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中医是不是伪科学?——《剑桥医学史》读后感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是不是伪科学?——《剑桥医学史》读后感
[复制链接]
lirenxin521
|
2005-4-23 19: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是不是伪科学?——《剑桥医学史》读后感
平凡一生,希望你不要枉加评论,这样你只能招来我这样的人来鄙视你,你也许只能平凡一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平凡一生
|
2005-4-25 10: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是不是伪科学?——《剑桥医学史》读后感
谢谢楼上好意。
1、我没有妄加评论。帖子中我未曾有过一句话。
2、我不知道你所说的“我这样的人”是什么意思,不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3、“平凡一生”注定要平凡一生,有什么呢?我不理解你的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刘雪鹰
|
2005-4-26 01: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是不是伪科学?——《剑桥医学史》读后感
中医是不是伪科学-----------不屑于评论此类无知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平凡一生
|
2005-4-26 11: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是不是伪科学?——《剑桥医学史》读后感
不敢妄加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黑白鱼
|
2005-4-27 20: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是不是伪科学?——《剑桥医学史》读后感
多费唇舌,伤津耗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jjy781007
|
2005-4-28 10: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是不是伪科学?——《剑桥医学史》读后感
同意平凡一生的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沧海一粟cz
|
2005-5-7 10: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是不是伪科学?——《剑桥医学史》读后感
你是要一统江湖吧!有这种想法的可都是坏蛋哦!就象老美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杨鸿智
|
2005-5-11 22: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是不是伪科学?——《剑桥医学史》读后感
散论-7 后现代理论医学对中医的认识
作者:
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北京分会后现代理论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鸿智
在中国的医学界,对于中医学的讨论,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想,为了要说清楚这方面的问题,需要从两方面来进行。一个是直接讨论中医问题,另一个是要讨论现代科学问题。因为,所谓中医问题之所以存在,是在出现了现代科学以后,并以现代科学的标准进行对照以后产生的。所以,我下面的讨论分两方面进行:
第一部分:直接讨论中医问题。
第二部分:讨论现代科学问题。
第一部分:直接讨论中医问题。
一 中医学是否科学
关于经验医学第一个重要讨论的问题是:它是否科学?就我们中国来讲就是:中医是否科学?首先应该知道,这个问题是在现代西医产生并传入我国之后才产生的。在我国几千年、数万年历史中,有什么人会怀疑自己的中医学的科学性吗?经验医学是认识论中第一个阶段感性认识的成果。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产生、发展、形成过程中的一部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对认识过程的某一部分给予否定。提出这个问题本身,就表明提问者不明白一个正确的理性认识产生的正确过程。我们前面曾提到,因为医学不是原创科学,医学是由当时的自然科学直接派生出来的,不可能由经验医学直接上升为现代实验医学。但是,这并不能否认经验医学在认识史上的感性认识的地位及与现代实验医学的内在联系。只不过,它是古代自然哲学的部分的身份,与自然哲学一起向近代实验科学转化,并成为近代实验医学的基础的。这种情况可以用基因与个体生命的关系作比喻:父母生育了我们,我们以为是父母的身体变成了我们的身体,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父母的身体是由上一代基因增殖分化而来,这个机体一旦形成,只能走向死亡,只不过在父母的身体死亡之前,基因离开他们的身体,又发育成了我们。我们与父母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我们和父母都是基因的产物,是基因的依据,是基因的房子。这个观点,出自道•金斯所著《自私的基因》。与中医是否科学的问题相联系,产生了一种为许多人接受的流行的说法,即:中医学与西医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这种说法企图以中医与西医无关系来避免对中医的否定。既然无关,既然无可比性,可就无所谓谁科学,谁不科学。然而,研究科学的人都知道,任何结构的物质只能有一种与该结构相对应的运动规律。不可能有两个。这在哲学上也形成一个规律,就叫做结构与运动的相关性。如果我们现在承认中医学与西医学是说明同一个生命结构的两种完全不同的、相互独立的理论体系,那就等于实际上承认,这两种医学中一定有一种是不科学的。而这种说法实际上增加了否定中医的可能性。为此,我认为,还是将中医学视为认识史上的一个阶段,以此来保证它的科学地位更好些。
