
|
温热暑疫全书
|
温疫论
|
儒门事亲
|
伤寒发微
|
时疫解惑论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时病论歌括新编
|
温热论
|
温病正宗
|
温热经纬
|
类经
景岳全书-卷之六道集·脉神章(下)-附诸家脉义
矫世惑脉辩(十三)汪石山 夫脉者,本乎营与卫也,而营行脉之中,卫行于脉之外,苟脏腑和平,营卫调畅,则脉无形状之可议矣。或者六淫外袭,七情内伤,则脏腑不和,营卫乖谬,而二十四脉之名状,层出而迭见矣。是故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17
丹溪心法-卷五-拾遗杂论九十九
小便黄,用黄柏;涩者数者,或加泽泻。又云:小便不利,黄柏、知母为君,茯苓、泽泻为使。若湿热流注下焦,小便赤黄,兼之涩滞,用黄柏、泽泻甚当;若禀受甚壮,酒食过度,寡欲无虑之人,小便涩滞鹅翎探而入,呕吐数 ...
分类:
丹溪心法
2015-12-7 18:17
景岳全书-卷之七须集·伤寒典(上)-经义(一)
水热穴论帝曰: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何也?岐伯曰:夫寒盛则生热也。 《内经》伤寒诸义及诸治法之未备者,俱补载瘟疫门,所当参阅。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17
丹溪心法-卷五-秘方一百
清六丸 治三焦湿止泄泻、产后腹痛并自利者,以补脾补血药送之。治血六一散(一料) 红曲(炒,半两) 上为末,陈仓米饭丸。并不单用,与他丸同行。又加五灵脂一两,名灵脂丸,能行血。 参萸丸 治湿而带气者,湿热甚 ...
分类:
丹溪心法
2015-12-7 18:17
景岳全书-卷之七须集·伤寒典(上)-伤寒总名(二)
黄帝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曰: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此皆《内经》之明言也。故凡病温病热而因于外感者,皆本于寒,即今医家皆谓之为伤寒,理宜然也。近或有以温病热病谓非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17
丹溪心法-附 录-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辞
丹溪先生既卒,宗属失其所倚藉,井邑失其所根据凭,嗜学之士失其所承事,莫不彷徨遥慕,至于洒涕!濂闻之,中心尤摧咽不自胜。盖自加布于首,辄相亲于几杖间,订义故忽濂门,以先生从弟无忌所为状,请为表以勒诸墓上 ...
分类:
丹溪心法
2015-12-7 18:17
景岳全书-卷之七须集·伤寒典(上)-初诊伤寒法(三)
凡初诊伤寒者,以其寒从外入,伤于表也。寒邪自外而入,必由浅渐深,故先自皮毛,次入经络,又次入筋骨,而后及于脏腑,则病日甚矣。故凡病伤寒者,初必发热,憎寒无汗,以邪闭皮毛,病在卫也。渐至筋脉拘急,头背骨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17
丹溪心法-附 录-丹溪翁传
丹溪翁者,婺之义乌人也,姓朱氏,讳震亨,字彦修,学人尊之曰丹溪翁。翁自幼好学,日记千言。稍长,从乡先生治经,为举子业。后闻许文懿公得朱子四传之学,讲道八华山,复往拜焉。益闻道德性命之说,宏深粹密,遂为 ...
分类:
丹溪心法
2015-12-7 18:17
景岳全书-卷之七须集·伤寒典(上)-论脉(四)
伤寒之邪,实无定体,或入阳经气分,则太阳为首,或入阴经精分,则少阴为先。其脉以浮紧而有力无力,可知表之虚实;沉紧而有力无力,可知里之虚实;中而有力无力,可知阴阳之凶吉。 诊之之法,当问证以知其外,察脉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16
景岳全书-卷之七须集·伤寒典(上)-风寒辩(五)
凡病伤寒者,本由寒气所伤,而风即寒之帅也。第以风寒分气令,则风主春而东,寒主冬而北;以风寒分微甚,则风属阳而浅,寒属阴而深。然风送寒来,寒随风入,透骨侵肌,本为同气,故凡寒之浅者,即为伤风,风之深者,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16
景岳全书-卷之七须集·伤寒典(上)-伤寒三证(六)
夫伤寒为病,盖由冬令严寒,以水冰地裂之时,最多杀厉之气,人触犯之而实时病者,是为正伤寒,此即阴寒直中之证也。然惟流离穷困之世多有之,若时当治平,民安饱暖,则直中之病少见,此伤寒之一也。其有冬时感寒,不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16
景岳全书-卷之七须集·伤寒典(上)-六经证(七)
太阳经病,头项痛,腰脊强,发热恶寒,身体痛,无汗,脉浮紧。以太阳经脉由脊背连风府,故为此证,此三阳之表也。 阳明经病,为身热,目疼,鼻干,不眠,脉洪而长。以阳明主肌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故为此证,此三阳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16
景岳全书-卷之七须集·伤寒典(上)-传经辩(八附合病并病义)
伤寒传变,不可以日数为拘,亦不可以次序为拘。如《内经》言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之类,盖言传经之大概,非谓凡患伤寒者,必皆如此也。盖寒邪中人,本无定体,观陶节庵曰:风寒之国中人也无常,或入于阴,或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16
丹溪心法-卷四-痛风六十三
(附肢节痛) 四肢百节走痛是也。他方谓之白虎历节风证。大率有痰、风热、风湿、血虚。因于续命汤;因于湿者,苍术、白术之类,佐以竹沥;因于痰者,二陈汤加酒炒黄芩、羌活、术;因于血虚者,用芎、归之类,佐以红 ...
分类:
丹溪心法
2015-12-7 18:16
景岳全书-卷之七须集·伤寒典(上)-阳证阴证辩(九)
凡治伤寒,须先辩阳证阴证。若病自三阳不能解散,而传入三阴,则寒郁为热,因成阳证。盖其初病,必发热头痛,脉浮紧,无汗,以渐而深,乃入阴经。此邪自阳分传来,愈深则愈热,虽在阴经,亦阳证也。其脉必沉实有力,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16
1 ...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 168
/ 168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经典类
中药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