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现代类
订阅

现代类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伤寒论方解下篇-少阳胆经坏病结胸痞证方
大陷胸汤(方见前) 伤寒十余日之久,复往来寒热。此少阳经病,病结在胃。宜大柴胡汤解少阳之经,兼下胃热。若外无大热,但结胸者,此乃水结在胸,头上微汗出,即水气上蒸之故。宜大陷胸汤下水也。 半夏泻心汤 半夏 ...
分类:    2015-12-11 21:50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187条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伤寒脉应浮紧,是表实,是津液充斥于体表所以脉浮紧,脉里面充血,一摸脉紧,现在脉浮缓,弱 ...
分类:    2015-12-11 21:50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五讲 理气药-佛手
佛手味辛苦酸,性温。主要功用是理气和中,舒旰解郁。 本品适用于肝胃不和,气滞胃痛,胸闷胁胀,食欲不振,呕吐等症。常配合香橼、香附,苏梗,厚朴、半夏、陈皮、藿香等同用。 佛手配青皮、川楝子,治肝气郁结而致 ...
分类:    2015-12-11 21:50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伤寒论方解下篇-疑难篇三阳合并方
调胃承气汤(方见前) 胸痛满烦,此有胃热,胃热则自吐自下。用调胃承气汤以和胃热。若非自吐下,则胃热不甚,便不可用调胃承气。呕与吐下皆胃热,见其呕便知其自吐自下也。若但呕,而不自吐自下,胸痛微溏,此亦大 ...
分类:    2015-12-11 21:50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188条
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戢然微汗出也。
分类:    2015-12-11 21:49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六讲 寒凉药-简介
本讲主要介绍具有辛寒、甘寒、苦寒、咸寒、酸寒以及辛凉、甘凉等性味的常用清热药。其中包括清热泻火、清热解毒、16热解暑、清热燥湿,清热化痰、清热凉血等药物。
分类:    2015-12-11 21:49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类伤寒篇-湿病方
桂枝附子汤 桂枝 炙草 生姜 大枣 附子 风湿相搏,身体烦痛,不能自转侧,脉浮虚而涩。此风湿亦本身之风湿也。风湿入于荣卫,故身痛而脉浮虚,宜用桂枝汤去芍药之收敛以和荣卫,脉涩为无阳,宜用附子补阳以散风湿 ...
分类:    2015-12-11 21:49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189条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那么在这个时候发热恶寒脉浮而紧,是太阳的脉呀,即伤寒脉,这里虽然病发于里,他里不会实的,而且应该先解表,就并发证头前讲 ...
分类:    2015-12-11 21:49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类伤寒篇-霍乱方
理中丸五苓散(方见前) 人参 炙草 干姜 白术 寒霍乱乃湿寒阻滞,升降停顿之病,能饮水而仍吐者,五苓散以去湿补中,不饮水者,是中虚且寒,宜干姜炙草白术人参,温补之药以理中气,而复升降也。 四逆汤(方见前 ...
分类:    2015-12-11 21:49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六讲 寒凉药-石膏
石膏味辛甘,性寒。本品生用为清肺胃火热药,能清火,止渴、除烦、退热;煅用名熟石膏或煅石膏,清热作用大减,有收敛作用,外科常用在敛疮、祛湿、止痒,或作为石膏绷带用。内科常用在以下几种情况: 1.伤寒阳明经 ...
分类:    2015-12-11 21:49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190条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能食是有热,热化食嘛,阳明病,能吃是里头多热,古人以风为阳邪,所以说中风,不能食,胃虚停水,故不能食,水性寒,所以名中寒,这是以能食与否而分辨阳明病为中寒、中 ...
分类:    2015-12-11 21:49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类伤寒篇-大病瘥后喜唾方
理中丸(方见前) 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者,此属胃寒。宜理中丸以温胃寒也。
分类:    2015-12-11 21:49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六讲 寒凉药-黄连
黄连味苦,性寒。主要有清泻心胃火热、凉肝胆、解热毒的作用。并有燥湿作用。四川产者效力较好,故又名川黄连。 由于心胃火热而致口舌生疮,目亦牙痛、尿赤便秘等症,可以本品配生地,木通、竹叶、黄芩,生大黄等同 ...
分类:    2015-12-11 21:49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191条
阳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戢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水就停在上面,所以不能食,手足戢然汗出,阳明病法多汗, ...
分类:    2015-12-11 21:49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六讲 寒凉药-黄芩
黄芩味苦,性寒。是常用的清热燥湿和清热解毒药。能泻中焦实火,燥肠胃湿热,清少阳邪热。兼能凉血安胎。 1.泻中焦实火:因胃火上壅而致的咽痛、牙痛、口腔溃疡、扁桃腺肿痛、膈间闷热、大便干结,肺热咳嗽等症。可 ...
分类:    2015-12-11 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