二 中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这个命题是说,中医学作为一种经验医学,有数千年,数万年的历史,因而它所积累的经验,在数量上是非常巨大,非常丰富,非常全面的。它不仅可以使我们能解决眼前疾病治疗的需要,(即使尚不能给出完全清楚的解释),甚至可以为以后的医学研究提供启示,提供课题。具体来讲,与西医相比,在有些方面,中医所积累的经验是西医尚未触及的领域。与“宝库”的命题相对应的是中医学界提出的一个口号“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这个口号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在西医学传入我国之前,是不可能有这个口号的。因为,那时的中国是中医的一统天下。在改革开放之前,也不会有这个口号,因为在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年中,主要的口号是“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的前提是承认中医的科学性和承认中医的存在。中西医政策,实际上是国家对中医的保护政策。既然已经在保护之中,中医没有在“存在”方面受到威胁,因此,也用不着提什么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这个口号的提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医学界进入市场之后的产物。医疗市场的逐渐形成,促使患者在就诊时又有了中医、西医的选择,这种选择,又将中医放在西医对立的情况下。事实上,由于这种人为的选择,中医界又受到巨大的压力。特别是中、下层医疗市场上,特别明显。中医院或综合医院里的中医科,经济效益明显低于同级别的西医院或西医科室。正是在这种形势下, 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的口号被重点提出,并成为中医界办院、行医的主要方针。这个方针在保持中医学的学术地位和中医行业的经济效益方面,是肯定有实际效果的。但是如果考虑到中医学是医学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阶段,这些感性认识还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那么,保持和发扬现在的中医学,使中医学停滞的目前的感性认识阶段,那就有些不合理了。我们对于宝库的理解,不能只着眼于它已经具有的眼前效益,更应当看到它的战略的长远效应。就是说中医学是未来医学发展的起点。中医学这个大宝库存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存在本身,而是为了未来医学的出现。这正如一个受精卵的价值,受精卵就是一个宝库,它包含着一个未来生命的全部信息。可是,如果永远保留着一个受精卵又有什么价值呢?只有促使它生长、发育成一个婴儿,再长成一个能创造生活的人才,那才真正体现出这枚受精卵的意义和价值。正是按着这个逻辑,我们认为,中医学只有在向着后现代医学发展时,才有意义,有生命力。后现代医学的出现将更能使中医学的宝库作用得以体现。离开了前进和发展,静态地死守宝库不改变,只能使中医学失去活力,最后宝库变成历史博物馆,失去了实用价值。
三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政府在卫生工作方面的一个基本政策。它除体现了一定的学术思想外,更主要地是体现了国家对中医学的保护政策。几十年来,医学界,中、西医两方面都做了许多工作。其中最大的成绩是不论在医学界内部,还是在一般的社会领域中,中医都得到了普遍的承认和尊重。因此,中西医结合方针,在保护中医这方面来讲,已经取得了完全的成功。但是,在学术方面,这个方针却未取得同样的成功。最突出的标志是,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西医双方达成了一个共识,即宣布:中医和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这种说法,在学术上再一次肯定中医学的地位。然而,一个非常深层的信息表露出来:既然这两个理论体系是完全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那么怎么会有相互结合的可能呢?这一共识宣布了中西医结合思想在学术上的终结。现在,我们再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中医学属早期为感性认识阶段,西医学属第二个阶段,即分析研究的阶段。这两个阶段都是暂时的,是过程,而不是目的。最终的目的是通过这两个阶段,使认识产生飞跃,最终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西医结合,就是要将两个认识阶段结合起来,这种思想在理论上是一种混乱,在实践中是缺乏可操作性。就象一个人的成长一样,我们经过了童年、少年、青年、中年、最后到了老年。请设想一下,我们如何可以将童年和中年结合起来呢?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人类对疾病认识的不同阶段,最后,它们都将上升到后现代理论医学阶段。一旦到了这个认识阶段,中医和西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人类将只有后现代理论医学这一医学。但那时候,我们也不能说后现代理论医学就是中医和西医结合的产物。通过对后现代医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后现代医学的直接来源是后现代自然科学,后现代医学不是现代医学的产物。后现代医学的出现同对医学的否定,也是对现代西医学的否定。当然,这种否定是科学和哲学意义的否定,不是生活中感情意义的否定。
四 后现代医学与中医学的理论渊源
