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
订阅

古籍

金匮钩玄-卷第二-血块
(一名积瘕) 块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积,在左为血积。 气不能作块,成聚块乃有形之物,痰与食积、死血,此理晓然。醋煮海石、三棱、莪术、桃仁,红花、五灵脂、香附之类。 白术汤吞下瓦龙子,能消血块,次消痰。 治 ...
分类:    2015-12-7 18:26
景岳全书-卷之八须集·伤寒典(下)-动气(四十八)
《论》曰:诸动气者,不可发汗,亦不可下。按:此动气一证,即筑筑然动于脐傍,及左乳之下曰虚里者,皆其联系者也。考之《难经》,则以脐之上下左右,分心肾肝肺四脏,而各列其证。 在《伤寒论》所载亦详。成无己曰 ...
分类:    2015-12-7 18:26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一十·眼目门-目生珠管
论曰目生珠管者,风热痰饮渍于肝,血气蕴积,津液结聚,所由生也,肝藏血,故肝受血而能视,气调血和,则精华见于目,今邪乘于肝,肝气受病,为风热熏蒸,痰饮渐渍,使血气壅阏,上冲于目,津液结聚,状如珠管,故以 ...
分类:    2015-12-7 18:26
类证活人书-卷第十五
通脉四逆汤(八十一)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属少阴)。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 ...
分类:    2015-12-7 18:26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十九 第二十七门-褐丸子
治小儿伤食腹胀褐丸子。 萝卜子(炒) 蓬莪术(各一两) 胡椒(半两)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黄米大,不拘时候,萝卜汤下,每服十五至二十丸。
分类:    2015-12-7 18:26
金匮翼-大父拙吾府君家传
楠生十年,随吾父移居花溪。又四年,而大父殁。事大父日浅,而所熟闻于吾父之口述者,,吾曾大父第三子。曾大父有田千亩,曾伯祖鼎黄公非辜被累,鬻几尽。及析产大父,仅受田三十亩。继又以事弃去,遂为蒌人。某年除 ...
分类:    2015-12-7 18:26
景岳全书-卷之八须集·伤寒典(下)-战汗(四十九)
论曰: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此为本虚,故当战而汗出也。其人本虚,是以发战,以其脉浮,故当汗出而解。若脉浮大而数,按之不芤,此本不虚,故其欲解,则但汗出而不发战也。 战与栗异,战由乎外,栗由乎内也。凡伤寒 ...
分类:    2015-12-7 18:26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一十·眼目门-斑豆疮入眼
论曰伤寒热毒气盛,发于肌肉作斑豆,不已则上熏眼目,肿涩而痛,片见黄赤,若玳瑁色,或碎如粟粒是也,点药入眼,必致损烂,惟宜服利脾肺解热毒之药,亦可敷药于眼睑上下,稍削其势。 治斑疮后,翳膜忽生,及风毒暴 ...
分类:    2015-12-7 18:26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十九 第二十七门-厚朴散
治小儿脾胃厚朴散。厚朴姜(汁制) 白术(各一两) 神曲(炒) 麦 (炒,各半两) 藿香 甘草(各一分) 上为细末,枣汤调下一,二钱。
分类:    2015-12-7 18:26
类证活人书-卷第十六
此一卷。载杂方。大率仲景证多而药少。使皆如仲景调理既正。变异不生。则麻黄桂枝青龙用之而有余。以后世望圣人难矣。仲景药方缺者甚多。至如阴毒伤寒、时行温疫、温毒、发斑之类。全无方书。今采外台千金圣惠金匮玉 ...
分类:    2015-12-7 18:26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四-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论一首、脉证三条方、六首)
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辨脉法。无反字。处下。有饮食如常者五字。当发其痈。作蓄积有脓也。) 〔尤〕浮数脉。皆阳也。阳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者。卫气有所遏。而不出也。夫卫主 ...
分类:    2015-12-7 18:26
金匮翼-卷一-中风统论
中风之病,昔人有真类之分,盖以贼风邪气所中者为真,痰火食气所发者为类也。以愚观之,人之为病,有外感之风,亦有内生之风。而天人之气,恒相感召,真邪之动,往往相因。 故无论贼风邪气从外来者,必先有肝风为之 ...
分类:    2015-12-7 18:26
金匮钩玄-卷第二-瘕
戴云:积聚 瘕:有积聚成块,不能移动者是 。或有或无,或上或下,或左或右者是瘕。 用蜀葵根煎汤,煎人参、白术、陈皮、青皮、甘草梢、牛膝成汤,入细研桃仁、玄明粉各少许,热饮。 一服可见块下。 病重,补接之后 ...
分类:    2015-12-7 18:26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一十·眼目门-雀目
论曰昼而明视,暮不睹物,名曰雀目。言如鸟雀不能有见于夜也。夫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阴血受邪,肝气不能上荣于目,肝受血而能视,今邪在于肝,阴血涩滞,至暮则甚,故遇夜目睛昏,不能睹物,世谓之雀目。 治雀 ...
分类:    2015-12-7 18:26
景岳全书-卷之八须集·伤寒典(下)-头汗(五十)
头汗之证有二,一为邪热上壅,一为阳气内脱也。盖头为诸阳之会,凡伤寒遍身得汗者,谓之热越,若身无汗,则热不得越而上蒸阳分,故但头汗出也,治热蒸者,可清可散,甚者可下,在去其热而病自愈。至若气脱一证,则多 ...
分类:    2015-12-7 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