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现代类
订阅

现代类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111条
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 ...
分类:    2015-12-11 22:04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四讲 补益药-元参
元参味苦,咸,寒。主要功能是:滋阴降火,解毒软坚。 阴虚火旺,火热上炎而出现咽喉肿痛、口渴烦热等症者,可用本品配生甘草,桔梗,麦冬、牛蒡子、生地,黄芩,连翘等同用。 温热病热邪入营,邪热伤阴而见口千烦躁 ...
分类:    2015-12-11 22:04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112条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这段说的是太阳伤寒了,上面说的是太阳中风。太阳伤寒,他不虚,表实证。伤寒,没有汗的太阳伤寒的这种类型,如果以火 ...
分类:    2015-12-11 22:04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儿病本气篇-倦怠
凡小儿幼童,当小寒大寒之间,身体倦怠,均宜服桂附地黄丸五分至一钱,其脉必虚浮,或微少模糊。服散药凉药即坏。此木气欲动,阳根不足。前人春行夏补之说,夏补固宜,春不可行也。乃王叔和伏寒变温之说,误后人也。 ...
分类:    2015-12-11 22:04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四讲 补益药-麦冬
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最常用千以下四种情况, 1.滋阴润肺:阴虚内热,烧灼肺津,肺阴不足,肺热咳嗽,干咳少痰,烦热口渴,或痰中带血,舌红少津,脉象细数等,可用本品滋阴润肺,清热治咳。常配合桑叶,杏仁,沙 ...
分类:    2015-12-11 22:04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儿病本气篇-(疒颓)疝
(疒颓)疝者,睾丸硬连少腹,此肝肾阳虚,不速治愈,病及终身,影响健康,不可忽也。可用五味子三分,甜苁蓉一钱,清早煎服。日服一次。服至病消为止。服至数剂,硬处作痒,乃阳气回复,将欲上升,最佳之兆。普通用 ...
分类:    2015-12-11 22:04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113条
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 形作伤寒,他的病形像没有汗的伤寒,也发热恶寒,但是脉呢,它不弦紧,伤寒是表实,脉浮紧,弦紧这个脉是很不好分的。弦,从上下绷之叫弦,绷直 ...
分类:    2015-12-11 22:04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四讲 补益药-天冬
天冬味甘,苦,性寒。常用为滋阴清热药。阴虚火旺,内热上蕉,肺热而咳,痰少而粘、咽喉干燥,夜间口渴,或痰中带血、五心烦热等症,可配合麦冬、元参,生地.石斛、贝母、蜜杷叶,杏仁、藕节、白芨等同用。肺肾阴虚 ...
分类:    2015-12-11 22:04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儿病本气篇-疳病
疳病外证,腹大筋青,大便时结时泻,身有虚热,贪食而瘦,面色苍白,夜不安眠,舌有黄白苔。病之甚者,名曰走马牙疳,走马者言其病变之速也。外证口唇部先发生小水泡,外面坚硬,内部破溃,变为黑色,遂向外面穿孔, ...
分类:    2015-12-11 22:04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114条
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燥。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 以火熏之也是一个取汗的一个方法。古人把那个地烧的很热很热的,然后在热地上躺下,熏而出汗。这叫火熏的方法。咱们用热炕多烧火也可以达到这种 ...
分类:    2015-12-11 22:04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四讲 补益药-石斛
石斛味甘淡性凉。有滋阴养胃,清热生津,益肾,壮筋骨等作用。 温热病后期,因高热而阴津受伤,出现口渴舌躁、食欲不振,舌质发红,舌苔黄黑等症状,可用本晶滋养胃阴、清热生津、止渴除烦。但应注意用本品治疗温热 ...
分类:    2015-12-11 22:03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115条
脉浮,熱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 脉浮,熱甚,这也是太阳病了,太阳病,脉浮,热越厉害,应该用清凉解表的,解表药里头也要用石膏了。而反灸之,火攻了,这个灸,就是我们常用的 ...
分类:    2015-12-11 22:03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儿病本气篇-虫病
小儿虫病,不可用下虫之药。虫乃人身肝木阳气化生而成。土湿木郁,然后虫生。虫被攻下,肝阳即败。造化之气,木生火长,金收水藏。人身生气消灭,必枯弱羸瘦,不能长命。只因医家不解人身木气自病之理,见虫即攻,攻 ...
分类:    2015-12-11 22:03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四讲 补益药-玉竹
王竹味甘性子。功能滋养气血,平补肺胃,益阴润燥。常用千肺胃阴伤或燥邪伤肺而致的咳嗽少痰,咽干舌燥,燥热口渴等症。多与沙参,麦冬、桑叶,杏仁,石斛,元参等同用。 温热病后期,因高烧时伤耗了胃阴而出现口渴 ...
分类:    2015-12-11 22:03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116条
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重腰以下必重而痹,火逆也。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 ...
分类:    2015-12-11 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