中医学强调整体观,而现代医学是机械论、还原论。目前,我们所讲的后现代医学又提出了整体思维方法,即系统论。这样,医学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朴素辩证法——机械唯物论——辩证法(系统论、整体论)
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医学与后现代医学的思维方法更接近,所以中医学向后现代医学转化更方便些。后现代医学的诞生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2000年10月4日《健康报》报道,周光召考察中医研究院时的讲话,其中特别谈到中医整体论符合未来科学的发展趋势。周光召在讲话中指出,中医药科技是世界生命科学最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中医药是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人民卫生保健不可或缺的。目前,科学正处于还原论向整体论发展的趋势中,中医注意整体、系统的观点,符合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影响正在日益扩大,中医药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发展,中医要加强自身的学科建设,尤其要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以上观点不仅发自中医之外的研究人员,在中医界内部一些敏感的研究者也触及到这个问题。如现任天津市精粹国医研究所所长,南开区红十字会博爱门诊部主任张维耀,津门一代中医宗师邢锡波的传人,1994年出版了《中医的现代与未来》一书。在这部医著中,张维耀认为必须用自然辩证法和其他现代哲学流派的合理观点剖析中医经典著作,才能看清中医理论体系的真髓所在。正确地认识中医,首先要解决,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古代哲学已转化成为中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核心,在古代自然哲学发展初期有功可叙,而当今已成为中医升华的桎梏。用科学的理论思维和研究方法评价中医理论体系和要素构成,探讨中医学基本原理的合理内涵,确定严格的定义和原理核心。该淘汰的不能勉强固守,该保留的也要翻新。如对阴阳学说,要限定其外延,才能明确它的合理内涵;对五行,去除单一循环的生克关系,保留制度化原理,为引进系统论思想创造条件。张维耀鲜明地指出:探讨现代中医的方向,首要的问题是观念的转变。加强实验技术研究是战术目标,是发展中医之“标”;突破基础理论,是战略目标,是发展中医之“本”。他倡导以现代哲学作为发展中医的指导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杨鸿智
|
2005-5-11 22: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是不是伪科学?——《剑桥医学史》读后感
五 中医后现代化
中医保持经验医学本色不变,只能说是保持历史,不再前进。虽然有“落后”的批评,但仍能存在并与西医争衡。现在,后现代医学的诞生,它在更高层次上的整体理论,势必淹没中医学的低层次的整体论。因此,从现在开始,中医学再不前地是不行了。中医学向后现代医学前进,是中医学最好的出路。过去曾有过中医现代化的提法,但这种提法,在实践操作后,只能是西医化。这当然是不正确的,也是不可能的。自从后现代医学诞生以后,现代医学也面临着自己的消亡。这样一来,中医现代化也自然不存在了。后现代医学是医学的理性思维阶段。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都将前进一步,达到后现代医学。届时,中医学也许仍将保存下去,但它的现实意义会越来越小,历史意义会越来越大。这对中医界不见得是坏事因为大多数中医工作者将在后现代医学的队伍里重新找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现在可以预料,中医界向后现代医学的转化,也许会比现代西医学更早些,更快些。这也许就是周光召所说“中医药科技界是世界生命科学最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的内在含义。所谓“突破”,就不是“保持”而是变化,而且要大变化,本质的变化,这个变化归根结底,就是后现代化。
中医的“阴阳自和”理论,实际上就是中医的自组织理论。中医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自组织”这个名词概念,但是实际上中医已经把人体理解为一种自组织系统。把人体的发病和愈病都看作是机体自主性反应过程,强调人的自组织机制是健康,疾病,愈病的枢机。中医正是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指出疾病有标,本之分。中医治病重在治本。中医的治本主要是运用推动机体自主调理的艺术。主要内容是扶正祛邪,五藏生克,阴阳自和。而这些是用后现代科学的混沌论和协同论才能认识到的科学道理。也就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说后现代医学为我们打开了理解中医之门,同时也为中医在未来后现代社会的更大发展打开了一个更大的门。中医与西医的关系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西医不能理解中医。通过对现代科学和后现代科学的对比分析,我们就可知道现代西医为什幺不能理解中医。因为现代西医所依据的是以还原论为基础的整体负反馈调节理论。而中医则是依据促进子系统正反馈调解从而达到使机体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平衡的自组织理论。只不过中医的这个自组织理论是扑素的原始的,而后现代医学则可使中医进入科学的理性的新阶段而已。后现代科学的理论为西方世界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医学的语言。通过这个语言的桥梁,中医学才可能走向世界。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要学懂后现代科学理论并把它作为我们中医走向世界的桥梁。
