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针灸类
订阅

针灸类

针灸资生经-针灸资生经第一-侧头部左右二十六穴
侧头部左右二十六穴(图缺) 颔厌二穴。在曲周下(足少阳穴无下字。明堂同。)脑空上廉。灸三壮。针七分。留七呼。忌同。明云、二分。素注云、在曲角下脑空之上、上廉。刺七分。若深、令人耳无所闻。 悬颅二穴。在曲 ...
分类:    2015-12-9 20:52
针灸甲乙经-卷四-病形脉诊第二(上)
黄帝问曰:邪气之中人奈何?高下有度乎?岐伯对曰:身半以上者,邪中之;身半以下者,湿中之;中于阴则留腑,中于阳则留脏。曰:阴之与阳,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贯也,如环之无端。夫邪之中人也,或中于阴, ...
分类:    2015-12-9 20:52
普济方·针灸-卷二-经脉统论
经脉者。其气始从中焦注手太阴阳明。阳明注足阳明太阴。太阴注手少阴太阳。太阳注足太阳少阴。少阴注手心主少阳。少阳注足少阳厥阴。厥阴复会于中焦。注手太阴。此荣气之序也荣气之行。常循其经。周身之度。一十六丈 ...
分类:    2015-12-9 20:52
针灸素难要旨-卷二下-二十三、膝痛胫酸
蹇膝伸不屈治其捷,坐而膝痛治其机,立而暑解治其骸关,膝痛痛及拇指治其 ,坐而膝痛如物隐者治其关,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连 若折治阳明中俞 。若别治巨阳少阴荣,淫泺胫酸,不能久立,治少阳之维,在外踝上五寸 ...
分类:    2015-12-9 20:52
子午流注说难-下卷-卧针迎随手法
难经云。经言能知迎随之气。可令调之。调气之方。必在阴阳。何谓也。然所谓迎随者。知营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调气之方。必在阴阳者。知其内外表里。随其阴阳而调之。故曰调气之方。必在 ...
分类:    2015-12-9 20:52
针灸资生经-针灸资生经第一-正面部中行六穴
正面部中行六穴(图缺) 素 一名面王。在鼻柱之端。外台云、不宜灸。针一分。 水沟一名人中。在鼻柱下。针四分。留五呼。得气即泻。灸不及针。日三壮。若灸、可如小雀粪。风水面肿。针此一穴。出水尽、顿愈。忌同。 ...
分类:    2015-12-9 20:52
针灸甲乙经-卷四-病形脉诊第二(下)
黄帝问曰:脉之缓急小大滑涩之病形何如?岐伯对曰:心脉急甚为螈 ;微急为心痛引背,食不下,缓甚为狂笑;微缓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有时唾血。大甚为喉;微大为心痹,引背善泪。小甚为善哕;微小为消瘅。滑甚为 ...
分类:    2015-12-9 20:52
针灸素难要旨-卷二下-二十四、啮舌啮颊啮唇重舌
少阴气至则啮舌,少阳气至则啮颊,阳明气至则啮唇,视主病者则补之。重舌刺舌柱,以铍针也。
分类:    2015-12-9 20:52
子午流注说难-下卷-进针手法
内经云。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盖取穴的时。先以沸水洗净穴位。医者亦必用沸水温针。洗手。消毒。再以左手大指甲切按其穴。成十字形。然后令病患咳嗽一声。医者左手持穴。右手以大指中指持针。食指压针 ...
分类:    2015-12-9 20:52
针灸资生经-针灸资生经第一-面第二行左右十穴
面第二行左右十穴(图缺) 攒竹二穴。一名始光。一名光明。一名员柱。在两眉头少陷宛宛中。不宜灸。针一分。呼。泻三吸。徐徐出针。宜以细三棱针刺之。宣泄热气。三受刺、目大明。忌同。明云、宜细三棱针。针三分出 ...
分类:    2015-12-9 20:52
针灸甲乙经-卷四-三部九候第三
黄帝问曰:何谓三部?岐伯对曰:上部中部下部,其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上部人,耳前之动脉。中部天,手太阴;中部地,手阳明;中部人,手少阴。下部天, ...
分类:    2015-12-9 20:52
针灸素难要旨-卷二下-二十五、欠
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阳气盛,则寤矣。泻足少阴,补足太阳。肾主欠,取足少阴。
分类:    2015-12-9 20:52
子午流注说难-下卷-催气手法
停针十分钟内。如针下有胀痛(一)之感觉。见针四围有红晕。即知邪气已至针下。立用正手法泻之。 如停针十分钟以上而针不胀不痛。见针四围亦无红晕。即知邪气未至针下。当用催气法催之。 催气法。阳日用偶。阴日用奇 ...
分类:    2015-12-9 20:52
针灸甲乙经-卷五-针灸禁忌第一(上)
黄帝问曰: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为宝?岐伯对曰: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气穴为宝。 故春刺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素问》曰:春刺散俞,及与 ...
分类:    2015-12-9 20:52
针灸资生经-针灸资生经第一-面第三行左右十穴
面第三行左右十穴(图缺) 阳白二穴在眉上一寸。直目瞳子。灸三壮。针入二分。 承泣二穴。在目下七分。直目瞳子陷中。禁针。针之令人目乌色。可灸三壮。炷如大麦。忌肉日加长。如桃大。至三十日定。不见物妨。或如五 ...
分类:    2015-12-9 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