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针灸类
订阅

针灸类

普济方·针灸-卷三-十二经配合
膀胱配肾。脾配胃。胆配肝。心配小肠。肺配大肠。心包络配三焦。
分类:    2015-12-9 22:05
普济方·针灸-卷三-论九针孔穴应候诀
九针者。上应天地。下应四时阴阳。 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 身形以应。 一皮。二肉。三脉。四筋。五声音。六阴阳。七睛齿。八风。九窍。
分类:    2015-12-9 22:05
普济方·针灸-卷三-手三阴三阳穴流注法
凡孔穴。所出为井。所流为荣。所注为 。所过为原。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灸刺大法。春取井。夏取荣。季夏取俞。秋取经。冬取合。 肺出少商为井。手太阴脉也。流于鱼际为荣。注于大泉为俞。过于列缺为源。行于经渠为 ...
分类:    2015-12-9 22:05
普济方·针灸-卷三-足三阴三阳穴流注法
胃出于厉兑为井。足阳明脉也。流于内庭为荣。注于陷骨为俞。过于冲阳为源。行于解溪为经。入于三里为合。胆出于窍阴为井。足少阳脉也。流于侠溪为荣。注于临泣为俞。过于丘墟为源。行于阳辅为经。入于阳陵泉为合。膀 ...
分类:    2015-12-9 22:05
普济方·针灸-卷三-五脏六腑变化流注出入旁通法
宜每脏旁看。从肾脏至天井。三焦出入。正胃脏腑也。皆仿此。 凡五脏六腑。变化无穷。散在诸经。其事隐没。难得具知。今纂节相付。以为傍通。令学人少留意推寻。则造次可见矣。假令肝心脾肺肾为脏。则胆小肠胃大肠膀 ...
分类:    2015-12-9 22:05
普济方·针灸-卷三-误伤禁穴救针法
脑后哑门穴。不可伤。伤即令人哑。宜针人中扶突二穴。可二分。 风府一穴。在哑门上入发际一寸五分。针只可下一寸以下。过度即令人哑。宜针人中扶突救之。 两腋外文头尖处。上曲池穴不可伤。伤即令人手臂不举。宜针大 ...
分类:    2015-12-9 22:05
普济方·针灸-卷三-骨空穴法
人之周身总有三百六十五骨节。以一百六十五字都关次之。首自钤骨之上为头。左右前后。至辕骨以四十九字。共关七十二骨。巅中为都颅骨者一(有势。微有髓。及有液)。次颅为髅骨者一(有势。微有髓)。髅前为顶威骨者 ...
分类:    2015-12-9 22:04
普济方·针灸-卷三-洁古刺诸痛法
内经曰。留瘦不移节。而刺之。十二经无遏绝。假令如见十二经中是何经络不通行。当针不通。以疑滞俱令气过节次。无问其病。以平如期。如诸经俱虚。补之。诸经俱实。泻之。补当随而济之。泻当迎而夺之。又补母亦名随而 ...
分类:    2015-12-9 22:04
普济方·针灸-卷三-治灸疮不发法
凡着灸疗病。历春夏秋冬不效者。灸炷虽然数足。得疮发脓坏。所患即瘥。如不得疮发脓坏其疾不愈。甲乙经云。灸疮不发者。用故履底。灸令热熨之。三日即发。脓出自然愈疾。 今用赤皮葱三五茎。去其葱青于炉灰火中煨热 ...
分类:    2015-12-9 22:04
普济方·针灸-卷三-淋洗灸疮法
凡着灸治病。才住火。便用赤皮葱薄荷二味。煎汤温淋洗灸疮周回。约一二尺以来。驱令逐风气于疮口内出。兼令经脉往来不滞于疮下。自然疮坏疾愈。若灸疮退火痂。后用桃树东南枝稍。青嫩柳皮二味。等分煎汤温洗灸疮。此 ...
分类:    2015-12-9 22:04
普济方·针灸-卷三-贴灸疮法
凡贴灸疮。春用柳絮。夏用竹膜。秋用新绵。冬用兔腹上白细毛。猫儿腹毛更佳。 资生经云。今人多以膏药贴之。两三日易全不疼。但以膏药贴则易干尔。若要脓出多而疾除。不贴膏药尤佳。又法。凡灸疮不瘥者。日别灸六七 ...
分类:    2015-12-9 22:04
普济方·针灸-卷三-忌食物法
既灸。忌猪鱼热面。生动风冷物。鸡肉最毒。房劳尤当忌也。 又忌法 凡虎兔龙蛇牛马猪羊鸡犬猴鼠。以上十二相属肉物。皆不得食。及以为药。牛黄龙骨龙齿不可废。又经云。里下人灸后。亦忌饮水浆濯手足。 前项诸法。并 ...
分类:    2015-12-9 22:04
普济方·针灸-卷四-总论
夫病源所起。本于脏腑之脉。并出手足。循环腹背。无所不至。往来出没。难以测量。将欲指取其穴。非图莫可。预备之要。非灸不精。故经曰。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则病无所逃矣。方知针灸之功。过半于汤药矣。然去圣 ...
分类:    2015-12-9 22:03
普济方·针灸-卷四-流注经络井荣说
夫流注者。为刺法之深源。作针术之大要。是故流者。行也。注者、住也。盖流者要知经脉之行流也。注者、谓十二经脉各至本时。皆有虚实邪正之气注于所括之穴也。夫得时谓之开失时谓之阖。夫开者。针之必除其病。阖者。 ...
分类:    2015-12-9 22:03
普济方·针灸-卷四-平人气象论经隧周环
经脉一周于身。内长一十六丈二尺。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计二百七十定息。气可环周。然尽五十荣卫以一万三千五百息。则气脉都行八百一十丈。如是则应天常度。脉气无不及太过。气象平调。 ...
分类:    2015-12-9 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