与“阴阳自和”、“自主调理”的中医理论相配合,中药的作用靶点也不是机体的临床症状,而是按中医所理解的这些症状后面的机体深层的变化。也就是后现代医学所说的细胞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完全苻合系统理论的。与此相比,现代医学用简单机械的思想来理解中要的作用,将中药的作用与临床症状直接相联。而以现代西医理论为根据的对中药的研究,是希望在中药众多成分中找到一种与临床症状直接对应的成分。实践证明,这是对中医理论和中药药理的歪曲。中医的现代化问题一直是中国医学界的一个重要问题。半个世纪来,我国在中医方面走了一条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但实践证明这条道路并未真正解决中医发展前途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中西医结合正是出于保护中医的目的提出来的。而目前医疗市场的重新建立,中医面对医疗市场的竞争,又处于不利状态。后现代医学的出现,为中医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光明出路,中医的前途不是“现代化”,而是“后现代化”,中医将跳过现代西医一步到位进入后现代医学阶段,成为后现代医学的组成部分。
六 医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和中医学在医学发展史上的位置
哲学研究告诉我们,一个正确理论的产生有三个阶段。第一是感性阶段,第二是分析研究阶段,第三是理论研究阶段。医学是人类对生命规律的认识,这个认识也离不开哲学所揭示的这三个阶段。与认识过程这三个阶段相对应,医学也就出现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与感性认识阶段对应的是古代经验医学,与分析研究阶段相对应的是现代实验医学,与理性认识阶段相对应的应当是后现代理论医学。
1.古代经验医学
许多有悠久历史民族都有自己经验医学,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我们中国的中医学。经验医学就是将经验直接应用于临床而对医学机制的说明,不是用医学这门自然科学,而是用物质运动的一般理论,即用哲学理论来解释。古代的这种容自然科学与哲学为一体的哲学叫做“自然哲学”从原因到结果之间的一段空白,只能用哲学推理相联系。人们公认,这种理论属“黑箱理论”。经验医学所产生的时代是在人类社会的古代,它所研究的物质对象是人体的整体,它所用的研究方法是黑箱理论,它思维方法是朴素的辩证法。
2.现代实验医学
西方世界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自然科学也蓬勃发展起来。随着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研究成果在医学中的应用,“黑箱”逐渐被打开,人们看到了人体内各种精细的构造和各种复杂精密的功能。这样,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现代实验医学开始了。这时期的代表有维萨里的人体解剖学、哈维的血液循环,微耳和的细胞病理学、巴期德的微生物学等等。这期间发明了听诊器、体温表、X光、心电图,以及临床化验的出现,使诊断学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消毒、应用全身麻醉和输血及吸氧技术的出现,外科学迅速发展起来。20世纪初,抗疟药、磺胺药,以及后来青霉素药出现,大大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曾经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急性传染病和大部分细菌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类感到空前的解放。人类平均寿命和全世界人口数也空前延长和增长了。这时,人们借助于现代科技技术在细胞水平上,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对疾病的症状和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积累了大量实验资料和临床经验。通过这些,人们认识到一个完整的机体是由不同功能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等组成的。细胞是组成机体的共同的基本结构物质。所谓疾病是细胞结构、功能改变的结果。现代医学研究的对象不再是整个的机体,而是细胞。因此,现代医学又称“细胞医学”。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是实验的方法,从大体解剖到细胞显微镜观察,以及进一步的生理学和病理学的实验,或者再包括化学、生物学的实验。因此,现代医学又称“实验医学”。而正如本文前面分析指出的,现代医学所使用的思维方法是由现代自然科学那里继承下来的机械论和还原论。
3.后现代理论医学
正象现代科学产生现代医学一样,后现代科学向医学的渗透将使医学也发生阶段性的新变化。这个新医学因为是在现代医学之后,故可称“后现代医学”。后现代医学不仅在思维方法上进入了辩证法阶段,而且研究的物质层次也进入分子或超分子层次。后现代医学还有一个重大的特点,它不仅象现代医学一样,继续进行实验研究,同时更增加了将后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向医学领域引进的工作。因此,后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工作方面,是理论的整理工作和用理论指导临床医疗的形式。因此,可以将这种形态的医学称“理论医学”。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后现代科学的系统理论,第一次真正揭示了生命运动的本质,也终于将人类对生命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从这种意义上讲,后现代医学也有理由称为“理论医学”。总之,后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是理论综合,思维方法是系统理论或称辩证法。
