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帮我!!!

[复制链接]
qimintang | 2003-9-3 16: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帮我!!!

下面引用由郑钦安2003/09/01 10:59pm 发表的内容:
简单
用温中扶阳法
炙甘草60克
干 姜 60克
...

大黄不是多了,是少了
都这样了还温阳???
郑钦安 | 2003-9-3 22: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帮我!!!

把药浸入水中后,水当以比药高出2到3厘米左右为宜,也可以再多点,不必拘泥,可以分3到5次喝,一贴药可以煎2到3次
你的大便不行主要是中宫阳衰,脾胃运化失职无力引起,所以当以温中宫之阳为主
中焦为脾胃之称也
主要就是用药物刺激胃肠,让其恢复原有的功能
大便硬者,有因热者,有因寒者,非大硬不行就是有热
大便稀者 ,也有寒热不同,最重要的就是认清阴阳
七七七 | 2003-9-5 09: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帮我!!!

谢谢郑老师。
五味子 | 2003-9-5 16: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帮我!!!

http://210.78.135.172:88/
来“  三七诊室  ”看看。
郑钦安 | 2003-9-5 22: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帮我!!!

不用客气
绿巨人 | 2003-9-6 07: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帮我!!!

我手头正好有一本由焦海、杜上鉴主编的《大黄研究》,共589页50万字。其中第三章第一节大黄的药理有:
一、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三、活血、止血作用;
四、对高脂血症的作用;
五、对糖尿病和冠心病的防治作用;
六、治疗肥胖病;
七、对肾功能的影响;
八、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九、解热抗炎作用;
十、调节免疫作用;
十一、抗癌和抗银屑病作用;
十二、其它
在第五章大黄的临床研究中分十一节详列了大黄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出血;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胆道疾病;急性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脂血症;肥胖症;血症等的研究。
这么多内容,和《神农本草经》中四十二个字的描述相比难道不是一个进步吗?
今医朱良春86岁,称大黄推陈致新、延缓衰老。习用青宁丸每次2克,日1-2次,或生大黄研极细末,以胶囊装盛,每次2粒,日1-2次,持续服用多年。所以,概以泻药目之大黄,浅乎哉,浅乎哉。
郑钦安 | 2003-9-6 19: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帮我!!!

观仲景于三阴阴极之症,专以四逆汤之附子,挽先天欲绝之真火,又以干姜之辛热助之,即能回生起死,何不曰补木以生火,用药以补心乎?于三阳阳极之症,专以大承气汤之大黄,以救先天欲亡之真阴,又以芒硝之寒咸助之,取能起死回生,何不曰补金以生水,用药以滋阴乎?仲景立法,只在这先天之元阴、元阳上探取盛衰,不专在后天之五行生、克上追求,附子、大黄,诚阴阳二症之大柱脚也.
大黄诚良药也,可惜此症非大黄之症,症辨阴阳,药用寒热,此医之大道也
辟如庸医杀人,非药之过也,何以医生百姓惧药如斯,只因阴阳不分也
绿巨人 | 2003-9-7 07: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帮我!!!

其一,脉症并不足以作出判断。
其二,脾肾虚寒多有大便不实,甚或下利清谷,完谷不化。下利也有热症,如痢疾,大便如糜。
其三,大便实或为实症当下。然亦有虚证,是血虚津液少也。
其四,嗜食西瓜亦可理解为胃中有热。这里,食西瓜是病之果而非病之因也。
其五,常有便秘,因服排毒养颜胶囊。听其言,非偶服之,故是服之而有少效也。
其六,医常有一病多方可治,或一方可治多病。因此我不对你的处方作评论。
绿巨人 | 2003-9-7 08: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帮我!!!

转贴者按,本不识郑钦安,上网查来如下。热炒热卖,便引用一段:
三、郑钦安提及的阴证依据
  综合郑氏书中阴证的依据,约有以下13点:
  1.少神或无神。
  2.喜卧懒言,四肢困乏无力,或踡卧恶寒,两足常冷。
  3.不耐劳烦,小劳则汗出。
  4.咯痰清稀或呕吐清冷痰涎、清水或清涕自流。
  5.语声低弱。
  6.唇色青淡或青黑。
  7.痛喜揉按。
  8.满口津液,不思茶水,间有渴者,即饮也只喜热饮。
  9.女子白带清淡而冷,不臭不黏。
  10.饮食减少,喜食辛辣煎炒极热之品,冷物全然不受。
  11.小便清长,大便通利。
  12.面白舌淡,即苔色黄也定多润滑。
  13.脉微或浮大而空。
  扼要地说,突出在一个“神”字,凡是“起居、动静、言语、脉息、面色,一切无神”,即是阳气虚衰的阴证。 

