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寒则虫”解

[复制链接]
查看253 | 回复0 | 2015-11-20 23: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逢寒则虫”解
时间:2015-10-0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牛淑平
    《素问?痹论》云:“凡痹之类,逢寒则虫,逢热则纵。”


    唐代王冰注;“虫,谓皮中如虫行。”后世医家多随王注,如张志聪:“如逢吾身之阴寒,则如虫行皮肤之中;逢吾身之阳热,则筋骨并皆放纵。”高士宗:“如湿痹逢寒,则寒湿相薄,故生虫,虫生则痒矣;燥痹逢热,则筋骨不濡,故纵。纵,弛纵也。”


    笔者认为,诸家所注,皆望文生义。事实上,此处“虫”,当为“痋”之借字。


    《说文?疒部》云:“痋,动病也,从疒,虫省声”,故古书“痋”或作“虫”,“虫”与“痋”可通假。


    段玉裁《说文注》谓:“痋即疼字”。众所周知,痹证的主要临床表现即关节疼痛,而该段文字实为讨论痹证的临床表现。同时,上文有“寒气胜者为痛痹”“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故训“虫”为“痛”,当最贴切。(责任编辑:高继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