4.医学发展三个阶段的比较
时间物质层次研究方法思维方法
古代经验医学整体医学黑箱理论扑素辩证法
现代实验医学细胞医学实验分析机械论、还原论
后现代理论医学系统医学理论综合辩证法、系统论
5.医学不是原创科学--医学发展三个阶段之间的关系
医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之间有什幺关系呢?一般人可能认为那就是由古代经验医学开始,发展成为现代实验医学,最后上升为后现代理论医学。如用图表显示,可以画成一个直线前进的串联系列,如下:
古代经验医 现代实验医学 后现代理论医学
这个图标的内涵是说,现代医学是由经验医学产生的,后现代医学是由现代医学产生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即,医学虽然有这三个发展阶段,但这三个阶段之间却没有直接的联系。现代西医不是由中国的中医产生的,当然现代西医也不是西方经验医学的产物。同样,后现代医学也不是现代医学的产物。这里提出一个概念就是:医学不是原创科学,医学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上的。特别是自然科学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正是这些学科的发展,它们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向医学的应用,才造成医学的发展,是自然科学由经验向实验科学的发展再到理论科学的发展,促成了医学三个阶段的出现。即每个阶段的医学,是当时自然科学水平的产物,而不同阶段医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曲折地由自然科学的内在联系来体现的。那幺,各个医学阶段之间总该有点联系吧,这个联系就是:新阶段医学对旧阶段医学的内容,正确的就吸收,错误的就淘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杨鸿智
|
2005-5-11 22: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是不是伪科学?——《剑桥医学史》读后感
《论坛反应与交流》
《燕南社区 » 健康论坛 » 东西方差异与习惯性思维》
禾田童生:谢谢!首先谢谢杨鸿智兄对本帖的关注及回复。上文我重点要阐明的是中西方思维的差异及由此对我们各种行为方式的影响,举例中医,只在于一方面本人对她的了解,另一方面大家对她的熟悉而较能体味我想阐明的事由。诚如之上我所表达的,中西方,一个是从抽象到具体,一个由具体到抽象,思维模式的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后果。在各个领域都会有不同的体现,即然您举了那么多的关于中医的例证,或许我们可以探讨一下,虽然您知道我的重点不在于此,同时这方面的争论实在太多了,孰是孰非,真理过一步也许就是谬误。上文中您不认同中医学与西医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更愿意将中医学视为认识史上的一个阶段,并以此来保证它的科学地位。同时您据以思辩的根据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产生、发展、形成过程中的一部分,没有任何理由对认识过程的某一部分给予否定。 那么,请问您,您认为中医科学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您愿意她继续以阴阳学说等方式达到您说的目标,还是据以对各种疾病的病理分析,中药的药理分析等来达到您想要的中医的终极繁荣?继续对您第一段:“中医学是否科学”提出我的疑问。您说:关于经验医学第一个重要讨论的问题是:它是否科学?就我们中国来讲就是:中医是否科学?首先应该知道,这个问题是在现代西医产生并传入我国之后才产生的。在我国几千年、数万年历史中,有什么人会怀疑自己的中医学的科学性吗?我想:首先要明确的是科学的定义,以及您是否会以我们普遍认为的科学的定义来对中医的所谓科学性进行理论性阐述?没有把这个弄清,又如何能以几千年前的人没有怀疑中医学就认为她充满科学性呢?你是不是想说,古代人说她是对的,所以她就是科学的?睡觉先了,以上其实是些老问题了。为什么转到了健康论坛?文中中西医不过是一介质,并不是最终想要表达的东西。
杨鸿智:
《您认为中医科学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您愿意她继续以阴阳学说等方式达到您说的目标,还是据以对各种疾病的病理分析,中药的药理分析等来达到您想要的中医的终极繁荣?》
我现在所要说的是“医学”发展的目标,而不是“中”医学发展的目标。我认为医学的发展已经走过了两个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中医)和分析研究阶段(西医),下一步应该进入理论医学阶段(后现代理论医学)。在理论医学阶段将不再分中医和西医,只有一个统一的新医学。这个新医学既不是中医,也不是西医。一切以现代医学的病理和药理对中医进行的研究和改造,只是使中医西医化,只是消灭中医,我是不同意这样的“中医现代化”的。
现在,我们许多人已经把科学神圣化了,永恒化了。实际上科学作为一个上层建筑,也是有时间性和具体内容的。现在所说的“现代科学”,是指西方文艺复兴后出现的机械论自然科学。我们的中医和我所宣传的系统论科学(后现代科学)都不在“现代科学”的范畴内。正因为如此,根本没有办法对中医进行“科学评价”。因为我是这样的观点,所以,我所用的“科学”概念,只是应用了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正确”的意思。现在,许多人把在现代机械论科学之外的东西都称为“伪科学”,认为大逆不道,不得了。其实,在机械论现代科学的故乡,已经进入后现代科学领域的知识分子干脆打出“反科学”的旗号。我们一些人见此更是不能理解。其实,所谓“反科学”,是反对“机械论科学”,而不是不要科学。反对机械论科学的武器是系统论科学,反对机械论科学的目的,是要建立系统论科学。这里关键是要明白“科学”二字的时间概念和机械论的具体内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下一页 »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