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称“通讯理论”。利用数学方法,研究信息的计量、传递、变换和储存的科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改进军事通讯的需要而逐步建立,战后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48年美国数学家申农(C. E. Shannon)发表《通讯的数学理论》一文,确定信息的量度——信息量及其计算公式,被认为是本学科诞生的标志。信息论的主要任务是求得通讯的高效率和可靠性。它原来主要应用于电信通讯技术的编码和抗干扰等方面,后推广应用于其他通讯技术,以及计算技术、自动控制、遗传学等方面。在建立的初期,申农等为了解决设计不同形式信号传递系统的统一理论,曾把各类不同信号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来,略去其具体内容,当作一般随机事件处理,使量和质、语法和语义、传递和使用这些本来是统一的信号样态分离,单纯从语法结构和传递上作定量的研究。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曾被申农所审慎地排除了的东西,又被包括在内。对信息的量和质、语法和语义、传递和使用作统一的研究,是信息论的一个新的发展。
(四) 【信息论】山东人民出版社《简明自然辩证法词典》1986年版
作为日常用语,指音信,消息。作为科学术语,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消息接受者预先不知道的报道,但在不同的学科中有不同的涵义。信息论的奠基人、美国数学家申农(C. E. Shannon)认为:信息是组织程度,能使物质系统有序性增强,减少破坏、混乱和噪音。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Norbert Wiener)认为:“信息是有秩序的量度。”一个系统的组织程度越高,它所提供的信息量越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特征,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信息,人们正是通过获得和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的信息来区别不同的事物,才得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信息概念在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除了电信通讯以外,遗传密码是一种生物信息,计算机程序是一种技术信息,市场是一种社会信息等等。在一切通讯和控制系统中,信息是一种普遍联系的形式。它同材料、能源一起,被称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苏联科学家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国家总的信息流的平均增长同其工业潜力的平方成正比。有人预测未来的社会将是信息社会,其影响最终将比十九世纪由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更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