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古籍
订阅
古籍
下级分类:
经典类
|
中药类
|
方剂类
|
各家类
|
五官类
|
四诊类
|
针灸类
|
外科类
|
妇儿类
|
医案类
|
养生类
|
现代类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四·眼目门-暴赤眼
论曰目暴赤者,肝心壅热,散于血脉之中,热气炎上,攻冲眼目。故令暴赤,隐涩疼痛,风气加之,则睑 皆痒闷也。 治暴赤目昏痛泪出隐闷。槐枝汤方 槐枝(碎锉二两) 秦皮(锉) 黄连(去须) 蕤仁(去皮) 马牙硝 黄柏 ...
分类:
圣济总录
2015-12-7 18:17
金匮要略-卷中-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师曰: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腹内 ...
分类:
金匮要略
2015-12-7 18:17
金匮要略心典-卷上-痉湿病脉证治第二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 成氏曰。千金云。太阳中风。重感寒湿则变痉。太阳病。发热无汗为表实。则不当恶寒。今反恶寒者。则太阳中风。重感于寒。为痉病也。以 ...
分类:
金匮要略心典
2015-12-7 18:17
金匮钩玄-卷第一-嗳气
(胃中有火、有痰。) 南星、半夏、软石膏、莎草根,或汤、或丸。
分类:
金匮钩玄
2015-12-7 18:17
景岳全书-卷之六道集·脉神章(下)-仲景脉义
辩脉法(七) 问曰:脉有阴阳,何谓也?答曰:凡脉浮大数动滑,此名阳也;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17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十七 第二十五门-解河豚毒
喻子才家方,张法师传。 五倍子 白矾 上等分为细末,水调灌之。 又方,宋检法傅古传。 槐花 脑子 上为细末,水调灌之。
分类:
是斋百一选方
2015-12-7 18:17
丹溪心法-卷五-论吐法九十七
凡药能升动其气者,皆能吐。如防风、山栀、川芎、桔梗、芽茶,以生姜汁少许,醋少许,入齑汁捣服,以鹅翎勾引之。附子尖、桔梗芦、人参芦、瓜蒂、藜芦、砒茶,此皆自吐之法,不用手探,但药但汤皆可吐。吐时先以布答 ...
分类:
丹溪心法
2015-12-7 18:17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五·眼目门-目赤烂
论曰目赤烂者,睑 俱赤且烂,见风益甚,又谓之风赤眼,此由冲冒风日,风热之气,伤于睑 ,与津液相搏,故令赤烂也,迎风则作痒泪出,遇热则伤烂眵多,治宜镇平肝气,涤洗睑肤,则清净之窍,自然明了矣。 治眼赤风泪 ...
分类:
圣济总录
2015-12-7 18:17
金匮要略-卷中-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师曰: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刺腨入二寸,此太阳经伤也。 病人常以手指臂肿动,此人身体瞤瞤者,藜芦甘草汤主之。 藜芦甘草汤方 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鸡屎白散主之。 鸡屎白 ...
分类:
金匮要略
2015-12-7 18:17
金匮要略心典-卷上-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 ...
分类:
金匮要略心典
2015-12-7 18:17
景岳全书-卷之六道集·脉神章(下)-滑氏脉义
持脉(十) 凡诊脉,先须识时脉、胃脉与脏腑平脉,然后及于病脉。时脉谓春三月六部中俱带弦,夏三月俱带洪,秋三月俱带浮,冬三月俱带沉。胃脉谓中按得之,脉见和缓。凡人脏腑胃脉既平,又应时脉,乃无病者也,反此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17
金匮钩玄-卷第一-吞酸
戴云:湿热在胃口上,饮食入胃,被湿热郁遏,其食不得传化,故作酸也。如谷肉在器,湿热则易酸也。 必用茱萸顺其性而折之,反佐:茱萸、黄连。
分类:
金匮钩玄
2015-12-7 18:17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五·眼目门-目积年赤
论曰风热毒气,发于目 ,则令目脉赤,不治则 头烂,眵泪碜痛,风热不退,虽积年月,亦莫能瘥。 治积年风毒瘀热,攻目赤时痛。柴胡汤方 柴胡(去苗二两) 黄芩(去黑心一两) 芎 (二两) 芍药(三两) 大黄(锉碎炒 ...
分类:
圣济总录
2015-12-7 18:17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十七 第二十五门-治河豚毒
来安县主簿李 元度云,白塔寨丁未春有二卒一候兵,同食河豚既醉烧子并食之,遂皆中 吐,毒物尽出,腹间顿宽,以此竟无恙。 姚宽令威《西溪丛话》云,泉州一僧能治金蚕虫毒,如中毒者先以白矾末令尝,不觉涩而味 者。
分类:
是斋百一选方
2015-12-7 18:17
丹溪心法-卷五-救急诸方九十八
鱼骨鲠 用砂糖、白炭皮末、紫苏叶、滑石末和丸,含口中,津液咽下,骨自下 蕈毒 用木香、青皮等分,作汤饮之。 众药毒 用五倍子二两重研细,用无灰酒调服。毒在上即吐,在下即泻。 解一切毒 用粉草五两重细切,微炒 ...
分类:
丹溪心法
2015-12-7 18:17
1 ...
872
873
874
875
876
877
878
879
... 1973
/ 1000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