红色文字,可与楼主之症对照。


“火神”郑钦安
  一、“火神派”的开山之祖
  长期以来,四川医生以善用附子、干姜著称。近人如重庆补小南、成都祝味菊、云南吴佩衡、华阳刘民叔几位先生都有“附子”的外号,陆铸之先生更有“火神”之称,而追溯其渊源,郑钦安先生实乃这一流派的开山之祖。
  郑钦安,名寿全,钦安其字也。四川邛崃人。生卒年不详,查其著作《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二书刊印的时间分别是在清同治8年和13年,即公元1869年和1874年,又据《医法圆通》书中提及“余业斯道三十余年”,可以推论出他是道光生人,其著书的年纪,大约50多至60岁左右。据《邛崃县志》,郑钦安出成都名医刘芷塘门下,刘生平事迹不详,看来这又是一位“识用精微过其师”的了。
  为什么要称“火神派”?是因为这一派不仅善用附子、干姜起大证、重证,惊世骇俗,在全国独树一帜,而且还不断地发扬光大(如祝味菊用附子治高热心衰,吴佩衡用附子治麻疹险证),历百余年而不衰。
  二、郑钦安治哪些病证用附子、干姜
  郑钦安说“人咸目予为姜附先生”。《医法圆通》治内妇儿科杂病所列病证,就有60余种,加上伤寒温病,则远逾百种之多。诸如咳嗽、呕吐、泄泻、腰痛、头痛、唇口红肿、齿牙肿痛、口臭、喉蛾、臂痛、筋挛、心痛、胃痛、二便不利、淋证、失眠、健忘、胀满、中风、淋浊、痿躄……门类遍及于五脏六腑、外感内伤。其中有些病证,通常无用姜附之理,但他依然照用。
  三、郑钦安提及的阴证依据
  综合郑氏书中阴证的依据,约有以下13点:
  1.少神或无神。
  2.喜卧懒言,四肢困乏无力,或踡卧恶寒,两足常冷。
  3.不耐劳烦,小劳则汗出。
  4.咯痰清稀或呕吐清冷痰涎、清水或清涕自流。
  5.语声低弱。
  6.唇色青淡或青黑。
  7.痛喜揉按。
  8.满口津液,不思茶水,间有渴者,即饮也只喜热饮。
  9.女子白带清淡而冷,不臭不黏。
  10.饮食减少,喜食辛辣煎炒极热之品,冷物全然不受。
  11.小便清长,大便通利。
  12.面白舌淡,即苔色黄也定多润滑。
  13.脉微或浮大而空。
  扼要地说,突出在一个“神”字,凡是“起居、动静、言语、脉息、面色,一切无神”,即是阳气虚衰的阴证。  
  四、郑钦安为什么要强调阴证
  阴证之形成,当然最重要的是体质,或者说禀赋属素体阳虚者。此外,与饮食劳倦、房室不节有关。还有更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便是医者不识阴阳,不分体质,对素体阳虚者既病之后滥用、误用、多用、久用寒凉滋腻,更伤其不足或虚衰之阳。尤其是对喉蛾、血证这样的病证,阳证固多,阴证亦复不少,而医者每多忽视阴证。
  此外,郑氏几乎在每一病证之后,都要批评市医积习,这一积习便是不独立思考,不思治病求本,见咳止咳,见痰化痰,见血投凉,又多用套路套方,如一见便秘即用大黄、当归、白芍、蜂蜜、麻仁、郁李仁,一见小便不利,便是木通、车前、滑石之类;更视峻药如虎,力图平淡稳当。小病犹可,大病则往往误人。  由此追溯郑钦安的学术渊源,其理论实以《内经》为宗,其临床则“用仲景之法”,宗《内经》则在“洞明阴阳之理”,宗仲景则“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因此他的真传就是:“认证只分阴阳”,“病情变化,非一端能尽,万变万化,不越阴阳两法”。阳证自有阳证治法,阴证则宜益火之源,或甘温扶阳,或破阴返阳,如此,则仲景之四逆、白通、理中诸方,自然顺理成章地成为他的习用之方了。“予非专用姜附者也,只因病当服此。”这便是他的夫子自道。
  五、证治举隅(原文节录)
  1.喉蛾(扁桃体炎):喉蛾一证,有少阴君火为病者,或外挟风热,其证心烦,小便短赤,口渴引冷,挟风热则见发热、头痛,治当清热祛风,如导赤散、甘桔汤,重则黄连解毒汤。有脾胃积热,其人必过食厚味,多烦渴引冷,二便不利、口臭气粗,红肿疼痛等,法宜去积热,如大小承气汤之类;有怒动肝火,上攻于肺而致者,其人必胁痛,烦躁口苦,面青,法宜清肝,如丹栀逍遥散、大青饮之类。
