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外科类
订阅

外科类

外科十三方考-下编-鬓疽
鬓疽者生在鬓毛之间,形同疖子,其痒非常,大者为痈,小者为疽,远年不收口者为漏。其患之来也,因人素好浓味,屡受热症,故成此毒。其治法与鬓疔同,初起时以太岁墨搽之,先服金蚣丸,后服中九丸及十宣散,外用熏洗 ...
分类:    2015-12-7 22:34
伤科补要-第三十六则·应刺诸穴
《素问·缪刺论》曰: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此上伤厥各一 ,见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灵枢经·寒热病论》篇曰:身有所伤,血出多,及中风寒。若有所堕坠,四肢懈惰不收,名曰体 ...
分类:    2015-12-7 22:34
外科理例-卷七-误吞水蛭一百四十五
一人腹痛。食热则甚。诸药不应。半年后腹加肿胀。面色痿黄。脉不洪滑。非痈也。询始因渴甚。俯饮涧水。意其误吞水蛭。令取黄泥为丸。空心用水送下百丸。果下蛭而愈。 一儿因跌沟中腹痛。服惊积等药不应。亦根据前症 ...
分类:    2015-12-7 22:34
外科启玄-卷之六-眉疽
眉疽(图缺) 是足少阳胆经。多气少血。其疽生于阳白二穴之分。从眉至额。赤肿 高。坚硬如石。刺之无脓。黄水自出。痛甚。闷乱吐逆。治之渐减者生。甚者死。女子七日死。男子二十四日死。慎之。
分类:    2015-12-7 22:34
外科十三方考-下编-嘴疔(似指唇疔而言)
嘴疔者生嘴上,初起时可用艾火灸之,痒者须灸至痛,痛者须灸至痒。其治法与鬓疔同,敷搽、贴熏、服药,无有不愈者。
分类:    2015-12-7 22:34
外科启玄-卷之六-杼疽
杼疽(图缺) 是手少阳三焦经。多气少血。生于天牖翳风二穴之旁两耳下。六七日可刺。若对脐有疮。初出不肿。俱有燎浆。 渐长大。蚀肉溃脓。先从脚后跟。如玳瑁斑点。名羡疮。又名化骨疮。有骨出乃肺败也。甚恶。
分类:    2015-12-7 22:34
外科理例-卷七-虫入耳一百四十六
一人睡间有虫入耳。痛瞀。将生姜擦猫鼻。其尿自出。取尿滴耳内。虫出。 一人耳内生疮。不时作痛。欲死。痛止如故。脉皆安静。非疮也。话间痛忽作。予意有虫入耳。急取猫尿滴耳。果出一臭虫。不复痛。 或用麻油滴之。 ...
分类:    2015-12-7 22:34
外科十法-外科症治方药-耳
(百虫入耳) 豆抵耳,耳内生疔也。乃肝经郁火所结,可用红棉散,兼服加味逍遥散加菊花。百虫入耳,以猫尿滴入,奇效。 红棉散 白矾(二钱) 胭脂(一钱,炼火存性) 上研匀。先用棉杖子搅去脓水,更用棉杖子搅药掺 ...
分类:    2015-12-7 22:34
外科理例-卷七-血风疮一百四十七
脉浮者。祛风为主。益气佐之。 脉涩者。祛风为主。养血佐之。 脉浮而涩者。祛风养气血。 一妇患此作痒。五心烦热。以逍遥数剂而止。更人参荆芥散二十余剂而愈。 一妇遍身作痒。秋冬尤甚。脉浮数。饮消风散。敷蛇床子 ...
分类:    2015-12-7 22:34
外科启玄-卷之六-鬓疽
鬓疽(图缺) 是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生于头维穴。初如疖子。后渐大。硬如石。皮似猪皮。棕眼睡中谵语恍惚。吐逆鲜血。流入四肢者万死一生。
分类:    2015-12-7 22:34
伤科补要-凡例
●凡治伤先须认明穴部,若穴不明,治则有误。故绘总穴人图及灵枢经骨度全图,以便学人参考。 ●人身骨部长短有尺寸,古抄灵枢经骨度,绘出以便刺缪。用法,中指同身寸为准。 ●人之穴部总多,一穴有几名之呼,难以辨 ...
分类:    2015-12-7 22:34
外科十法-外科症治方药-眼丹
(眼珠忽突) 眼丹,眼旁生泡,溃而流水也。属风热。加味逍遥散主之。又眼珠忽然肿胀突出,属祟症,平祟散主之。 平祟散 黄连(二分) 甘草 冰片(各一分) 硼砂(三分) 人乳调点两眼角立消。
分类:    2015-12-7 22:34
外科理例-卷七-补遗
痈疖一百四十八 些小痈疖。方结未成。不可贴膏药。取生鹿角尖于砂盆内。同老米醋浓磨。以鹅翎涂拂疖之四围。当中留一口。遇干再涂。一二日即内消。 又方 用吴茱萸微炒为细末。鸡子清调涂病处。神效。 些小痈疖。疼痛 ...
分类:    2015-12-7 22:33
伤科大成-先看穴道吉凶
囟门:即脑盖,一名顶门,骨破髓出者不治。 节梁:即鼻梁,打断者不治。 两太阳穴:即眉稍角骨不治。 突骨:即结喉骨,打断者不治。 塞骨:即结喉下、横骨上,空陷处,打断者不治。横骨下,人字骨,离一寸三分,为一 ...
分类:    2015-12-7 22:33
外科启玄-卷之六-九疽
九疽(图缺) 此九疽一生即有九处。初肿势甚重。当看人之虚实。毒之浅深。脓之稀稠。溃之迟早。验之五善七恶。或又二三处者亦轻也。
分类:    2015-12-7 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