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风”的增多(转贴)

[复制链接]
yy9903132 | 2003-8-14 23: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中风”的增多(转贴)

说起高血压,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儿童会庆幸“跟我没关系”。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儿童肥胖的发生率上升至7%左右,体重与血压有直接关系,肥胖者高血压病发病率比正常者体重高3倍以上。我国高血压病正趋向年轻化发展。预防及治疗高血压病首先应减肥。
  俗话说,病从口入。减肥就是要控制饮食、调整饮食结构。肥胖儿童每日摄入的热量不超过1300千卡,提倡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及粗粮等低热量的食物,多食用动植物蛋白质如鸡蛋、瘦肉、鱼、豆制品等能保证身体生长发育所需的氨基酸,限制脂肪的摄入,少吃肥肉、奶油蛋糕、汉堡包、炸鸡块等。同时,要尽量少吃咸菜、腐乳、咸肉等腌制品,因为钠盐摄入增加2倍,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亦增加2倍。
  多运动有利于降血压。运动有利于多余热量的消耗,使新陈代谢良性循环。注意从小的运动量开始,逐渐增加,对于适合自己的运动要长期坚持下去,年龄较大者选择低强度的运动项目,如太极拳、健身操、散步15分钟或1小时、缓慢游泳、慢跑等。
  尽量少抽烟。吸烟被证明是脑卒中、冠心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吸烟咳促使肾上腺素增加,动脉硬化,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而且尼古丁影响降压药的疗效。
  高血压是一种需要终生治疗的疾病,做到运动和节食,加之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劳逸结合、心情放松,降血压就会事半功倍。
  急症急救法
  新华社南宁10月7日电 高血压患者血压显著或急骤升高,脑、心、肾、视网膜等重要器官出现特殊症状,称为高血压急症。
  高血压急症的发病率占高血压人群的5%,常见有高血压脑病、脑出血、急性左心衰竭、可乐宁急性停药综合症、急性心肌梗塞、急进型恶性高血压等。
  医学专家建议,家庭成员若突发高血压,应根据以下几种症状,相应进行急救:
  1、病人突然心悸气短,呈端坐呼吸状态,口唇发绀,肢体活动失灵,伴咯粉红泡沫样痰时,要考虑有急性左心衰竭,应吩咐病人双腿下垂,采取坐位,如备有氧气袋,及时吸入氧气,并迅速通知急救中心。
  2、血压突然升高,伴有恶心、呕吐、剧烈头痛、心慌、尿频、甚至视线模糊,即已出现高血压脑病。家人要安慰病人别紧张,卧床休息,并及时服用降压药,还可另服利尿剂、镇静剂等。
  3、病人在劳累或兴奋后,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或急性心力衰竭,心前区疼痛、胸闷,并延伸至颈部、左肩背或上肢,面色苍白、出冷汗,此时应叫病人安静休息,服一片硝酸甘油或一支亚硝酸戊酯,并吸入氧气。
  4、高血压病人发病时,会伴有脑血管意外,除头痛、呕吐外,甚至意识障碍或肢体瘫痪,此时要让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意识障碍,或剧烈呕吐时将呕吐物吸入气道,然后通知急救中心。
  您血压正常么
  新华社南宁10月7日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关于诊断高血压的标准,收缩压等于或高于160毫米汞柱,舒张压等于或高于95毫米汞柱,其中只要有一项经过核实,就可以确诊为高血压病。
  我国成年人高血压的诊断也采用上述标准,正常成年人的血压值为收缩压等于或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等于或低于90毫米汞柱。凡收缩压大于140毫米汞柱小于16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大于90毫米汞柱小于95毫米汞柱,则为“临界高血压”。
  高血压按临床表现分为3期:Ⅰ期高血压无心、脑、肾并发症;经 X线、心电图或超声波检查,发现左心室肥大,眼底检查有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变窄,或者蛋白尿及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即为Ⅱ期高血压;脑出血或高血压脑病,左心或肾功能衰竭,眼底出血或渗出,伴有一项症状者即为Ⅲ期高血压。
心无所住 | 2003-8-15 18: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中风”的增多(转贴)

下面引用由千金子2003/08/14 10:54am 发表的内容:
今天早晨看中央台健康之路,是北京安贞医院的,说脑卒中有年轻化的趋势。其中40--55岁的发病率为近十万分之十。说原因有三,高血压、烟、酒。
到医院看一看就行了。用一用自己的脑子就行了。何必要别人或权威——
千金子 | 2003-8-19 08: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中风”的增多(转贴)

对不起,你说的结论是需要比较的,你能看三十年前五十年前的医院?安贞医院它作了回顾性调查,因此它可以比较,虽然不能说完全准确。
我当然相信具有准确数字的权威,而不相信你的眼睛和感觉,也不相信我的眼睛和感觉。你如果看到和感觉到什么,你当然需要拿出科学的数据,否则我当然可以不相信你。于是我们争论一万年也不会有结果,但是人家拿出数据来,这个争论就完结了。
就是如此简单!
北京爱好中医 | 2004-1-29 14: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中风”的增多(转贴)

[这个贴子最后由北京爱好中医在 2004/01/29 02:46pm 第 1 次编辑]

  我不得不承认,千金子说得有道理,中医的软肋在这里的确是,确定性的确很厉害。不过我觉得西医也要学学中医的整体观:)还请前辈指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