  因肾气不藏,君火弱不能制阴,阴气上僭,逆于咽喉而致者,其人口内肉色必含青黑色,或惨黄淡白色,痛亦不甚,人困无神,脉必浮空,法宜扶阳,如封髓丹、姜桂饮、白通等方,皆可令服。
  近来市习,一见喉症,往往用吹喉散、冰硼散一派寒凉之品,阳证无妨,阴证有碍,认证贵明,须当仔细。
  2.鼻衄:有由火旺而逼出,定有火形可征,如口渴饮冷、大小便不利之类,法宜清火攻下,如大小承气、犀角地黄汤、导赤散之类。
  有由元阳久虚,不能镇纳僭上阴血,阴血外越,亦鼻血不止(不仅鼻血一端,如吐血、齿缝血、耳血、毛孔血、便血等),其人定无火形可征,二便自利,唇舌淡白,人困无神,法宜扶阳收纳,如潜阳、封髓、甘草干姜或加安桂、吴萸之类。
  3.疮科:凡疮之生,无论发于何部,统以阴阳判之为准。
    阳证其疮红肿痛甚,寒热往来,人多烦躁,喜冷恶热,大便坚实,小便短赤,饮食精神如常,脉息有力,声音响亮、疮溃多稠脓。
  阴证皮色如常,漫肿微疼,疮溃多清水,流清脓,黄水、血水、豆汁水、辛臭水,其人言语、声音、脉息、起居动静,一切无神,口必不渴,或渴喜热饮,舌必青滑,大小便自利,其治或以桂枝汤加香附、麦芽、附子,或麻黄附子细辛汤;疮溃而脓不稠,用黄芪建中汤、附子理中汤。阴寒最盛者,可用回阳饮、白通汤或黄芪甜酒炖七孔猪蹄、羊肉生姜汤等。
  4.痿躄:东垣、丹溪道《内经》“肺热叶焦,发为痿躄”,“治痿独取阳明”之旨,专主润燥泻火,但《内经》所论,当是肺热叶焦之由,起于阳明也。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生精生血,化气行水之源也,《内经》谓阳明虚则宗筋弛,明是中宫转输精气机关失职,精气不输于脏,则痿生。以此分处,则治痿独取阳明一语方成定案,即不能专以润燥泻火为准。即有邪火太甚,亦未见即成痿证,果系火邪为殃,数剂清凉,火灭而正气即复,何得一年半载而不愈。法宜大辛大甘以守中复阳,中宫得复,转输如常,则痿证可立瘳矣,如大剂甘草干姜汤、甘草附子汤、参附、芪附、归附、术附,皆可酌选。
  六、治验选录
  《医法圆通》所载治验无多,且都散见于原文中,从未见有人引用,因此如同浑金朴玉,阅之,弥觉可珍,爰选录四则,以飨读者:
  予尝治一男子,腹大如鼓,按之中空,精神困倦,少气懒言,半载有余,予知为元气散漫也,即以大剂吴萸四逆汤治之,一、二剂而胀鼓顿失矣。
  又治一男子,腹大如鼓,按之中实,坚如石块,大小累累,服破气行血之药,已经数月,予知为阴积于中,无阳以化之也,即以附子理中汤加桂、蔻、砂、半、丁香,一、二剂而腹实顿消。
  一人病患咳嗽,发呕欲吐,头眩腹胀,小便不利,余意膀胱气机不降而返上,以五苓散倍桂,一剂小便通,而诸证立失。
  予恒见中年老妇,每多两手膀痛而不能举,究其所病之由,多起于少年天癸至时,不知保养,洗衣浆裳,常用冷水,以至寒凉伤及经络,不即为害,迨至中年老时正气已衰,兼受一点寒邪引动,而痛斯作矣。予每以甘草干姜汤加鹿茸、桂尖、附子、葱、酒,治之多效。
  七、我对郑钦安的评价
  郑钦安为清代独具风格的医家,享誉巴蜀,其认证用方,专在“阴阳”上下功夫,对阴证证治,颇多发挥,尤以善用干姜附子,单刀直入,拨乱反正著称,实医林一代怪杰。
  郑钦安虽善用姜附,影响了几代人,但他并不专用姜附,也不是偏爱干姜附子,恶当归地黄,而是当用则用,其所论阴证特征,可供临床者参考,以备一格。
  他批评的市习,一见什么病,就用什么病的套方套药,而不问阴阳,不辨证侯,这样的毛病,是医生的通病,我有时也难免不自觉地蹈此覆辙,是应当引以为戒的。
  他的代表作《医法圆通》,是为补偏救弊而设,他强调阴证,是因为人们往往忽视阴证的缘故。但综观全书,他之持论并不偏颇,这是其可贵之处,也是他区别于明清贵阳贱阴论医家的地方。
  至其用方多是举例,言其大概而已,读者但师其意可也,不可拘泥。B18.4
绿巨人 | 2003-9-8 07: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帮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