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古籍
订阅
古籍
下级分类:
经典类
|
中药类
|
方剂类
|
各家类
|
五官类
|
四诊类
|
针灸类
|
外科类
|
妇儿类
|
医案类
|
养生类
|
现代类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四讲 补益药-莲子
莲子味甘涩,性平。有养心、健睥、补肾,固涩等作用。莲子入药时须摘去皮、心,所以又称莲子肉。 莲子能入心经,对心虚或心肾不交而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等症,常配合茯神、远志、柏子仁、珍珠母、龙齿等同用。本晶能 ...
分类:
用药心得十讲
2015-12-11 21:57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三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52条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蛰蛰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这段可不好讲了,一般注家都搞错了,他这个病呀,开始太阳中风 ...
分类:
胡希恕讲伤寒论
2015-12-11 21:57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伤寒论方解上篇-荣卫病罢里湿表虚方
茯苓甘草汤 茯苓 炙草 桂枝 生姜 汗出不渴,表阳虚也。汗出而渴,表虚兼里湿盛也。汗出不渴,虽属表虚,亦有里湿,茯苓泄湿,生姜炙草温中,桂枝实表以止汗出也。燥渴为阳实,湿渴为阳虚。湿阻相火不能下降,相火 ...
分类: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015-12-11 21:56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四讲 补益药-海螵蛸
海螵蛸又名乌贼骨。味咸涩,性微温。能入肝肾血分,有通血脉、活经络、补肝血、祛寒湿的作用,并能止血、止带、固精,制酸。前人经验用乌贼骨,茜草为末,以雀卵为丸,用鲍鱼汤送服。可治女子伤肝,血枯经闭之证。我 ...
分类:
用药心得十讲
2015-12-11 21:56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三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53条
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惧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闰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 太阳病遂发热恶寒,这是一个褒贬之词,遂用的非常好, ...
分类:
胡希恕讲伤寒论
2015-12-11 21:56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伤寒论方解上篇-荣卫病罢里燥方
白虎汤 石膏 知母 炙草 粳米 伤寒而外有大热。相火外出,里气必寒。里热实则热聚于内,不浮于外,故外无大热。肢厥有阳证阴证之分,阴证里阳虚,阳虚于内,不能达外,故肢厥,其厥有如冰冷;阳证里阳实,阳聚于内 ...
分类: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015-12-11 21:56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四讲 补益药-瓦楞子
瓦楞子味咸,性平。生瓦楞子软坚散结,消痰祛瘀,煅瓦楞子止胃酸过多。 对于腹中症瘕癖痞、老淡积块,无名肿物,本品有软坚散结,消积块,祛瘀血的作用。可配合枳实、白术、生牡蛎、山查核、莱菔子、红花、亦芍,当 ...
分类:
用药心得十讲
2015-12-11 21:56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三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54条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至于这个地方呀,有热,浮也主热,那么热结的浅,脉也浮,不沉,只是关脉稍稍浮有热,而结的不重,所以脾是常这个样子的,这里结在上面,心下痞按之濡,里面没 ...
分类:
胡希恕讲伤寒论
2015-12-11 21:56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伤寒论方解上篇-太阴脾脏本病方
四逆汤 炙草 干姜 附子 此太阴脾脏之本气病也。太阴脾脏土气湿寒之人,表气的荣卫分离,里气的脾脏即郁而现本气之病。干姜炙草温补中气,温寒除湿以复土气之升降,附子温水回阳,以培土气之根。凡用四逆汤皆阴寒阳 ...
分类: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015-12-11 21:56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四讲 补益药-赤石脂
赤石脂为天然产的一种红色的多水高岭土。主产于山西、河南,江苏等地,除去杂质,研成细末入药。亦石脂,味甘,酸涩,性温。常用为收涩药,有固涩收湿,敛脱止泻,止血止带的作用。外用于疮疽久不收口。本晶甘酸涩性 ...
分类:
用药心得十讲
2015-12-11 21:56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三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55条
心下痞而复(不是“后”)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心下痞指上面的心下痞、按之濡,而复恶寒汗出者,这个恶寒,不是表证,是一个阳虚的样子,汗出是虚,与前头有“汗漏不止”的情形一样的。这里没有衰证,既 ...
分类:
胡希恕讲伤寒论
2015-12-11 21:56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伤寒论方解上篇-少阴肾脏本病方
附子汤 附子 白术 茯苓 人参 芍药 此少阴肾脏之本气病也。少阴肾脏病则水寒灭火,火灭土败,阳气微少。尺脉微细,但欲寐而不能寐,背微恶寒,骨痛脉沉,皆阳气微少,阴寒之象。水寒土败,则木枯克土。平日肾脏虚 ...
分类: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015-12-11 21:56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四讲 补益药-禹余粮
禹余粮味粗·咸涩,性微寒。与赤石脂差不多,同为涩固下元的药物,可用于久痢,久泄,赤白带下,子宫出血,大便下血等症。但本品性微寒,兼有清热作用。用量及注意事项均同赤石脂。
分类:
用药心得十讲
2015-12-11 21:56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三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56条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心下痞,也有水饮造成的,本以下之,心下痞,本来由于泻下之后而心下痞,用泻心汤是对的。便服后痞不解。那么此不是三黄泻心汤证 ...
分类:
胡希恕讲伤寒论
2015-12-11 21:56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四讲 补益药-乌梅
乌梅味酸涩,性温。有以下几种功能: 1.酸涩收敛:常用于止泻、止血、止痢,并有敛肺止咳的作用。对脾虚久泻,大肠滑泄不止,甚至脱肛不收,可用本品酸涩固肠以止泻。常配合党参,苍术,白术,茯苓,山药、木香,诃 ...
分类:
用药心得十讲
2015-12-11 21:56
1 ...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1973
/ 1000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